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学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2017-05-17姜华

新课程·中学 2016年12期
关键词:学法二氧化碳化学

姜华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学习的启蒙阶段,如何夯实化学学习的基础,形成有效的化学学习思路,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形成善于归纳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学生要掌握本学科的特点,全面提升各种能力,在初中教学阶段循序渐进地进行学法指导,在教学中不断渗透,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受益良多。

在每年开学之初,我都提前进行化学用语的教学,趁着开学初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尽快接触元素符号,经过开始阶段的重点把关练习,一般经过两周的时间,学生就能完全掌握初中阶段学习必备的二十七种元素符号的写法,这种早期的化学学习成就感,深入他们的脑海中,将会对以后的持续学习产生良好的影响。在长期的教学中,学法指导要符合学生螺旋式接受知识的特点,分散难点循序渐进的思想要贯彻始终。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是学生接触的第一种气体制备,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形成完整的思路和方法,将会对二氧化碳和氢气等其他气体制备的学习有所助益,这样的教学时机绝不能错过。学生通过对氧气制备的学习形成了完整的思路:原理、装置的选用(发生装置、收集装置)、实验步骤,收集方法、检验方法、验满方法、存放方法、注意事项。在形成思路的基础上,深入挖掘装置的选用是根据药品的状态和反应条件,这样可以做到举一反三,等学到二氧化碳和氢气的制备时,学生可以通过自学形成更加完整的知识体系,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挖掘,思维得到锻炼,前后融会贯通,有水到渠成之感。在复习阶段学生可以自己归纳出氢气、氧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五种常见气体的知识。如,密度、溶解性、收集方法,再结合多功能装置延伸知识,形成一个专项的复习,效果非常明显。

在教学中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也是学生必须学会的一种技能,这需要老师先抛砖引玉,不断渗透,假以时日,学生才能具备这种能力。例如,在讲授原子结构及周期律时,及时抓住教学机遇,对学生进行渗透影响。从原子结构分析,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分类、元素的化学性质、元素的化合价。引导学生建立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学会根据结构分析推导性质。例如,根据某金属的原子结构,学生可以根据质子数推导元素的种类;根据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学生可以推导元素的分类、化学性质是否活泼;根据得失电子的数目,学生可以推导化合价;根据电子层数可以推导元素所在的周期;根据周期和最外层电子数可以推导元素在周期表的具体位置和化学性质。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可以通过微观的角度来分析元素的宏观性质,化学教学思想深入教学,推理分析能力得到提升,可以由一种元素延伸到一族元素,也可以由一种元素延伸到一周期的元素,知识由点到线再到面。根据元素周期律也可以推理某元素的性质,知识又可以由面到点。知识框架的构建清晰明了,应用深入浅出,和高中教材的接轨恰到好处。初中化学教材第六单元完整展示了元素和化合物学习的知识体系,在这段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从微观粒子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性质,建立性质决定用途的观念,学会应用性质鉴别、检验物质和除杂。例如,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不同。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一般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能和水反应,能和石灰水反应。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还原性、毒性。学生通过以上性质可以推导用途:一氧化碳可以做燃料、冶炼金属。二氧化碳可以灭火、进行光合作用。鉴别这两种物质,除掉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这一教学思路可以延伸到金属和金属材料的教学、酸碱盐的教学。这段教学和生活结合得十分紧密,学以致用的思想体现得更加充分。例如,金属能和氧气反应、能和酸反应、能和盐反应。铝制品为什么耐腐蚀?铝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铝的进一步氧化,因此,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引导学生分析:在生活中在物体的表面加上一层保护膜对物体可以起到保护作用的原理,说出生活中的具体实例,例如,在铁制品表面刷漆可以防止铁生锈,果树的外面刷石灰浆可以防虫卵。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就在身边。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利用好实验,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内化知识,这是学好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分析、归纳,提升各种综合能力。在最初接触化学实验时教师要巧妙地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有目的、有兴趣地参与学习,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形成科学的思维品质。在化学实验中引导学生注重观察:火焰的颜色、是否发光、放热、反应前后的变色、是否有气泡、沉淀。在观察的同时提出问题:哪些现象是本质现象?这样避免学生在观察时看热闹,不会深入地思考问题。气体制备这部分实验,要求学生能说出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装置的选用是根据什么选用的?实验步骤由教师演示,演示时引导学生带着如下问题观察归纳:气体的收集方法、检验方法、验满方法、存放方法、注意事项。归纳时学生相互补充,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在复习这部分知识时,可以让学生画装置图,根据装置图再说出注意事项。通过实验学生身体力行地参与学习,探索科学探究的方法。

在化学教学中只有不断地渗透学法指导,学生才能提升各种能力,形成科学素养,真正学会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1]李效全,苟志茂.自主高效化学课堂教学的思考[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6(14).

[2]刘小容.论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實施策略[J].好家长,2016(34).

猜你喜欢

学法二氧化碳化学
扬眉吐气的二氧化碳
“抓捕”二氧化碳
如何“看清”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二元一次方程组”学法指导
高性能可变进气岐管降低二氧化碳排放
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