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树枝状镀银铜粉的制备及在导电橡胶中的应用

2015-12-05马丽杰宋曰海

电镀与精饰 2015年10期
关键词:树枝状铜粉镀银

马丽杰, 宋曰海

(烟台大学环境与材料工程学院,山东烟台 264005)

引 言

银粉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抗氧化性,广泛应用于电子工业,如电磁屏蔽材料、导电橡胶及电子浆料等。由于银粉成本高以及银迁移导致导电性能降低,影响使用寿命。铜粉价格低,在电场下不会产生迁移,但是温度升高时,会发生氧化,增加了电阻率,只能在低温下使用。为解决以上问题,采用复合金属粉末以改变单一金属粉末的表面和内部结构。如对铜粉表面镀银制成复合粉体既可解决银的迁移问题,又可提高铜粉的导电性和抗氧化性能[1],相对于单一的银粉,降低了生产成本。

目前镀银铜粉的制备工艺有多种,如电沉积[2]、化学置换[3-4]及激光沉积[5]等。电沉积和激光沉积效率低,难以在工业上得到应用。化学置换具有简单、效率高和环境友好等优点,被认为是最适合制备镀银铜粉的工艺。化学置换法制备镀银铜粉,银颗粒多以点缀式存在于铜粉表面,很难形成致密的镀银层,实用性不强。而且制备过程中镀银铜粉容易团聚,影响了铜粉表面银层的状态,降低导电性能。因此,对镀银铜粉的表面状态以及抗氧化性能需进一步研究。本文采用化学置换还原法,以络合剂YH-10络合银离子制备镀银铜粉,研究了镀银层的形成过程及镀银铜粉的性能。并采用镀银铜粉为导电填料制备导电橡胶,测试导电橡胶的各项性能,为高性能镀银铜粉生产国产化提供依据。

1 实验部分

1 实验材料及方法

实验用铜粉为商用44~53μm树枝状铜粉,镀银铜粉SC500P18(18%Ag)(美国Potters公司),硝酸银、氢氧化钠、硫酸、盐酸、PVP及十二烷基硫酸钠均为分析纯。络合剂YH-10(有机胺类络合物)、还原剂YH-3(含醛基有机物)(烟台屹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采用氢氧化钠碱洗后,用5% ~10%稀硫酸酸洗的方法预处理铜粉。用置换还原法制备镀银铜粉,铜粉镀银过程中所用的溶液分为三种,A液、B液和C液。用PVP作为分散剂的溶液与铜粉机械搅拌组成A液;用硝酸银溶液与络合剂YH-10组成B液;以还原剂YH-3为C溶液。将B液和C液缓慢滴入A液中,制备镀银铜粉,抽滤并洗涤干净然后真空干燥。采用镀银铜粉制备添加量为220phr的导电硅橡胶条,尺寸为100mm×10mm×1mm。分别称取100g进口镀银铜粉SC500P18、自制镀银铜粉,50g基胶,机械搅拌30min,真空放置30min,120℃硫化5min。

采用Hitachi S-4800和 XRD-7000X扫描电镜观察和分析镀银铜粉的微观形貌与结构,用ZRY-2P型综合热分析仪测定镀银铜粉的热重分析(TGA)曲线,同时测试导电橡胶的体积电阻率、拉伸强度、扯断变形和邵氏硬度A等性能。

2 实验结果与讨论

2.1 镀银铜粉沉积过程及形成机理

在溶液中,银离子与络合剂YH-10形成稳定的络合溶液,银离子与铜发生如下置换反应:

随着置换反应的不断发生,在铜粉表面形成银核,反应溶液逐渐变为蓝色,表明铜离子浓度不断增大。银粒子在制备过程无团聚和游离现象,说明络合剂具有分散作用。在络合剂作用下,银颗粒紧密包覆在铜粉表面,形成镀银层。铜粉完全被包覆后置换反应停止,通过控制溶液中银的含量,使得过量的银离子继续与还原剂YH-3发生反应,镀层进一步变厚,从而可获得不同银含量的镀银铜粉。图1为镀银铜粉的表面形貌照片。由图1可以看出,银层包覆均匀,获得了致密的镀银铜粉。传统工艺中置换反应形成的银离子多以点缀方式存在于铜粉的表面[6];而本实验中由于络合剂YH-10的作用,促进了银离子在铜粉表面形核与长大。制备的树枝状镀银铜粉电阻率达0.0001Ω·cm,导电性良好。

图1 不同放大倍数下镀银铜粉的表面形貌照片

2.2 镀银铜粉抗高温氧化性能

图2为树枝状铜粉与镀银铜粉的TGA曲线。铜粉在180℃开始氧化,400℃左右氧化结束;镀银铜粉的起始氧化θ为280℃,750℃氧化结束,抗氧化性能明显提高。铜粉化学性质相对活泼,抗氧化性较差,尤其在高温条件下容易被氧化,当铜粉表面包覆一层银镀层后,致密的镀银层阻绝了空气与铜粉接触;同时铜粉镀银后镀层分布均匀,镀银铜粉表面光滑,弥补了铜粉表面缺陷,进而降低了吉布斯自由能,增加了化学稳定性,导致镀银铜粉的抗氧化性能明显高于铜粉。

图3为150℃处理后镀银铜粉的能谱(EDS)分析。结果表明,镀银铜粉由Ag、Cu元素组成,未发现氧元素,表明复合粒子壳层未被氧化。树枝状镀银铜粉在150℃下具有高的抗氧化性。

图2 铜粉和镀银铜粉TGA曲线

图3 镀银铜粉的EDS谱图

2.3 镀银铜粉制备导电橡胶的性能

导电填料的性能是影响复合型导电橡胶导电率的最主要因素。用自制镀银铜粉和进口镀银铜粉制备的导电橡胶性能如表1所示。从表1可以看出,自制镀银铜粉导电橡胶的抗拉强度为4.9Mpa,高于进口镀银铜粉,扯断伸长率略低于进口镀银铜粉。这可能由于自制镀银铜粉在机械混胶过程中发生破碎,导致树枝状偏少,小颗粒粉体较多,使得小颗粒粉体分散于橡胶中所导致的缘故。从总体看,自制的镀银铜粉性能参数与美国Potters公司的产品SC500P18性能相当。

表1 导电橡胶性能参数

3 结论

通过置换还原法制备了树枝状镀银铜粉,络合剂YH-10具有良好的络合及分散作用,在铜粉表面形成致密的银层。在150℃下加热1.5h,未见氧元素形成,说明镀银铜粉具有较高的抗高温氧化性。将镀银铜粉作为导电填料,制备导电橡胶,与进口的镀银铜粉制备的导电橡胶性能相当。

[1] Hai H T,Ahn J G,Kim D J,et al.Developing process for coating copper particles with silver by electroless plating method[J].Surface and Coatings Technology,2006,201:3788-3792.

[2] Ebrahimi F,Zhai Q,Kong D.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u/Ag multilayered composites[J].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A,1998,255:20-32.

[3] 宋曰海,马丽杰.置换还原法制备银包铜粉工艺及性能研究[J].电镀与精饰,2013,35(6):7-9.

[4] 宋曰海,马丽杰.片状铜粉镀银及抗氧化性能研究[J].电镀与精饰,2013,35(7):9-11.

[5] Fähler S,Kahl S,Weisheit M,et al The interface of laser deposited Cu/Ag multilayers:evidence of the subsurface growth mode during pulsed laser deposition[J].Applied Surface Science,2000,154:419-423.

[6] 高保娇,蒋红梅,张忠兴.用银氨溶液对微级铜粉镀银反应机理的研究[J].无机化学学报,2000,16(4):669-674.

猜你喜欢

树枝状铜粉镀银
树枝状聚合物的研究进展
球形超细铜粉的制备及其空气中抗氧化的研究
树枝状聚合物在钻井液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一步法制备携载治疗剂的树枝状大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
铸铝合金导体镀银工艺改进与应用
氧化对铜基件镀银产品电气性能的影响
铸铝合金镀银工艺的改进
铜粉电子浆料的老化性能
基于铜粉的室温气固反应自生长刺球状半导体Cu2S纳米线阵列
酚醛树脂/镀银碳纤维导热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