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新课程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动和静”的思考

2017-05-17王娟

新课程·中学 2016年12期
关键词:初中历史新课程

王娟

摘 要:在新课程的要求下,初中历史教学改变了以往重知识、轻能力的弊端,注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主体地位的确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开始转变教学思想,改善教学方式,采用“动”与“静”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参与和思考中掌握历史知识。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历史;动与静

历史教学中“动”的教学状态表现为一种活跃的状态。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地发言、提问、展示等;教师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实现有效的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等,都是历史课堂中“动”的体现。而所谓的“静”就是外在表现形式上的静,是一种相对安静的状态。比如,学生安静地做题、看书、思考等。在安静的背后是学生思维的流转,对知识的思考与感悟,是在“动”的基础上升华的一种状态。

一、初中历史教学在新课改下的“动”态

1.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敢于说,勇于说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注重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大胆发表个人观点,陈述历史事实,敢于针对历史事例提出质疑、相互讨论并进行评价。教师在教学中要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更多表达自身的观点,展示自身的想法与思维,从而能使教师更多了解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有助于教师进行针对性指导,并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思路与策略。其次,教师可以采用朗读的教学方法,教学重难点以及总结性、评价性的知识时,教师可以采取学生集体朗读的形式进行教学。例如,教学八年级上册《鸦片战争的烽烟》时,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时,可以采用集体朗读的方式进行教学。集体朗读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集体洪亮的声音使学生对朗读内容产生强大的震撼效果,从而加深学生对条约内容及影响的认识与理解。

2.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动手实践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对于学生参与历史知识的资料收集、整理与归纳、总结有了更高要求,强调学生处理历史信息及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在这一要求下,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在教学前对历史信息进行搜集,并制作成表格、线索链、简报等,提升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整理与处理能力。其次,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做课堂笔记,对于教材中的重点、难点进行勾画。这样能使学生重点记忆重要的知识,并且通过做笔记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在以后的复习中也能使学生一目了然,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3.初中历史教学中“动”的最高表现是动脑

首先,体现在教师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彩的设计与提问。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鸦片战争的烽烟》时,教师通过在课程开始时设置疑问:“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呢?”以此充当整篇教材的导火索,引导学生进行一系列思考。这样的提问巧妙调动了学生的思考,并且梳理了学生的思路,有助于学生有条理地了解整个历史事件的脉络。其次,“动脑”还体现在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讨论与发言,教师巧妙的设问能有效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积极投身到思考与讨论的环境中,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最后,“动脑”表现在师生间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交流以及教学设计外的思想展现。

二、初中历史教学在新课改下的“静”态

1.初中历史教学中的“静”是一种相对的状态,是安静环境下思维的流转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多变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沉浸在历史知识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在课堂中通过巧妙设置疑问,能使学生瞬间沉浸在思考的海洋中,進行历史知识的分析与思考,这种“静”态之下是学生思维的跳动,是对历史知识的总结与分析,能有效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教师要善于设置疑问,使问题具有层次性,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引导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之外进行有效探索,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促进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使学生乐于投入到对知识的思考中,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2.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

新课标下初中历史的学习,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因此,学生的自主阅读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得到体现。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因此,教师要善于教导学生阅读的方法与技巧,使学生学会阅读,能在历史的阅读中感悟历史,把握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并能在阅读中发现问题,带着问题进行深入阅读,从而加强阅读的有效性。

3.在安静的环境中进行练习

练习是学生巩固知识、运用知识的重要环节,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习题的练习。新课改下习题的练习,不是教师实施“题海战术”,而是有针对性地进行主题练习、单元练习等,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查漏补缺,提升学习能力。历史习题的练习需要安静的环境,需要学生对历史材料的静心分析与思考,做到细心、静心和专心,从而提高做题的有效性。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动静结合”的教学方式能使课堂教学在积极互动的过程中加入宁静的沉思,使课堂教学有序进行。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需要教师合理结合“动”与“静”,不要流于形式上的模仿,而要切实实现“动”与“静”的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愉悦地学习历史知识,提升学习有效性。

参考文献:

王晓艳.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因材施教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11.

猜你喜欢

初中历史新课程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浅谈新课程下的课外阅读
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历史探究能力, 促进课堂自主学习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