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017-05-17许治彬

新课程·中学 2016年12期
关键词:激发思想品德学习兴趣

许治彬

摘 要:兴趣是人们从事某项工作的直接动力,教学过程也不例外,学习的效果直接取决于学生的兴趣,学生只有充满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可以将学习看做一种乐趣,并积极投入学习过程中。作为初中的思品教师,应该使用各种方法使学生保持热情、向上的学习状态,避免学生产生消极、冷漠的情绪,这样才可以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动力,并保持其记忆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应用能力都处于最佳状态。

关键词:思想品德;激发;学习兴趣

一、创设丰富的学习情境

1.利用多媒体视听结合方法

人体的各种感官都可以吸收知识,其中视听结合取得的效果最佳,而多媒体教学正是利用声、电等传播方式给予学生感官刺激,并调动学生的主观感受,使其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为此,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应该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精心编辑各种画面材料,并将思想品德课程内容转化为生动具体的画面,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在学习“坚强意志品质”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汶川大地震图片,使学生在强烈的震撼中真切地感受地震中人们的坚强品质,这样原本抽象的坚强意志便转变为形象可感的知识。

2.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情境

一方面是设置课堂的表演情境,在活跃课堂氛围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积极地理解课程知识。比如,初一教材中“我能行”一课中,教师可以设置这样一个教学情境,在考试中,三个同学都获得了96分,但他们的性格却一个自卑、一个自信、一个自负,然后请同学到讲台上表演,表演完成之后,其他同学评价哪位同学表演得好,教师提问同学们自卑、自信、自负三种性格的区别,且应采用何种方法解决性格缺陷问题,这样不但解决了教材中的问题,还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是设置疑难性的问题情境,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中,教师应该善于设置疑问,以使学生参与问题的讨论。这样学生便存在强烈的好奇心,想尽快知道问题的答案,从而可以积极地参与讨论。

二、利用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种是利用幽默的教学语言,语言是沟通交流的主要载体,学生认为思想品德课程枯燥乏味的关键原因在于教师没有使用幽默的教学语言。而巧妙地使用幽默方法可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枯燥乏味的思想品德课程也会变为一种学习享受,教学过程也会变得轻松、更有乐趣、更有效。比如,在学习“计划经济弊端”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入顺口溜,使学生在乐趣中掌握计划经济的缺陷之处。另一种是引入多种寓言典故,思想品德课程内容比较抽象且难以理解,而直观的多媒体技术可以形象地引入寓言典故,使得思品的名词解释实现具体化与形象化,从而可以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表演小品、音乐比赛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好奇与欢乐中学习知识。

三、优化布置、批改作业的方法

思想品德的課后作业是教学知识的进一步延伸,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思想品德作业形式单一且内容重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此,思想品德教师应完善布置、批改作业的方法,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1.优化布置作业方法

一方面可以分层次布置作业,班级内每位学生的素质水平各不相同,为了充分考虑每位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可以采用分层布置作业的方法,并给予学生充分的选择权,例如,在完成小论文写作时,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写,而无法完成的同学可以选择不写,当然也可以几个同学共同合作完成。这样作业便不会成为学生的负担,长此以往学生便会抱着积极的态度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另一方面,思想品德作业应该联系实际生活,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目的十分明确,为了强化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教师应该布置联系实际的作业,比如,在“告别依赖,走向自立”一课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总结家庭生活中独立的表现,使学生深入了解独立的含义。

2.优化批改作业方法

教师在批改学生作业时应该加上一些鼓励的评语,将批改作业当做师生沟通交流的平台,并针对学生的不足之处给予一定的建议,这样学生便会认真对待作业,且会好奇教师的评语,当遇到问题时也会主动请教老师,而不再将作业看做学习负担,从而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为了考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情况,教师还可以请学生自己出题给同学们做,并作出相应批改,这样不但提升了生生互动的积极性,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四、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当代中学生的情感世界十分丰富,教师应该注意与学生的情感进行沟通。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既是传授知识的认知过程,又是开启学生心灵的情感过程。情感在从认知到行为的转化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互相尊重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

五、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

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当今,由于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学生获得知识不仅局限于课堂教学,社会实践也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场所。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大胆地引导学生了解社会、接触社会、接触现实,使他们在社会实践中应用所学的知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能力,拓展学生的视野,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兴趣,逐步实现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统一。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站在学生角度,改变以往“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营造师生互动的和谐课堂氛围,使思品教学环境始终处于最佳状态。同时,还应采用典故、以歌导趣、设置图表等教学方法,将教学内容化繁为简,这样学生便可以始终处于轻松、愉悦的学习状态,做到学以致用,并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多乐趣,长此以往必然会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吕玥.微课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运用研究:以昆明市某中学为例[D].云南师范大学,2015(5).

[2]夏轶.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学生之友(初中版)(下),2011(11).

[3]林梅.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中学教学参考,2011(7).

猜你喜欢

激发思想品德学习兴趣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方法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