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结核强化治疗期末痰菌未阴转的危险因素研究

2017-05-17魏锁

糖尿病新世界 2017年2期
关键词:危险因素老年

魏锁

[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结核强化治疗期末痰菌未阴转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5年2月—2016年2月期间在该院收治的糖尿病合并肺结核强化治疗期末痰菌未阴转的40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两组患者具体年龄、糖尿病病程、病灶范围、空腹血糖、糖化血糖蛋白等指标情况,探讨痰菌未阴转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年龄>70岁占比最高(52.50%),显著高于66~70岁(32.50%)和60~65岁(15.00%)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病程≥5年者占比最高(47.50%)显著高于2~4年(35.00%)和0~1年(17.5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范围为≥3肺叶占比最高(57.50%),显著高于1个肺叶(10.00%)和2个肺叶(32.50%)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空洞情况方面,肺叶空洞≥2个者占比较高(62.50%),显著高于无空洞(0.00%)和单肺叶空洞(37.5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血糖≥10.0 mmol/L者占比最高(52.50%),显著高于<6.1 mmol/L(10.00%)和6.1~10.0 mmol/L(37.50%)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化血糖蛋白≥12.00%占比最高(55.00%),显著高于<7.00%(17.50%)和7.00%~12.00%(27.50%)(11/4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合并肺结核强化治疗期末痰菌未阴转的老年患者危险因素较为复杂,应及早治疗,并重视血糖控制,以改善患者预后。

[关键词] 糖尿病合并肺结核;强化治疗期;痰菌阴转;危险因素;老年

[中图分类号] R5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01(b)-0060-02

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是老年人常见的临床疾病,这类患者需要兼顾抗结核和降糖治疗,且老年患者自身机能衰退,因而临床治疗效果较单纯结核病疗程差,且较多患者难以控制病情,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因而提升糖尿病合并肺结核临床治疗水平。该次研究选择2015年2月—2016年2月期间在该院收治的糖尿病合并肺结核强化治疗期末痰菌未阴转的40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强化治疗期末痰菌未阴转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旨在为这类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临床治疗提供一些参考资料,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5年2月—2016年2月期间在该院收治的糖尿病合并肺结核强化治疗期末痰菌未阴转的40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40例患者均为首次发生肺结核者,均符合《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09 年)关于2型糖尿病诊断,细菌实验结果、X 线影像及胸部 CT 检查结果符合《肺结核诊断和治疗指南》(2001年)诊断标准[1]。该组患者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61~78岁,平均年龄(69.58±8.56)岁。该组患者中已排除心/肝/肾严重功能障碍者,合并恶性肿瘤,原发性/继发性痴呆,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抗结核药物使用禁忌证者。

1.2 治疗方法

该组所有受试者均严格按照《肺结核诊断和治疗方法》关于首发肺结核治疗方案治疗,治疗方案为2~3 HRZE(异烟肼为H,利福平为R、吡嗪酰胺为Z、乙胺丁醇为E),强化治疗2个月后,经检查痰菌:所有检查阴性者可转为继续期治疗;阳性者再进行1个月强化期治疗,第3个月再次检查仍未阴转者作为强化治疗期末痰菌未阴转者,考虑更改治疗方案[2]。所有受试者均采取口服降糖药物治疗。

1.3 观察指标

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年龄、糖尿病病程、治疗后血糖指标及胸片检查结果等。统计两组患者具体年龄、糖尿病病程、病灶范围、空腹血糖、糖化血糖蛋白等指标情况。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分析研究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年龄、病程及病灶情况分析

强化治疗期末痰菌未阴转患者中:年龄>70岁占比最高(52.50%)显著高于66~70岁(32.50%)和60~65岁(15.00%)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病程≥5年者占比最高(47.50%)显著高于2~4年(35.00%)和0~1年(17.5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范围为≥3肺叶占比最高(57.50%),显著高于1个肺叶(10.00%)和2个肺叶(32.50%)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空洞情况方面,肺叶空洞≥2个者占比较高(62.50%),顯著高于无空洞(0.00%)和单肺叶空洞(37.5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血糖指标分析

在血糖指标方面:空腹血糖≥10.0 mmol/L者占比最高(52.50%),显著高于<6.1 mmol/L(10.00%)和6.1~10.0 mmol/L(37.50%)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化血糖蛋白≥12.00%占比最高(55.00%),显著高于<7%(17.50%)和7.00%~12.00%(27.50%)(11/4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糖尿病和肺结核是两种可以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疾病,糖尿病合并肺结核者疾病进展较单纯肺结核者更快、病变范围更广、组织破坏性更强,因而两者合并临床治疗难度较大。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较非老年患者病情更易加重,且易出现多肺叶空洞、咯血、多病原菌感染等情况,可促进糖尿病和肺结核病情进一步恶化;近年来,有文献报道显示,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强化治疗期困难,较多患者治疗期末痰菌未阴转,肺结核治疗效果较差,因而必须探明该类患者痰菌未阴转的相关危险因素,从而制定可靠的治疗对策[3]。

目前,在糖尿病合并肺结核临床治疗中,已经普遍认同年龄与疗效的密切关系[4]。该次研究也发现,年龄>70岁占比最高(52.50%),显著高于66~70岁(32.50%)和60~65岁(15.00%)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知高龄患者更易出现痰菌未阴转情况,高龄与抗结核治疗效果存在密切联系。同时,部分文献报道显示,病灶范围和肺叶空洞情况与肺结核强化治疗也存在密切联系,病灶范围越大、肺叶空洞越多,患者痰菌未阴转风险相对提升[5]。该次研究也发现,病灶范围为≥3肺叶占比最高(57.50%),显著高于1个肺叶(10.00%)和2个肺叶(32.50%)者,且在空洞情况方面,肺叶空洞≥2个者占比较高(62.50%),显著高于无空洞(0.00%)和单肺叶空洞(37.50%),可知病灶范围为≥3个肺叶,肺叶空洞≥2个者更易出现痰菌未阴转情况,提示病灶范围大、肺叶空洞多可能为痰菌未阴转的危险因素。此外,该次研究进一步针对糖尿病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病程≥5年者占比最高(47.50%)显著高于2~4年(35.00%)和0~1年(17.50%);在血糖指标方面,空腹血糖≥10.0 mmol/L者占比最高(52.50%),显著高于<6.1 mmol/L(10.00%)和6.1~10.0 mmol/L(37.50%)者,且糖化血糖蛋白≥12.00%占比最高(55.00%),显著高于<7.00%(17.50%)和7.00%~12.00%(27.50%)(11/40),可知痰菌未阴转患者以糖尿病病程≥5年、空腹血糖≥10 mmol/L、糖化血糖蛋白≥12.00%者为主,可知糖尿病病程长、血糖指标控制不佳与痰菌未阴转存在一定的联系,应提高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尽早开始治疗,避免糖尿病病程延长而影响抗结核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糖尿病合并肺结核强化治疗期末痰菌未阴转的老年患者危险因素较为复杂,应及早治疗,并重视血糖控制,以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 邝浩斌,谭守勇,覃红娟,等.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结核强化治疗期末痰菌未阴转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10(1):33-35.

[2] 郭希邦,李冶刚,程正文.针对老年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在强化治疗末期痰菌未阴转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3,9(3):366-367.

[3] 栗娜. 探讨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结核强化治疗期末痰菌未阴转的影响因素[J]. 糖尿病新世界,2014,8(24):46.

[4] 吕翠荣,张娜伊. 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结核强化治疗期末痰菌未转阴的影响因素[J]. 中国社区医师,2016,8(23):82-83.

[5] 汪敏,邝浩斌,李艳,等.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抗结核化疗2个月末痰菌阴转影响因素分析[J].實用医学杂志,2013,8(23):3808-3811.

(收稿日期:2016-10-29)

猜你喜欢

危险因素老年
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症的预防与保健指导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文拉法辛联合米氮平治疗老年抑郁症的效果及安全性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喉罩全麻在老年下腹部短小手术中的应用
人工关节置换和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