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平面设计民族化表现中意象的构思与表达

2017-05-30朱秀婷

大东方 2017年7期
关键词:民族化版面符号

一、图形符号的意象

(1)形意结合的传统。《周易》提出“圣人立象以盡意”的观点,意思是以形象直观的语言来表达那些难以意会和言传的思想情感。相对于毕加索曾经把公牛图像符号不断地提炼、简约化来说,《韩非子·解老》中的描述一样很有意思:“人希见其生象也,而得死象之骨,案其图,以想其生也,故诸人所以意想者皆谓之象也。”这段话的大意是说,人很少见到活象,而常常是得到了死象的骨路,依据死象骨髓的模样想象活象的样子。后来人们把所有意想的东西都叫做“象”。其实,由大象的骨路去想象大象,是由提炼后的主干形象部分逆向地推演、复原原型对象。毕竟,骨豁才是构成和决定对象形体的主要部分。这其中虽然主要论述了 “意”与”象”的关系,但也与毕加索在素描中不断地舍弃公牛的非特征部分,而逐渐突出特征部分的过程十分相似。

后来,三国时期魏国的王弼在《周易略例》中也说:“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这样却是突出了“意”的诉求目标超越表现手段的情形。“意”既不同于表述作用的“言”,又不同于具有物质形态的“象”,它是超越虚拟概念和有限物象的一种境界,是一种含有无限情思和丰富内涵的“象”。

(2)文图对应的表达。作为古老的象形文字的变种,汉字源于原始的、近乎再现对象原型的图画符号。例如,“日” “月” “水” “火” “山” “川” “马” “牛”等汉字,在篆字之前的形态几乎是客观对象的形象再现。比如在山十于安阳的《祭祀狩猎涂朱牛骨刻辞》的甲骨文上,“囚”字是一侧身站立的人被置于方框形的牢笼中;“马”字是勾勒了马的大致轮廓,马腿用直线来画出,而马头、躯干和尾巴则用曲线来描摹;但是两个“车”字是从俯视角度看到的车辆形状,彼此架构略有差别。

从设计主题出发而生成设计理念,版面语汇通过象征等间接表达手法,把信息进行解读和编码,然后再寻找典型的传统图形元素,并进行二度创作和组织。如此,只要能确定作品的意象,就能通过版面语言去表现。可见,民族化表现的设计语言的生成过程,是一个多层次的意象主导、符号转换、编码再现和秩序化的过程。也就是说,它是从设计主题出发,深化对主题的理解,找寻与主题对应的传统观念和视觉符号。民族化设计表现的过程,可以说是一个多层次的符号转换、编码的过程。

二、版面构成的意象

(1)情思的串联。版面上意象是图形符号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审美活动而组合出来的,是物化的艺术形象。可以说,“意”是无形的、抽象的,是隐含在图像背后的,就像融入水中的盐,无形而有味。在一个版面中,人们看得见的是一定幅面中的构成要素,审视的是“象”,而经过品味后得到的是“意”。

一方面,传统的意象观与现代设计语言相结合,形成了传统文化意蕴的设计意象。平面设计中的设计意象,是把以视觉体验形式出现的幻象当作情意的载体,然后再对语言形象进行串联、呼应。但这并不是简单的形式层面上的处理。也不是简单地对原型对象进行概括、抽象,而是根据设计的需要在形式语言中寻找对应的元素符号,并借以构筑设计意象。另一方面,版面情思通过意象符号的象征去传达某种主观感受、观念。意象符号的外在形式表现为符号元素,是可以具体感触的形象,是与构成版面所需要的点、线、面等相对应的抽象的形式要素。表面上,这些抽象的形式要素作用于人的感官,会带来不同的感觉。实际上,作品特有的寓意在知觉作用后,便形成体现版面内涵的某种指示。可见,视觉语汇只有与作品的寓意结合,形成版面中的意象,才使其超越可视的符号元素的形式,而彰显版面意蕴的独特性。

(2)虚空的活泛。平面设计中的各种图形符号常作為意象的载体出现在画面中,传达内在的、隐性的一些含义,引发观者的某种联想。一般而言,图形元素是版面的主体部分,平面设计是以图形元素传达信息、观念的。由于设计作品往往需要在短时间内引起观众的注意,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仅靠可视化语言往往显得单调乏味,因此应恰当地运用“虚”与“实”的对比,形成情境,以追求更好的艺术效果。在图形元素中,除去植物、动物和景物图形图像等一些常见的具象表现形式外,还有一类特殊的意象表现形式,即空白意象。

视觉心理也需要意犹未尽的省略处理。有时候版面中的空白处理就如同文学作品中的省略部分一样,虽不列举,戛然而止,却能够造成受众在视觉和心理上的沉思。可见,空白已是组成形象的有机部分,是形象的延续与衍生,是提示形象具有不可知的神秘一面,它可引发更多的联想和想象。平面设计中的空白,相当于一种“神秘空间”,能够随着不同主体内容演变成其对立互补的神秘一面。同时,它还是版面中无处不在的一种“气场”。版面中各构成要素,正是被这种无形的“气场”协调地统一在某种氛围和风格里,互相关联,表现出一种完整性和系统性。可以认为,只要巧妙地运用空白这一构成要素,活跃版面气氛,就可以让空白成为气质营造中最突出、最重要的部分。

(3)意兴的生成。语言的生动带来兴趣的激发,形象的丰富带来情意的勃兴。就风格特点而言,后现代主义设计是对现代主义设计的一种修正,是化简约、乏味为一种装饰性发展,主张以装饰性手法来达到视觉的丰富,颠倒了内容与形式的从属次序,反而将形式置于创作的核心位置,可见它推崇的是视觉刺激的传达方式,带来的也是多样化的淹没主题的方式。如果不是出于形式主义的考虑,如果不考虑到意兴生成的需要,民族化表现就不必合理地运用传统绘画中的节奏营造方式与装饰语言,追求中国传统艺术的意象表现,追求“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意境,以体现民族化表现的设计观念。可见,意象手法可以结合构成语言,民族化表现的理念也可以在现代设计的体系里得到实践应用。

作为信息传播的发起方,设计方通过符号系统传达信息,社会受众作为信息接收端在信息读取中理解、认知这些图形语言,即进行解码、读取信息的心理活动,领会作品意象,参与作品想象。在这过程中,平面设计的表层意义是根据图形、字体和颜色等形象语言直观表达的属性,形成平面媒介的版面形象,比如版面的大小、文字的容易辨认程度等,是一种技术性的功能主义传达。

朱秀婷(1989-),女,聊城大学美术学院15级研究生,专业为艺术设计,研究方向为视觉传达设计。

(作者单位:聊城大学美术学院)

猜你喜欢

民族化版面符号
动画片《葫芦兄弟》的造型民族化特征分析
学符号,比多少
多元文化视域中的油画民族化创新探析
“+”“-”符号的由来
徘徊于民族化与现代性之间——以《云中记》为例
变符号
版面撷英
好版面要有独到的创新技巧
图的有效符号边控制数
版面“三评”看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