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荒岛余生》在21世纪初的异化与回归

2017-05-30付鹏飞

大东方 2017年7期
关键词:鲁宾逊查克漂流记

摘要: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展,人类为工业文明所俘获,成为文明的附庸和工具。人们很难认清自我,逐步被工业文明异化,虽然處于社会群体当中,可精神世界却仿佛被深深禁锢于心灵的荒岛。2000年圣诞节上映的《荒岛余生》以鲁宾逊式的荒岛冒险求生式故事,形象地展现了现代人生活的真实状态,启发人们认识自我,远离异化,是现代社会对《鲁宾逊漂流记》的最新诠释和影片改编。

关键词:荒岛余生;21世纪;异化与回归

《荒岛余生》是一部另类的具有传奇色彩的“藝术片”。该片主人公查克·诺兰德(汤姆·汉克斯饰演)作为一名美国联邦快递业务的督导,因为工作原因奔波忙碌,忽略了爱情友情,后因飞机遭遇风暴坠毁而流落到一个孤岛上,历经四年孤岛生活后,成功回到美国。此片情节不是十分复杂,以荒岛生活为界,自然分成荒岛前、中、后三部分,约有十分之七是查克·诺兰德在荒岛生活的情景,是一出几乎没有台词的“独角戏”,但是却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不但获得超高票房,影片对于现代人生存状态的无限启发,也引导人们对新世纪人生状态的深层思考。

《荒岛余生》讲述的是一个男人在荒岛上经历磨难考验的故事。这部“现代版的鲁滨逊漂流记”,从情节上看,与原著《鲁滨逊漂流记》有许多相似之处,即同样是远离了人类社会而被困于一个陌生荒岛,都经历了物质匮乏、生存困境及内心的诸多困惑。影片中设定主角以一种不同于现代社会的生存方式,从反面传递出人们在现代社会中的困境。影片中主角经历了现代社会中难以预见的困难,如生存。四年的荒岛生活,让查克变成了一个出色的捕猎者,他可以很轻易地捕捉到鱼来食用。四年的荒岛生活也改变了查克的体态,他由开始时白白胖胖、体面斯文的管理者变为肤色深红、肌肉发达的原始人形象,浑身充满了野性的魅力。

在心理学上,按照马斯洛的心理需求理论,人们在解决了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后,就需要另一种需求——交流需求。在现代社会,人们周围环绕着亲情、爱情和友情,交流犹如呼吸般容易得到,人们并不会有强烈的交流需要,可是对于流落荒岛的查克,交流却变得无比艰难,因此他才会对画上人脸的排球威尔森那么在乎,这就如鲁宾逊要教星期五说英语,都是远离人群后人们心中的各种感受纠集起来,迫切需要一个可以倾诉的对象。一个用人血画出来人脸的排球,画技拙劣而又抽象,可是查克每天对着它说几句话,有什么想法与它协商,即使排球威尔森永远不可能回答,对于查克来说,也是极大的安慰了。四年的朝夕相处使得排球威尔森成了查克的好朋友,因此我们才会听到排球越来越远时,查克那撕心裂肺的惨叫。荒岛上令人感动的是查克对于女友的感情,对她始终不变的思念是环绕在荒岛上的浪漫情愫。在飞机失事后,那块镶嵌着女友照片的怀表能够在查克身边,算得上是一种幸运了。荒岛余生》最吸引人的地方,是查克深陷荒岛艰难求生的四年,电影用一个多小时的片长来演绎这段传奇经历。然而,这只是对作品主题思想的铺垫,甚至可以说,影片中所有传奇的演绎,都是为了最后的影片主题思想的阐释。查克荒岛前后内心的微妙变化,令人感触颇深,通过这种强烈的情感上的对比,影片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被一层一层地展示出来。《荒岛余生》的票房奇迹,应该说是把准了当今时代的脉络,把现代人的生存状态用艺术化的手段展现出来,传递出人们对现代生存环境的思考。在现代科技与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却犹如在人海中漂泊的荒岛,倍感孤独与困惑。

现代社会是一个追求高效的社会,人们对时间有着近乎疯狂的敏感。影片中,在查克被困荒岛之前,作为这个社会中优秀的管理者,他追求高效率的工作和成绩,对时间的控制近乎狂热,甚至给女友送求婚戒指都是在飞机起飞前的短暂空当里完成。查克甚至不惜成本从美国运一个煮蛋计时器,以此为例来告诫懒惰的俄国员工,这颇能说明查克对时间的掌控程度。查克尽可能地安排好时间,尽可能地掌控更多的世界。应该说,查克就是我们这个时代追求效率的人的代言人,他们按照计划,为工作而工作,像极了卓别林在《摩登时代》中演绎的被异化了的工作机器夏尔洛— 一个西方现代社会中被环境所异化的典型形象。社会环境在无形之中束缚着人、约束着人、摧残着人,更为可怖的是人们已视这种生活为人生的正常态,那些正常的反而显得另类。人们在忙碌中没有时间去思考人生的真正意义。

《荒岛余生》最精华的部分,是最后查克在十字路口的不知所措。这个略带苦涩的结局,使人感到一种难以言明的凄凉。最后查克邂逅女郎,她为他指明道路。查克在十字路口,寻找自己该选择的归宿,展现了人类生存的常态:在社会中迷失、寻找归属、在困惑和希望中等待,并且会不断重复这一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乐观、向上的精神,是指引人们走出困惑、迷失的重要力量。在迷失中不放弃、坚持下去,总能找到出路,正如影片中飘向海岸的包裹、钢板,大海中那颇有灵性的喷水鲸鱼,在寻找希望的道路上,希望总能不期而遇。“谁知道明天潮水会带来什么呢?”有希望,就应该去努力,去坚持。查克在十字路口邂逅的漂亮女郎,不正是人海中给他指引道路的希望吗?

有困惑,但积极面对、努力克服,这正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可贵品质。纵然无法掌控自己的人生却依然要积极地面对。《荒岛余生》通过鲁宾逊式的荒岛冒险,生动的诠释了现代人所面临的孤独感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启示人们远离异化、找回人性、自我救赎。

参考文献:

[1]刘承飞.论《鲁宾逊漂流记》的影视改编[D]. 山东大学:2011.

[2]刘景枝.《荒岛余生》:人海无处不漂流[J].电影评介.2008,(19):40.55

[3]丹尼尔·笛福.鲁宾逊漂流记[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

[4]钟鸣.《鲁滨逊漂流记》的双重解读[J].外国文学研究,2002,(3):80

作者简介:付鹏飞(1992—),男,汉族,籍贯:河南舞钢,单位:郑州大学大学文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 文学院)

猜你喜欢

鲁宾逊查克漂流记
摇滚,从查克·贝里谈起
Chuck s friend 查克的朋友
漂流记
从“挪亚的诅咒”到美国非洲主义——对鲁宾逊种族书写的反思
鲁滨逊漂流记
枧潭漂流记
3D动画版《鲁宾逊漂流记》 小动物反客为主逆袭主角
迟到的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