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性学习品质的研究

2017-05-17杜晓东

新课程·中学 2016年12期
关键词:创新性初中化学实验

杜晓东

摘 要:在大力开展素质教育的今天,创新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和核心,培养具有创新性品质的人才是教师对课堂教学永恒的追求。初中阶段是培养创新人才,建立创新思维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学生思维能力、学习模式和思维品质形成的重要阶段,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性学习品质是教学的首要任务。主要通过参加化学实验、设置发散探索活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进行正确评价四个方面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学习品质。

关键词:初中化学;创新性;课堂教学;实验;评价

“面对世界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高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这句话,直接反映了创新的重要性。教育肩负着创新的特殊使命,尤其是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大背景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被摆在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化学作为中学基础教育学科之一,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性学习品质方面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根据化学学科自身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学习品质呢?

一、通过参加化学实验,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特别是在初中阶段,实验对于学生掌握化学知识、形成能力方面有着特别的教学作用和意义。通过做实验,能够对前人留下的现成的化学观点做进一步的验证,不仅能有效加深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而且还能帮助学生重新构建知识,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始,只有有了创新思维,才有可能具备创新能力。

初中化学教材中设置有很多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一方面,在化学课堂上,教师要边讲边做实验。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中,多数都是教师演示实验,再让学生分组做实验,甚至干脆就是教师“讲实验”。这样,学生的看和做分开,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不能同步进行,影响学生创新思维的发挥。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我会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将教师“讲实验”转变成为边讲边做的学生实验,让学生参与到做实验的过程中来,身临其境地体会,通过自主地观察和思考,掌握并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另外,在化学课堂上,教师要创新地使用教材。“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新课改的理念就是要求教学的第一生产

力——教师能够创新地使用教材,尤其是实验教学内容,不仅教师要创新实验教学设计,还要善于引导学生自己设计相关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设置发散探索活动,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基础,在初中化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先要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我在课堂上,会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设置发散探索活动,来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发散探索是对已有的知识进行多向思考,从而提出新的问题,这也就是说问题的答案并不是唯一的。因此,在课堂上,我会利用“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训练办法,不唯一的答案就能引导学生尽可能地去尝试、去猜想,进而产生前所未有的、独特的想法。通过解决这样的问题,进行发散探究活动,既能有效增强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充实教学的信息量,又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它能有效改善传统的“教师问,学生答”的呆板方式,解开了捆绑学生思路和创新意识的绳索,推动学生多方向、多角度地进行思维活动,提升学生思维的广阔度和灵

敏度。

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我经常会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

案,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然后通过比较,再逐步优化自己的实验方案。这样,既能帮助学生掌握化学知识,又能有效锻炼学生的实验能力,提升创造意识。“失败是成功之母”,有时候,我还会故意不讲实验要领,让学生“做错”或者做一次“失败的实验”,之后再让学生回头去分析,探索失败的原因,或者和“做对”的学生进行交流,这样会给学生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这也就是失败带给学生的价值。

三、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他既是创新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并非是消极地接受知识的容器,传統“满堂灌”的机械教学方式是绝对不可取的。无论是要将课本上的成果转变成为学生自己的财富,还是将化学知识转化成为学生的能力或思想观点,这些都需要学生自己积极思考。因此,就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个体性,发挥他们的积极主动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品质。

在化学课堂上,想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我认为就必须要加强对学生非智力品质的培养,如激发学生的化学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于化学学习产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并以更加坚强的毅力和恒心在学习中克服重重困难,得到能力和智力的发展;如建立新型师生关系。除了知识的传授之外,教学中,师生情感的交流也非常重要,教师要在学习和生活上关心、帮助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又如营造和谐、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等。

四、通过激励评价机制,完善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激励式的评价机制能够有效地保护和调动学生的创新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在教学中,我比较注重培养学生敢于提问、阐述自己观点的勇气和能力。既不盲从老师,又不盲从课本和同学,凭借自己的经验,给予个性化的判断。同时,我对于学生勇于回答问题的行为,都会及时给予肯定。至于回答的是否正确、是否全面应则放在第二位考虑;特别关心和保护一些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他们点滴的成长和进步都应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除了学习成绩、作业的评价之外,对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度、交往状态、探索过程等都应做出正确的评价。充分发挥激励评价的功能,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完善学生的创新

意识。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而化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创新性学习品质和创新思维方面都有着独特的教学作用。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在教学中,只要教师善于深入挖掘,创新实验教学,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点拨学生,积极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大胆实践,那么培养学生拥有创造性的学习品质就不难。

参考文献:

[1]耿素瑞.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学周刊,2014(6).

[2]李玉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性的培养办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3(1).

[3]李宝英.在自主探究中培养学生创新性化学学习能力例谈[J].理科教学探索,2014(3).

猜你喜欢

创新性初中化学实验
流动几何的创新性
做个怪怪长实验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初中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技巧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化学基础教学初探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
论媒介文化的混杂性与创新性
忠实性与创新性——当代莎士比亚演出和改编批评的转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