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思维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

2017-05-30黄丽英

大东方 2017年7期
关键词:定势艺术创作艺术家

摘要:“艺术创作是一种高层次、复杂的审美心理活动及其实现的过程。”艺术创作虽有目的性,但对于这个目的究竟是一个什么结果并没有一个固定的形象概念。它是一种模糊的不确定的,这就要求我们培养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和逆向思维。创新思维是艺术的生命,艺术作品是由艺术家创作出来的,每一個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艺术家更是一个具有独特人格,品位,气质,思想境界的独特个体。创新,特立独行是艺术发展的动力,也是艺术家的生命力。

关键词:创新思维,艺术创作

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艺术创作发展到今天,也许已无原创可言,但艺术创作上的创新思维是永远不会过时的,同时也是至关重要的。如何跳脱出大众的平庸,站在一个或若干个更高的层面去看问题,去思考,才会站的高,看得远,拿出与众不同的创意,创作出让人眼前一亮的艺术精品,是每一个从事艺术创作的人士所面临的,同时也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艺术创作的目的是确定对象的形式和性质,利用各种手段创作出符合人们审美目标,并能展示时代特征的作品。在创作过程中,如果只是顺着单一的思路思考,往往只能产生平淡无奇没有新意的作品来。在物质丰富的今天,人们对审美要求不断提高,这就更需要艺术设计者拿出更好的创作状态来。艺术的创作就是个性展现,自由张扬过程,它总是强调创新,强调标新立异、不落于俗套。

思维定势对于创新是一种消极性的东西。所以创新思维的方式首先要具有突破定势的思维习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时间一长就可能形成了定势。这种思维定势一般是由我们所接触的书本、经验、权威等方面形成的习惯。书本对于人类所起的积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它为我们提供着知识和信息,是我们俯瞰世界的资本。但它同时也为我们规定着各种条条框框,让我们在思考中习惯以书本作为准则而忽视客观世界中的实际性和变化性。经验和权威有时也一样,一方面它是生活和工作的好帮手,因为它们都是通过实践获得的知识、规律和技能。而另一方面如果过分依赖就会使人没有了思维的动力,缺乏创新精神。所以只有从思想上认定世界上没有绝对的权威,要拥有质疑的勇气,保持旺盛的思维活力。

我们可以在许多获得成功的科学家、艺术家甚至企业家的身上看到他们具有突破定势思维的创新意识和冒险精神。历史上有上演空城记的诸葛亮、砸缸救人的司马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韩信;现代则有创建直销电脑模式的戴尔、光怪陆离的超现实画家达利等等。有时妨碍人们前进的最大障碍,并不是未知的东西,而是已知的东西。思维方式的改变会产生飞跃性的变化,它可能使你从习惯的思路和无激情的操作中解脱出来,发现新的亮点,启动你的新的创造力。

在艺术创作中,我们可以试着转换视角,利用发散思维而产生立体化的思维构架。因为任何事物都具有多面性,并且不同事物之间也存在一定的联系,发散思维具有发散性、多维性、求异性、灵活性等特点,能够使人们摆脱思维定势的束缚,通过新素材、新工艺、新观念进行重新组合。这样在艺术创作中能够不拘一格、想象丰富,使思维像旋转的水龙头一样由一点向四面八方发散。其次,我们也可以尝试着用逆向思维的方式来拓宽思路。就拿目前常见的一些公益招贴设计为例。比如在一些环境保护的海报中没有直接讲述环境保护如何的迫在眉睫,而是用生活中常见的素材来反衬问题的严重性;把一次性饭盒做成帆船浩浩荡荡的飘在水面上来反衬白色垃圾对环境的破坏等等。这都是用我们行为产生的后果,来警告我们现在不当的行为和意识,这样的表达和呼吁比单调的说教更有效更能触动人们的心灵。

形象思维是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对事物的表象进行取舍时形成的,以反映事物的形象特征为主要任务的一种思维,它是以形象来揭示事物的本质。想象和联想都是形象思维形式,也是艺术家在艺术创作过程中一个非常独特的思维方法。当艺术家在创作中看到、听到、接触到某个事物的时候,尽可能地让自己的思绪向外拓展,让思维超越常规,找出与众不同的看法和思路,赋予其最新的性质和内涵,从而使作品从外在形式到内在意境都表现出作者独特的艺术见地。

想象和联想都是形象思维的基本形式和方法,它们不仅能构想出未曾知道過的形象,而且还能创造出未曾存在的事物形象,把它们有机的结合起来。从无边无际的茫茫宇宙天体到微观世界的点点尘埃,从飞禽走兽的特殊本领到机械和建筑的精巧设计,人们都可以从中发现它们之中互通的东西来。想象作为一种极富创造精神的心理活动,具有高度的自由性和任意性,突出体现在对客观时空局限的完美超越和对情感对象的“身与物化”。

在艺术家不断的创作实践中,他会慢慢领悟艺术作品的真谛,并找到与内心需要契合的表现手段与技能展示,领悟到一味地重复过去是一种毁灭,是不能前进的死结。只有当艺术家吸收了充足的养料,从外来艺术中得到借鉴,开拓出思维的发散创意性,才能走出僵局,引领着内心的需要去发展出在原有基础上的改变与开拓。从艺术史的角度去解读艺术家及其他们的作品时,我们能够看到思维从定性到发散的超越,能够明了艺术家的变法、改革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思维的深化。在发散性思维与创意的空间里游走,艺术家可以感受到摆脱定性思维后的洒脱与悠然,能够祛除陈法而换来艺术面貌的崭新格局。“定性思维固然有其积极的一面,它能够帮助人们‘对号入座地解决问题。但也容易陷入思路单一、方法呆板的状态。”对不合理状态的探求,引发了变革的需要,改良后的艺术创作与思维方式,会积极引导着艺术家向着创意性迈步,向着艺术的本质进发。

参考文献:

[1] 杨雁斌.创新思维法.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 年 8 月第 2 版

[2] (法)丹纳.彭笑远译.艺术哲学[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7年10月版,5页.

[3] 李洁瑜.一路同行——浅谈基础教育与创造思维 [J] .美术大观 2008年第8期,162页.

作者简介:黄丽英(出生年份—1993年),性别:女,民族:汉族,籍贯:广东省英德市,职务/职称:学生辅导员,学历: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中国画。

(作者单位:广东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猜你喜欢

定势艺术创作艺术家
一世哲布尊丹巴艺术创作考叙
《榜样》:艺术创作的一次“出圈”表达
文化定势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研究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艺术创作全面繁荣
丰富艺术创作
以处理“圆周运动问题”为例谈思维定势的形成与对策分析お
论戏剧《耻辱》在西方人眼中的穆斯林文化定势
加强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要破除四种思维定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