APP下载

两汉铜镜纹饰审美特征及神仙思想

2017-05-30王暄

大东方 2017年7期
关键词:铜镜纹饰装饰

王暄

摘要:汉代铜镜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多样的纹饰傲立于铜镜历史文化之首,奠定了中国铜镜发展的基础,极具历史研究价值。汉镜主题纹饰内容广泛,气势雄伟,与当时的社会气息紧密相关。本文从艺术审美和文化背景因素入手,分析其纹饰特点和体现出的神仙思想。

关键字:汉、镜;纹饰;神仙思想

自齐家文化发现了第一面铜镜,掀开了中国铜镜文化的第一页。历经春秋战国的纷纷扰扰,秦汉完成了史无前例的大一统。秦的暴政导致这个王朝只存在了不到三十年,随之而来的汉朝通过一系列亲民政策和良好的治理,延续了近五百年。从未有过的文化大融合,在这个生活安定的时代有了空前的发展。政治思想制度渗透了当时的艺术审美,甚至生活中的小器物都能反映出当时的文化风貌。

一、汉镜历史地位,纹饰特点概括

在中国铜镜的发展历程中,汉代是一个鼎盛时期,是研究的典范。西汉中期,地纹消失主纹突出,雕刻方法也经历了从线雕到高浮雕。其纹饰艺术综合体现了当时的工艺制作水平、社会民俗文化、民族心理乃至宗教文化信仰等。按装饰纹样将汉镜纹饰分类:①云气纹从战国时期开始,就是各类视觉造型艺术的装饰中使用最普遍的纹样,是人们对自然界观察的结果,体现了汉人尊崇天象,也反映了汉人向往成仙的观念。秦汉时期是云气纹发展的鼎盛时期,与汉时期流行神道思想有紧密联系。其造型生动优雅,线条结构变化多端,是最简单但又有深刻意义的一种纹饰。象征星宿的乳钉纹与代表日光的云气纹配合使用,是汉人观天象顺天意的极致表现。②龙凤纹是中国传统图案,汉代的龙凤纹以生动的气韵诠释了其内涵神韵和精神。受西域文化和神道思想影响,汉龙多四足伴有双翼,与商周时期的龙纹明显不同。③瑞兽纹在汉镜中也十分普遍。根据五行说法,天上四方星宿主神,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在阴阳五行思想颇盛的汉代,这些瑞兽是地位崇高的神灵动物,是祥瑞的代表,可以驱邪避凶,镇守四方。④规矩纹是汉鏡特有的纹饰,又叫”TVL”纹、博局纹。布局整齐严谨,也有理论认为它是古代游戏博弈的格局。镜钮外的方形与圆形的外轮廓对应了当时天圆地方的观念,最能体现汉代社会尊崇天意。⑤草叶纹题材较少,多为状似叶片的抽象造型与作为钮座的柿蒂纹。⑥人物图像装饰的铜镜出现于东汉时期,多为西王母、羽人等神仙人物。车马画像镜中的马也为有翅膀的神兽,说明当时社会普遍流行的希望得道升仙的观念一直延续到东汉末期。

二、汉镜纹饰中的社会因素影响

汉朝虽然在政治上大一统,然而在文化思想与艺术表现方面,却仍然具有多元性的特质。春秋战国时期南方的楚文化是神秘浪漫的,北方燕齐两国则盛行阴阳五行的思想以及神仙思想,秦的统一必将使这两种文化杂糅。汉武帝时期,倾举国之力南征北伐,扩大了疆土的同时,也将不同的文化带给了彼此。张骞出使西域后,汉夷文化交往更为频繁,各种风格分分合合,或消亡或更新,长期闭塞孤立的文化有了新血液,形成了这个王朝独特的艺术风格。汉代美术中常见身上带翼的异兽,根源都在西亚或中亚,甚至更远的希腊、罗马等地。浅浮雕的方式也可能与古波斯或亚述美术有关。羽人身附双翼的造型,可能传自新疆壁画中有翼天使的造型。通过张骞打开西方交流路径证明,汉文化的确受到西域文化的影响,并且深入到艺术领域之中。

汉高祖刘邦身为楚人,称帝后自然把楚地各种习俗带入中原,因此,汉文化中相当一部分含有楚文化的影子。中原地区的青铜工艺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新的艺术和技术在这里成型并伴随王朝的扩张影响到周边地区。楚文化中的鬼神演变为瑞兽等图案出现在铜镜当中,带来神秘独特的寓意,这种象征一直延续至东汉晚期并确立了稳固的地位。在道家思想盛行的汉代,铜镜中出现大量的神话内容,反映了汉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心理。西王母和羽人的形象皆代表了人们可以得道升仙。这种纹饰也同样出现在了汉画像石和墓室壁画中。

三、汉镜纹饰发展演变

西汉早期铜镜中的铭文是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寓意深刻,表现灵活,多表达相思之情。从此是开始流行的单线勾勒轮廓的手法一直沿用到东汉前期。西汉中期,地纹已经消失,主纹更加突出,多层次的纹饰表现手法退出历史舞台,这是铜镜艺术的一个重要变化。西汉中叶以后的铜镜铭文突出了希望高官厚禄、子孙繁昌、享乐富贵的思想。星云纹在这个时候流行起来,星云图中的线条,乳钉仍然是蟠螭纹的一种表现手法。东汉时期社会动荡,龙虎纹瑞兽纹频繁出现在铜镜当中,汉人希望用具有独特意义的四神驱逐邪恶保卫家园。这个时期出现左右对称的新型布局模式,工艺多为高浮雕。

总之秦汉虽在政治上形成了大一统,但其文化内容兼容了战国时期南楚文化、北齐阴阳五行思想、西域文化以及儒家思想。受文化风貌影响的汉镜装饰艺术风格也呈现出多元的面貌,并通过汉人精湛的技艺呈现出来。现今我们称自己为汉族炎黄子民,证明了汉代文化对我们的影响是深渊长久的。

汉镜纹饰的多样性深受其政治和文化等社会因素影响,也与汉时期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不仅体现了汉人的审美特点,而且还体现了其思想特点,对接下来的一段时间社会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并且对当今考古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虽然中原装饰题材造型元素先后受到西域文化的影响,但这种影响没有动摇传统艺术的地位,只是艺术风格有所变化。汉镜上的装饰大都为经过概念化变形的纹饰,将现实中的动物神秘化,使得这些图案具有了独特的意义,是独有的传统和最具代表性的特征。汉镜多姿多彩,唐镜雍容华贵,宋以后的铜镜典雅古朴。纹样的含义从模糊到明确,装饰意味越来越浓。各个时期的铜镜不仅是身份的象征,还明确的看出了当时社会的风气和流行思想。

参考文献

[1] 刘宁.铜镜知识三十讲[J].荣宝斋出版社,2004(1):13-15.

[2] 叶刘天.中国装饰艺术史[J].南天书局有限公司,2002(1):166-169.

[3 ]詹姆士.特里林.装饰艺术的语言[J].浙江摄影出版社,2016(1):39-43.

[4] 孔祥星、刘一曼.中国古代铜镜[J].文物出版社,1984(1):25-30.

(作者單位:西安美术学院)

猜你喜欢

铜镜纹饰装饰
纹饰艺术在石材装饰中的应用
蜡染的纹饰探讨
新乡市博物馆藏铜镜
论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两面珍贵铜镜
鲤鱼旗装饰坠
建平博物馆藏辽宋铜镜简述
雕漆纹饰的修复
装饰圣诞树
敦煌莫高窟第285窟龛楣纹饰研究
辽宋金铜镜辨识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