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呼和浩特地区1 036 例可疑皮肤过敏者斑贴试验分析

2017-05-19王海玲李东霞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7年2期
关键词:斑贴性皮炎过敏原

王海玲,李东霞

• 临床研究 •

呼和浩特地区1 036 例可疑皮肤过敏者斑贴试验分析

王海玲,李东霞

王海玲

目的探讨呼和浩特地区常见化学过敏原的种类及其与变应性接触性皮炎之间的关系。方法对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2013 年3月—2016 年3 月1 036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进行斑贴试验,并对性别、年龄和患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斑贴试验总阳性率为54.8%,变应原阳性率列前5位的过敏原分别为硫酸镍、硫柳汞、异噻唑、溴硝丙醇、氯化钴。结论斑贴试验能帮助大多数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患者查找到过敏原,为了解呼和浩特地区常见过敏原提供相关参考。

皮炎,变态反应性;斑贴试验;过敏原

[J Pract Dermatol, 2017, 10(2):80-82]

过敏性皮肤病是临床常见的一组疾病,包括各类皮炎、湿疹等。近年来,过敏性皮肤病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1],因为此类疾病发生多与接触过敏物质有关,斑贴试验可帮助寻找过敏原。本文总结了呼和浩特地区1 036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斑贴试验结果,分析常见化学物质过敏原的种类及其与过敏性皮肤病之间的关系,为本地区过敏性皮肤病的预防及治疗提供依据。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1 病例 对2013 年3月—2016 年3 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门诊接受斑贴试验的1 036例呼和浩特地区可疑过敏性疾病患者,男136例,女900例,平均年龄(37±1)岁,病程2~30年。年龄分布特征:<20岁者48例(占4.5%),21~39岁者581例(占56.1%),40~60岁者376例(占36.1%),>60岁者31例(占3.0%)。

1.1.2 适应证及纳入标准[2]临床怀疑与接触过敏原有关的过敏性疾病,如各类皮炎、湿疹、瘙痒症等。要求:①受试者受试部位无皮损;②在起皮损之前2周内,无特殊用药史;③停用抗组胺药3~5 d;④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具有免疫抑制剂功能的药,如雷公藤等中药,系统用药需停药2周,外用药至少停药1周;⑤4周内无皮肤曝晒及紫外线照射治疗史。

1.1.3 排除标准[2,3]①受试部位有皮肤损害者;②妊娠及哺乳期的妇女;③过敏性疾病处于急性发作期;④其他疾病如糖尿病引起的皮肤瘙痒;⑤已知对某种测试过敏原过敏者或现有全身严重过敏反应的患者;⑥不能配合完成斑贴试验操作要求的患者。

1.2 方法

1.2.1 斑贴试验方法 采用美迪康生物技术公司(绍兴)提供的“健达”斑贴试验变应原试剂盒,所检测变应原包括:氯化钴、巯基化合物、咪唑烷基服、对苯二胺基质、N-环己基硫酞内酯、重铬酸钾、亚乙基二胺、松香、甲醛、环氧树脂、溴硝丙醇、秋兰姆混合物、对苯类混合物、硫酸镍、苯唑卡因、芳香混合物、Cl+Me-异噻唑(卡松CG)、黑橡胶混合物、卡巴混合物、硫柳汞共20种。先将受试部位多余毛发去除,用75%乙醇擦拭受试部位,将上述要测试的20种变应原按顺序置于斑试器内,贴在患者上背部脊柱两侧正常皮肤处[4]。48 h后去除,去除后30 min开始第1次观察结果,72 h后再次判读结果,患者需在受试期间避免搔抓、潮湿及受试部位直接光照。

1.2.2 结果判定 ①(-)阴性反应,受试部位皮肤无改变。②(±)可疑反应,受试部位仅见轻度红斑。③(+)弱阳性反应,受试部位可见红斑、浸润、少量丘疹。④(++)强阳性反应,受试部位可见红斑、浸润、丘疹、水疱。⑤(+++)极强阳性反应,受试部位明显浸润、丘疹、红斑、大疱、水疱。阳性者指受试部位表现为(+~+++)。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实际例数和百分率表示,用χ2检验来表示各类变应原阳性率之间的差异,P<0.05即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斑贴试验结果

呼和浩特地区1 036例斑贴试验结果显示,列前5位的过敏原分别为硫酸镍186例(占17.9%)、硫柳汞182例(占17.5%)、异噻唑142例(占13.6%)、溴硝丙醇136例(占13.1%)、氯化钴86例(占8.3%)(表1)。

2.2 阳性率与性别、年龄的关系

1 036例患者斑贴试验结果总阳性率为54.8%,其中男性阳性率47.1%,女性阳性率54.3%,χ2=2.75,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根据年龄将患者分为4组(表2),各组间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82,P>0.05)。

2.3 阳性率与过敏性疾病的关系

1 036例患者中皮炎707例,皮炎斑贴试验阳性率为52.1%,其中螨虫性皮炎5例(占0.7%),接触性皮炎17例(占2.4%),过敏性皮炎105例(占14.9%),激素依赖性皮炎16例(占2.3%),脂溢性皮炎36例(占5.1%),光化性皮炎4例(占0.6%); 肥厚性皮炎4例(占0.6%);湿疹191例(占18.3%),湿疹斑贴试验阳性率为50.8%;皮肤瘙痒症4例(占0.4%),阳性率为25.0%;唇炎27例占2.6%,阳性率为37.0%。不同年龄组过敏原阳性率的比较见表3。

表1 1 036例受试者斑贴试验结果 (例)

表2 1 036例受试者斑贴试验结果与年龄组的关系 (例)

表3 1 036例受试者斑贴试验阳性结果与年龄组的关系[例(%)]

3 讨论

过敏性皮肤病病因复杂,早在1896年,瑞士皮肤科医生Jadasson用斑贴试验寻找可疑过敏患者的过敏原[5],沿用至今,对协助寻找过敏原提供了很大帮助。本研究斑贴试验总阳性率为54.8%,与张桂英等[6]、王德旭等[7]相似,而低于黄秀英等[8]、付兰芹等[9]的报道,其原因可能与测试地区人群生活习惯、生活环境及不同试剂有关。此外也有文献报道过敏者存在多发过敏或交叉过敏,从而增加了过敏原过敏的可能性,且多种过敏原同时存在也会使斑贴试验阳性率提高[10]。本研究及上述来自不同地区研究的文献报道,排在首位的过敏原均为硫酸镍,该结果可能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工业技术的发展,含金属镍饰品的增加,以及各种化妆品及日用品的多样化,人们接触镍的机会越来越多有关。通过对不同过敏性皮肤病的统计,707例皮炎中最常见的过敏原为异噻唑。此外,皮炎受试者中面部受累者379例,阳性率为53.6% ,面部皮炎最常见的过敏原为异噻唑,这与文献报道相似[11]。191例湿疹中最常见的过敏原为异噻唑;湿疹受试者中手部湿疹123例,阳性率为64.4%,最常见的过敏原为硫柳汞。含异噻唑的常见物质有防腐剂,如肥皂、洗涤液、润肤乳液及睫毛膏等;含硫酸镍的常见物质有合金、电镀物品,如耳环、手表及眼镜框等;含硫柳汞的常见物质有局部防腐剂,常见于红汞、化妆品及多种疫苗中。表明不同类型及不同部位的过敏性皮肤病常见的过敏原大致相同。异噻唑及硫柳汞是主要引起面部皮炎和手部湿疹的变应原。本研究中面部皮炎及手部湿疹的阳性率稍高于江明等[4]对南京地区的报道,这可能与呼和浩特属高原地区,气候寒冷干燥,紫外线较强有关,因此本地区人群对保湿及防晒的护肤品使用更多,从而增加了接触可疑过敏原的机会。在日常生活中面部和手部是接触化妆品及洗涤剂频率最高的部位,故其阳性率会随之增高,需指导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选择合适的化妆品。

本研究不同年龄组斑贴试验的阳性率显示,20~39岁年龄组及40~60岁年龄组患者的患病率及阳性率高于<20岁年龄组及>60岁年龄组,且前两组最常见过敏原为硫酸镍,后两组为硫柳汞,这可能与该年龄组患者工作环境多样化、生活方式丰富、接触化学物品较多有关。

综上所述,过敏性皮肤病多由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患者多为过敏体质,反复发作者可能与接触外界过敏原有关。斑贴试验能帮助大多数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患者查找到可疑过敏原,从而提醒患者避免再次接触,减少复发,提高治愈率。同时本研究为了解呼和浩特地区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常见的过敏原提供了相关参考,并提示硫酸镍接触过敏较常见,应重视镍对过敏性皮肤病的影响及对患者的预防教育。

[1] 吴瑜丹, 王艳明, 赖荷, 等. 534例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斑贴试验结果分析 [J].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6, 23(1):27-29.

[2]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性病学分会过敏与临床免疫专业委员会. 斑贴试验临床专家共识 [J].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15, 48(1):8-10.

[3] 刘夕琳, 吴涛, 倪鲁金, 等. 180例皮炎湿疹类患者斑贴试验结果分析 [J]. 江苏预防医学, 2014, 25(4):41-43.

[4] 江明. 85例面部皮炎患者过敏原检测与诱因分析 [J].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4, 7(6):430-431.

[5] 李欣泽, 李全生, 姜启君, 等. 诊断性斑贴试验ESCD指南(2015) [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6, 30(4):426-429.

[6] 张桂英, 周怡新, 文海泉, 等. 长沙地区188例湿疹及接触性皮炎患者斑贴试验结果分析 [J].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02, 31(6):357.

[7] 王德旭, 张炜, 于秉伦, 等. 湿疹皮炎类患者接触性变应原分析 [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6, 20(10):608-609.

[8] 黄秀英, 尹锐, 钟白玉, 等. 重庆地区470例皮炎湿疹类疾病患者斑贴试验结果分析 [J].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09, 3(4):206-207.

[9] 付兰芹, 谢文红, 余梦清, 等. 530例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斑贴试验结果分析[J].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06, 7(5):412-414.

[10] 赵丽萍, 王丽莉, 洪玉晓, 等. 慢性湿疹589例斑贴试验结果分析[J].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2007, 20(2):102-104.

[11] 李炳旻, 唐浩文, 王文娟, 等. 1484例过敏性疾病患者化学物质斑贴试验分析 [J].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2016, 37(2):137-140.

Analysis of patch test results in 1036 cases of suspected skin allergy in Hohhot area

WANG Hai-ling,LI Dong-xia

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 the Aff liated Hospital of Inner Mongolia Medical University, Huhhot 010050, China

ObjectiveTo study the common allergens in 1036 patients with 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 in Hohhot city and analyze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allergens and 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 MethodsFrom March 2013 to March 2016, the patch test results of 1036 patients with allergic diseases in the aff liated hospital of Inner Mongolia Medical University were analyzed and grouped by gender, age and types of dermatitis.ResultsThe total positive rate was 54.8%, the allergens with higher positive rate were nickel sulfate, thiomersal, isothiazole, bronopal and cobalt chloride.ConclusionPatch test can help the majority of 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 patients to find allergens, and the result of the study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understanding the common allergens in Hohhot area.

Dermatitis,allergy;Patch test;Allergens

R758.22

A

1674-1293(2017)02-0080-03

2016-09-26

2016-12-08)

(本文编辑 耿建丽)

10.11786/sypfbxzz.1674-1293.20170205

010050 呼和浩特,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王海玲,李东霞)

王海玲,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常见皮肤病诊治及皮肤病理,E-mail: 815474763@qq.com

李东霞,E-mail: ldx828@sina.com

猜你喜欢

斑贴性皮炎过敏原
淤积性皮炎知多少
空气污染与特应性皮炎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慢性光化性皮炎发病机制及治疗
过敏原检测真的准确吗
针刺结合神阙拔罐治疗面部接触性皮炎验案1则
斑贴试验在化妆品行业的应用
不同剂量和不同剂型甘草酸苷制剂对甲醛和硫酸镍皮肤斑贴试验的影响
药物斑贴试验对儿童迟发型药物超敏反应诊断的探讨
复方甘草酸苷对皮肤斑贴试验的影响
面点制品中食源性过敏原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