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的文化名片—— 微文化

2017-05-27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16年26期
关键词:传播方式个性化时代

“微文化”作为新兴的文化形态,起源于微博客的风靡流行,成熟于微信、微小说、微电影、微视频、微公益的汇聚融合,与互联网的普及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密切相关。在微时代的定义上,“微”并不是小,更不是不足以道,而是一种更加生动、即时、自由,一种更具沟联性、娱乐性以及个性化的生活形态,一种更加回归自我但同时也更从众流俗的审美机制。“微文化”虽“微”且“散”,却日益成为影响人们价值选择的“新文化”。

“微”已成为时代文化关键词。信息社会的来临,让我们发现了“微”的魅力和“小”的美好。我们逐渐体会到,“微”和“小”其实是一种更亲切、随和、灵活、更个性化和人性化的生活样态和文化风格。“微文化”正以其“微言大义”的内涵和“无微不至”的外延,通过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为,从细微之处影响改变着人们的思维习惯和生活方式。比如微博用户用140个字“说出自己”“传递信息”,用只言片语就能记录个人生活中的所有点滴,也能完成对某个事件的完整报道和传播。这是“大而全”的传统表达和传播方式所不能比拟的。小行动也能汇聚成大磁场,“微而深厚”的“微文化”就是一种积聚的力量。

“微时代的文化”众声喧哗,张扬个性。它是一种平民文化、草根文化,重要特征之一就是由于低门槛和便捷所带来的信息生产和传播的自主性。微文化也是一种充满青春朝气的生动活泼的文化。在科技日新月异,生活方式、交往方式、生产和传播方式日新月異的时代,微文化已经成为青年的天堂,青年正在成为微文化的主力军。

但同时,“微文化”是一种快餐文化,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如垃圾信息的泛滥、谣言的生成、负面情绪的传播、伪科学的散布,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们社会生活的碎片化,社会浮躁之风日盛,也在一定程度上消解着文化的厚重性和整体性,使经典文化的积累和传承更加任重而道远。

猜你喜欢

传播方式个性化时代
零陵渔鼓传承发展方式新旧对比研究
为小学英语个性化合作学习单做加法
带刺的苍耳
e时代
e时代
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异同比较
e时代
同桌宝贝
校本课程开发的个性化问题探讨
呼唤雕塑家创作的个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