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2017-05-30曹红梅

大东方 2017年7期
关键词:人民继承创新

摘要:习近平主席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深刻的论述了文艺工作在党和人民事业中的战略地位和重要运用, 明确了做好文艺工作的基本原则以及主要方式 。对于文艺工作创作与发展等方面,以更具有时代意义的新的内容进行了丰富补充。

关键词:习近平,人民,时代风貌,继承,创新

一、坚持和深化以人民为本的马克思主义文艺观

列宁在1905年明确提出,无产阶级的文学是为广大劳动人民及国家的未来服务” 。 我党领导人自建国以来也一直倡导展开一切问题的中心,应该从人民群众中着眼大局。

1.创作为了谁——人民

文艺作品的宗旨是反映社会生活。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学艺术的考察,是从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学说入手来揭示文学艺术的本质特性的。他认为,文艺实际目的是为人民服务,并以此解决一系列其他的文艺问题。 著名摄影师解海龙《希望工程》系列作品在国内外获奖很多,无疑是成功的。他也以自身的文艺创作影响了国策,希望工程由此发展,无数失学儿童得以复学,很多的国人也因为他的照片从此投身公益、慈善。

2.创作表现谁——人民

不论是诗歌、戏曲、小说,还是绘画、影视、建筑,人民群众始终是艺术所要表现的主体。唯有反映人民的生活,获得了人民群众的肯定,才能作为时代烙印的痕迹,流传于历史长河之中。

3.创作源泉——人民

成功的文艺作品一定是从现实生活中汲取养分。古今中外,大部分文艺作品均是创作者在深入生活,了解人间疾苦,同情劳苦大众进而表现人民的悲欢离合,排解人民的忧愁,赞颂人民的喜乐所完成的。无论是国外作家莎士比亚的文学名著《人间喜剧》,还是国内著名作家老舍的《 骆驼祥子 》,均是如此。好的作品唯有跟紧时代步伐,顺应人民需求,表现人民心声,才能成为人民真正喜闻乐见的优秀艺术作品。

4.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人民

文艺的生命力扎根在广大人民群众当中,艺术工作者要从根源出提取素材,以专业与群众为支撑。当更多的人来理解、享受艺术带来的愉悦时,文艺的春天才将会真正的到来。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更多资本涌入文艺创作领域,面临重大际遇与挑战。作为文艺工作者,更应该将反映人民群众根本需求的优秀作品呈现出来,而不是为了追逐资本积累,追逐金钱效应,而脱离开实际,脱离人民群去哗众取宠。

二、文艺代表和引领时代的风貌

文艺是时代进步的领头羊,最能体现一个时代的特征,引领时代的潮流。要想实现‘两个一百年的目标,文艺健康发展极为必要。

1.文艺代表时代的风貌

由古至今,艺術作品的主题与风格总是和当时的社会形态息息相关,展现那一时期的时代特色。 从各个朝代的诗词歌赋中,我们可以深得体会。

文艺要代表时代的风貌,需要艺术家正确把握文艺和时代、个人与集体、艺术创作和自身审美的关系,自觉承担时代使命,发挥个人优势,用更独特的艺术审美视角、风格特色来彰显我们的时代。摄影师区志航以新千年以来发生在中国的节点性重大社会事件为背景,历史10年, 通过“区式俯卧撑”这个独一无二符号和公器, 创作了观念摄影系列作品《那一刻》(共12张)。以其中的一幅作品《那一刻——邓玉娇案》为例,俯卧撑这个动作是对这起案件的很大的讽刺。当然,毋庸置疑,《那一刻》也是非常成功的,荷赛获奖是对其最大的肯定

同時,在市场化、商业化取向之下,不仅要发挥艺术的审美娱乐功能,还要符合大众的价值追求。

2.文艺引领时代风貌

文艺作品的价值导向要求其能引领时代的风貌。中国的文艺想要融入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实现中国梦,就必须担负起引领时代风貌的伟任。要发挥这个作用,中国的文艺工作立足于传统文化的历史继承性,把核心价值观生动地体现在文艺创作之中,努力把真、善、美与之有效结合。

文艺若想引领时代风貌,需要从艺术创作、艺术批评、接受等角度入手。在创作层面,要提升艺术家的个人精神境界以及使命意识,从传统文化和现实生活汲取养分,勇于创新,让每一件文艺术作品都充满灵魂 。 摄影可以创新的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重新组合整理,使人产生时空的错觉,看到不同于现实的影像。在《遮蔽与重构》这一摄影作品中, 姚璐借用传统中国绘画的形式来表现中国的当代面貌。国家在发展建设过程中,有新事物产生,也有旧事物消失。那城市垃圾是一个普遍的现象,环境问题也尤为严重。其次,文艺引领时代风貌这一功能,同样适用于艺术批评层面。理论批评界要结合历史,运用大众的、美学的观点来评价与鉴赏艺术作品,引导观众理解作品。当今这个全媒体时代,一些文艺作品存在缺乏价值倾向、只为搏人眼球的问题,这就迫切需要及时有效的文艺批评来加以匡正和引导。再次,在观众的接受层面,艺术作品审美功能的实现取决于观众的审美水平审美趣味。 当今社会,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各类艺术作品层出不穷。具有鲜明价值导向和教育意义的作品,要想被大众认可、获得高票房,就必须重视观众的受众主体地位。

作者简介:

曹红梅(1987.2—),女,汉族,籍贯:山东枣庄人,齐鲁工业大学艺术学院,16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摄影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南市齐鲁工业大学艺术学院 )

猜你喜欢

人民继承创新
“依法治国”的哲学思考
浅论提高我国公务员素质的途径
浅谈杜审言、杜甫的祖孙关系:推崇、继承、发展
论电影《暮光之城》的哥特文化
领导干部为民服务“四要四不要”
评析张学英诉蒋伦芳遗产继承案
气象科技史研究领域又一重要学术成果
西方在滥用“人民”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