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趣法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2017-05-17谭燃燃

新课程·中学 2016年12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分析课堂教学

谭燃燃

摘 要:亚里士多德说:“古往今来,人们开始探索,都应起源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通过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教学氛围的基础上,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在初中教育阶段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中,通过充分利用激趣法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作为当前缓解初中语文课堂僵局,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的主要途径。基于此,主要结合教学经验,对激趣法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激趣法;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分析

初中语文课程教学标准中强调:“教师需要在实际授课的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多元化的教学情境,围绕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展开课堂教学。”这对于初中语文教师而言不仅是一种发展,同时也是一种教学挑战。文章主要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内容为例,深入分析激趣法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一、导语激趣法,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

一堂优质的语文课堂,最为关键的环节就是课堂教学导入。

在正式教学前,学生若是可以对本节课堂知识内容产生学习兴

趣,那么教师的教学讲解将会十分顺畅。因此,一个优质的导语就好似打开语文课堂新世界的钥匙,教师需要运用最为新颖的导入方式,以形式多样的知识呈现方式吸引班级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将学生有效带入课堂教学活动中。

如,教师在教学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社戏》这一课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可以说童年是我们每个人最美好的记忆,老師想知道你们童年有什么有趣而特别的事情。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叫做《社戏》,我相信当我们学完这篇文章后或许你童年的记忆会历历在目。”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列举学生生活中较为熟悉的风俗习惯,使学生充分感受民族风俗的个性化与差异性,然后请学生简单举例,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充分集中学习精力,进而有效开放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情境激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课程教学进程的不断加深,情境教学法作为一种可以有效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教师需要及时将其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中。因此,初中语文教师需要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将情境教学法视作开展课堂激趣的一种主要途径,

结合课本教材内容自主构建学习情境,并借助多媒体教学课件进行展示,深化学生学习印象的同时,不断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

例如,教师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水调歌头》这一课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明月图片,并播放背景音乐。“说起月亮,几乎没有人不喜欢。中国古代文人更是喜欢。有人说,中国人随便拿起一本古人的诗集,抖一抖,叮叮当当地会掉下好多‘月字来。”通过有效出示李白、王建、张九龄等人的关于明月的诗句,适时提出学习问题:见到明月就会引起人们的无限感慨,那么中秋的明月又会添置什么样的情愫呢?在学生了解文章情感后,播放王菲演唱的《千里共婵娟》,要求学生在优美的乐声中再次体会词文表达的情怀。此种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并在教师所创设的学习意境中迅速掌握知识。

三、悬念激趣法

悬念激趣法,主要就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故事设置学习悬念,以此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进而有效扩展学生创新思维的一种课堂教学方法。借助故事中扣人心弦的故事,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时,突然抛出一句“欲知后事,敬请期待下次解说”,以此来有效引导学生关注课堂学习活动。

如,教师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皇帝的新装》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设置如下的学习悬念。如“同学们,你看我们每个人身上都穿着色彩艳丽的衣服,有红色、有橙色、有黄色等,那么你们猜想一下一国之君会穿着什么华丽的衣服呢?高高在上的皇帝具有不可置疑的无上权力,那么他的新装必定也会与我们的新衣服有所不同。接下来我们进入故事中看看这个孤傲的皇帝到底穿了什么样的新装?”以此形式有效引入课文阅读,引导学生带着学习问题展开阅读,进而全面掌握课文教学知识。

再如,教师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泥人张》这一课时,同学们,纵观中华史书,大多只给帝王将相、伟人名人树碑立传,其实,生活于市井里的凡夫俗子中间也不乏奇人高手,现在我们通常称为“达人”,今天,就让我们来认识一位清朝的生活达人,他就是冯骥才笔下的“俗世奇人”泥人张。为什么叫“泥人张”?泥人张有什么绝活?借助学习疑问,有效帮助学生理解“俗世奇人”的大本领、大智慧,进而学习劳动人民勤劳智慧、自尊自爱的高尚品格。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有效应用激趣法对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需要在实际利用教学方法时,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围绕课程教学目标,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曹文娟.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激趣法的运用[J].新课程导学,2015(30):81.

[2]于晓平.语文课堂兴趣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分析课堂教学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