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性表达技术”在初中心理健康教学中的运用

2017-05-17林灵

新课程·中学 2016年12期
关键词:青春期心理健康

林灵

摘 要: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是维护中学生心理健康,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是人格发展的关键时期,又被称为“疾风骤雨”期,心理学研究中提出这一阶段的孩子具备“封闭性与开放性并存”“依耐性与独立性并存”“易冲动”等特点。如何让学生平稳愉快地渡过这一关键期,在心理课堂中收获成长的力量这是探索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艺术性表达技术;青春期;心理健康

“艺术性表达技术”是团体心理辅导中的一种技术,该技术通过“表达”促使人进行思维,利用“艺术”这一载体实现“心理投射”“营造氛围”“换位思考”等作用,将学生无意识的行为投射展现在学生眼前,从而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自我,实现自我成长。本文将探索如何在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上使用“艺术性表达技术”,以完善学生人格发展,预防或解决学生在青春期易发生的一系列问题。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是人格发展的关键时期,又被称为“疾风骤雨”期,心理学研究中提出这一阶段的孩子具备“封闭性与开放性并存”“依耐性与独立性并存”“易冲动”等特点。在这一阶段容易出现人际沟通问题,特别是“亲子沟通”、情绪管理等问题,这些问题并不能通过一般的“讲”“讨论”等教学方式解决,学生和家长对于问题的认识也仅停留于表面,如,和妈妈吵了架,最近容易生气。如何让学生在短短40分钟的心理课堂中暴露出问题的根本,理解并认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措施,这不仅需要心理学理论的掌握、灵活多变的教育教学手段,更需要一个载体——“艺术”。因此,合理地运用“艺术性表达技术”能够让心理课堂鲜活、有实效。本文主要从“情绪表达”“亲子关系”两方面阐述“艺术性表达技术”在心理课堂中的运用。

在初中阶段由于学生处于青春期、叛逆期,因此会出现一些关系问题,如,亲子关系、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对于这些关系,在心理课上又该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呢?我认为“换位思考”是关键,如何换位才会让学生容易接受,并能体会到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并找到解决办法,这也需要“艺术性表达”的帮助。

“心理剧”是艺术性表达中比较难的一种综合性表达方式,这一方式能有效地呈现亲子问题的关键所在,并能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自己是如何处理的,别人是如何处理的,但这一方式在短短40分钟时间内是无法完成的,这时“心理雕塑”的使用能在课堂上代替“心理剧”。在课前教师对学生亲子关系中的问题进行普查,选择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情景为蓝本编辑“情景短剧”,学生扮演剧中人物时用“雕塑定格”投射问题情景,学生通过对画面中雕塑人物的扮演或观察,体会孩子和家长各自的感受。教师可以通过“你看到了怎样的父母?”“子女和父母的心情是什么样的?”“你愿意发生这样的事情吗?”“这样的场景为什么会出现?”等系列问题,帮助学生分析矛盾冲突背后的原因,找到应对冲突的办法。课堂中还可以让学生再次重塑雕像,改变雕像人物的动作或语言,直观感受对同一问题不同的处理方式、不同的行为语言所产生的巨大变化。

“情绪”专题是心理课堂中的一个大课题,因为“情绪”是一个抽象性词语,学生对于各种情绪很难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时我们可以采用“艺术性表达”。比如在认识情绪一课中,我让学生说出自己能够想到的情绪,并写在纸上,让学生在这些纸条中抽一张写有某种情绪的纸条,按照自己的想法把这种情绪画出来。这一过程其实就是让学生思考情绪,并表达对某种情绪的理解。本以为1/3的学生都会不知所措,没想到所有的学生都开始作画,比用语言表达更认真。10分钟左右的时间几乎所有的孩子都画好了,画出来的作品五花八门,但更能代表他们自己对这一情绪的理解。于是我让学生用语言表达:“画的什么?表示什么情绪?你理解的这种情绪是什么样的?”这三个问题其实是一个设置,让学生从艺术表达转化为语言表达,再一次梳理自己的思维和想法然后表达出来。当学生表达出来以后,不仅自己恍然大悟,还会让听的同学也产生共鸣。比如:“平静”这一情绪很难表达,学生有画平静无波的湖面的,也有画一条直线的,在思考后学生往往能得出平静就是“平淡且安宁的感觉”“无悲无喜”的理解。表达分享的同时也能让学生学会理解他人,知道每个人表达情绪的方式不同,我们需要多换位理解。

艺术性表达技术并不只是绘画,还有多种表达方式,如,诗歌、音乐、舞蹈等,因此它更能从多个方面反映问题,我还是以“情绪”为例来说明。在学生明白情绪是什么以后同样可以运用艺术性表达技术来教学“情绪的表达”的内容。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选择用不同的音乐、诗歌、舞蹈或图画表达不同的情绪,然后可以让其余的学生表达他们所感受到的情绪,此时学生能体会到情绪是可以被感受的。每一种表达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老师可引发学生进行换位思考,特别是在出现矛盾和误解的时候要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多种表达方式的使用还会让学生感受到情绪可以用很多方式表达,从而引出情绪可以通过很多方式疏通,并非只能是打人或吵架,还可以用多种途径解决,如唱歌、跑步、写日记等等。而这些都是学生通过表达得到的结论,更容易让学生有共鸣,并能体會其中的道理。此外多种方式的表达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给他们的表达提供一个平台、一次机会。

参考文献:

[1]李灿南.叙事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J].教学与管理,2011.

[2]周结春.浅谈当代绘画艺术的表达[J].安徽文学月刊,2008.

猜你喜欢

青春期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生命的勇敢与脆弱:对《五个女子和一根绳子》和《折翼天使》的比较研究
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经达英—35及妈富隆治疗的效果观察
青少年如何合理度过青春期
微信也会走过“青春期”吗
跌宕起伏的心理健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