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教学中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2017-05-17杨迎春

新课程·中学 2016年12期
关键词:意识历史教材

杨迎春

我在从事二十多年的历史教学中,觉得要想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每节课都或多或少地有所收获,关键在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学会主动提出问题,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离不开教师的精心引导、悉心培养。就初中历史学科的教学现状而言,应该说在如何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教会学生提出问题这两点上,由于受传统教学定势的影响,还存在着诸多不足。我们很多时候依然还停留在“教教材”的状态,习惯于直接把教材中的知识结论传授给学生,学生总是沿着教师提前设计好一步一步进入圈套,教师教什么,学生记什么。这样做的后果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会慢慢被抹杀。显然,这有悖于新的教学理念。因此,我认为:在当前的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增强问题意识,课堂教学中教会学生学习,注重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一、树立问题意识,发展多向思维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如学习《军阀割据下的中国政局》这一课时,“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栏目是重点。教师在安排学生阅读之后,可让学生分组进行交流,要求各组结合阅读后的认识,联系以前所学内容提出问题供全班同学思考、讨论。结果不同的学生都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一些比较好的问题,如:军阀割据局面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帝国主义为什么实施分而治之的政策?此时的军阀割据与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有何异同?从提出的这些问题看,不能不说明学生的问题意识很强的,其关键在于教师的诱导。其次,要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为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轻易否定,应用“你的想法很好”“我没想到”“大家给他掌声”等语赞许他们的一得之识。学生中蕴藏着很大的学习潜力,特别是在信息化的今天,有些学生知识面的宽广度甚至超过了教师,这是不奇怪的,要鼓励学生敢于超越。创新教育就是要鼓励超越!如果教师能够重视这种力量的存在,会使学生创造性思维更加活跃。对于学生提出的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教师应该充分肯定,并采取不同的方式予以解答,特别是对学生提出有创意的设想或需要探究的问题,教师绝不能吝啬自己的赞赏,而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

二、科学整合教材,丰富“问题”资源

教材是学科知识的载体。教学中,我们依据课标提出的改革要求,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科学的整合,大胆取舍,实施再创造,把历史知识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设计成一个个有梯度、逐层深入的问题。如《三国鼎立》,我们就可以这样设计:曹操为什么能够统一北方?官渡之战中,曹操为什么以2万军队击败袁绍10万大军?要取得战争的胜利,需要哪些保证?让整个课堂始终以“问题”为焦点展开讲述、阅读和讨论,这样既有利于教与学的双向互动,又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历史教材具有动态性和开放性,它为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教师熬学方式的根本改变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就每篇课文看,编者首先在导言中设计提纲挈领、统领全篇的中心问题。继而在课文中间安排两处“动脑筋”,“动脑筋”是提出一个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旨在让学生直接参与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進行探究,通过自己的分析得出结论。另外,每课后还有两个“活动与探究”,设置“活动与探究”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问题的设置,为我们创造性的教学,把课堂教学引向深入,改变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的方式提供了便利,我们应该充分合理地利用这些问题资源,采取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解决这些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历史知识,提升学科能力。

三、创设问题情境,提高思维能力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其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只要有问题就可以提出来,并加以高度的肯定和赞扬,教师一定要随时随处保护学生勤于思考的积极性。教师提出问题,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如教学《秦汉王朝与匈奴的和战》时,教师创设如下的问题情境:秦始皇修筑了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你知道这长城是用来抵御谁的吗?匈奴是我国秦汉时期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那么秦汉王朝与匈奴的关系怎样?这些问题蕴涵着一些学生急于知道的问题,容易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创设问题情境,还应注意引导学生学会从相对甚至相反的角度看问题。如教学《辛亥革命》时,可引入“辛亥革命究竟是成功还是失败”这一议题,让学生在辩论中加深理解。类似的还有:商鞅变法是成功还是失败;岳飞、文天祥是不是民族英雄等。通过这些案例,可有效培养学生多方面、多角度探究历史本质的能力。

总之,在今天,历史教学更应重视“学法”研究,作为教师,应转变观念,自觉增强问题意识,优化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让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使之在问题中求知,在问题中发展,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1]檀景润.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 学周刊,2015(8).

[2]邸朝华.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的方法[J].科技资讯,2010(23).

猜你喜欢

意识历史教材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新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