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谨慎把控命题的视角和难度

2017-05-17江苏省睢宁高级中学北校221200朱怀义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17年10期
关键词:铜粉铁粉混合物

江苏省睢宁高级中学北校(221200) 朱怀义●



谨慎把控命题的视角和难度

江苏省睢宁高级中学北校(221200)
朱怀义●

考查是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考题命制视角的选择和难易程度的控制,将决定试题的甄别功效;若片面追求视角的创新、盲目提升处理的难度,好题将变为废题.

题目 将一铁、铜混合粉末平均分为三等份,分别加入到相同浓度、不同体积的稀硝酸中,充分反应后,收集到NO气体的体积及剩余固体的质量如下表(假设反应前后溶液的体积不变,气体体积已经换算为标准状况时的体积):

实验序号稀硝酸溶液体积/mL剩余固体的质量/gNO气体的体积/L110017.2V1=2.2422008.00V2=4.4834000V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表中V3= 7.84L

B.原混合物粉末的质量为25.6g

C.原混合物粉末中铁和铜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

D.实验3所得溶液中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875mol·L-1

简评 试题考查不只是简单的金属混合物,其中的铁是变价金属;与混合物反应的酸,不是寻常的稀硫酸、稀盐酸等非氧化性酸,而是氧化性稀硝酸;反应有先后之分,由于物质性质之间的制约,先反应的铁粉与硝酸反应的产物为亚铁盐,在铜粉反应完毕后,若硝酸仍然有剩余,将进行Fe2+与稀硝酸间的反应,而这些过程中都产生NO气体.由此就感到“难度逼人,不寒而栗”;而题选择支设置,个个“当难不让”(见下面解析部分),令学生“望题披靡”,不战而退;试题成了摆设,有它无它也就无关痛痒了.

解析 A选项不是可以率先攻破的,在反应2中剩余8.00g固体成分如何?在反应3中是否有Fe2+与稀硝酸间的反应及反应程度等都不得而知.也有许多同学贸然认为8.00g固体全为铜粉、只要先算出铜粉与稀硝酸反应产生NO气体的体积,则V3可知、A项对错可判.

192g 44.8L

8.00g 1.87 L

V3=V2+1.87 L=4.48L+1.87L=6.35L

所以A错.事实上A是对的,就这样错过了正确答案;考生耗费了大量时间却无所获,伤害相当一批优秀学生,这不应是题目的初衷.

也有同学观察到实验1、2所得NO气体的体积差与实验1所收集到气体体积正好相等,而实验1、2剩余固体的质量差为9.2g,惊喜地认为实验1中与稀硝酸反应消耗的固体质量也应是9.2g,故原混合固体三等份后每份固体质量为17.2g+9.2g=26.4g.这解法虽然避开了B,但也决定有此判断的同学寻找不到答案,因为原混合固体三等份后每份固体质量就是25.6g,错因只是学生没有将其扩大为三倍数值(25.6g×3=76.8g).

实验2比实验1多溶解了9.2g固体,同时多收集到2.24LNO气体,这才是破解试题的切入口.不妨用假设法来判断:若2.24LNO气体全为铁粉反应得到,则所需铁粉质量为8.4g;若2.24LNO气体全为铜粉反应得到,则所需铜粉质量为9.6g.

所以实验2比实验1多溶解的9.2g固体应为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其中含铁2.8g、含铜6.4g (推算过程略去).由此可推知实验2中剩余8.00g固体全为铜粉,实验1中剩余固体中含有铁粉、所以实验1反应中只有铁粉被溶解、且其质量就为8.4g;进而推出三等分后固体质量为17.2g+8.4g=25.6g.故B确实不是正确选项.

实验2比实验1多溶解的9.2g固体中含有6.4g铜粉,加上实验2中剩余8.00g固体全为铜粉,三等分后每份固体中含铜粉质量为6.4g+8.00g=14.40g,铁粉质量为25.6g-14.40g = 11.20g;进而推出原混合物中铁粉与铜粉的物质的量之比为0.200mol∶0.225mol=8∶9,所以C项错误.

要判断A、D项对错,在历尽艰难分析出原混合物组成后,必须推出原稀硝酸物质的量浓度.观察实验1,知道混合物足量,稀硝酸不足,所以无论反应中溶解的固体只是铁,还是铁、铜混合物 [因为有固体剩余,铁反应产物只能为Fe(NO3)2],其反应历程都可以表示如下,进而求出硝酸的浓度.

在反应3中,硝酸过量,所以根据等分后固体中铁、铜的物质的量可以推求各自产生NO气体的体积,消耗HNO3物质的量、进而推算实验3所得溶液中HNO3物质的量浓度.

所以V3=4.48L+3.36L=7.84L,故A正确;实验3所得溶液中HNO3物质的量浓度:c(HNO3) =(4.00 mol/L×0.40 L-0.800 mol-0.600 mol)/0.100L=0.500 mol/L ,故D错.

试题思维缜密,但综合度太高、计算量大,在紧张有限的应试时间内,要想完全破解,就是不可能.但若适当调整下考查视角、降低点难度,试题的甄别效能就可凸显.

A.在实验1所得溶液中,大量存在的金属离子有Fe2+、Cu2+

B.实验中,所用稀硝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4.00 mol·L-1

C.实验中所用金属混合物的三等分后的质量为26.8g

D.在实验3中,最后收集到NO气体的体积V=6.35L

简析 只要学生能够运用极限假设法,判断出实验2比实验1多溶解的金属为铁铜混合物,则知实验1中无铜参与、所得溶液中没有Cu2+,A错误;实验1中溶解铁粉的质量与实验1、2剩余固体的质量差不相等,则可推C不对;清楚实验2中剩余固体为铜、也就意识到实验2所得溶液中含有Fe2+,其被硝酸氧化过程中也会有NO气体产生,故D不对;至于实验中所用稀硝酸物质的量浓度的求算,无论用实验1数据、还是实验2数据都可以.

学业水平的测试,不只是要区分学生的等级,也在潜移默化中左右学生的学习、思维品质;适当的区分度是试题价值所在,所以命题时,难度把控要谨慎、不能随意.

G632

B

1008-0333(2017)10-0083-01

猜你喜欢

铜粉铁粉混合物
多组分纤维混合物定量分析通用计算模型研制
正丁醇和松节油混合物对组织脱水不良的补救应用
SiO2包覆羰基铁粉及其涂层的耐腐蚀性能
天然微合金铁粉中钒、钛、铬含量测定的研究
铜粉电子浆料的老化性能
基于铜粉的室温气固反应自生长刺球状半导体Cu2S纳米线阵列
树枝状镀银铜粉的制备及在导电橡胶中的应用
混合物按照欧盟CLP进行分类标签
萃取精馏分离甲苯-正庚烷混合物的模拟研究
片状铜粉镀银及抗氧化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