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谈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2017-05-17周华选

新课程·中学 2016年12期
关键词:美育渗透初中教学思想品德

周华选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人们对教育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教学中也越来越重视美育的渗透,初中思想品德作为一门基础的学科,从教材本身到教师的教学,都蕴含着丰富且形式多样的美。因此,只有将美育渗透到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在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中体现美、传播美并创造美,才能真正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及高尚的道德情操,达到教书育人的目标。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对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美育渗透做出了分析。

关键词:初中教学;思想品德;美育渗透

近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凡是学校,所有的课程都没有与美无关的”,美育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它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还能够使他们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这个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鉴赏社会、自然和艺术,使其通过情感的体验、判断和创造,形成美的理想、美的品格、美的素养,提高他们对美的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那么我们如何在教学活动中将美育渗透于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呢?笔者主要通过以下几点:

一、发掘教学内容之美

思想品德是对自然美、社会美的充分体现,2014年修订的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指出:“思想品德课程融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相关内容,旨在促进初中学生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了达到上述目标,教材在取舍中无不渗透着美。以人教版为例,七年级上册《世界因生命而精彩》,精美的图片,优美的文字体现着自然之美;七年级下册《挫折面前也从容》,无臂少年小丹的奋斗故事,美国总统林肯的坎坷经历,我国科学家彭加木献身科学的精神,法国科学家巴斯德的不懈探索的品质,体现着进取与自强之美;八年级上册《多元文化地球村》众多的节日,丰富的语言,不同的习俗,独特的传统等体现着世界文化之美。八年级下册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崇尚公平正义体现着规则之美,秩序之美;九年级教材中热心公益,关爱集体,关注时事,热爱祖国等等体现着互帮互助中的人性美,爱国爱民中体现崇高美,无私奉献中体现博爱美……因此,教师在带领学生沉浸于知识海洋的同时,感受和体验心灵的纯净和愉悦,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够感受到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的外在美与内在美的和谐统一,增强课堂的感染力。

思想品德学科有的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如果不对其进行具体化、形象化,进行审美加工,也就讲不出具体形象的美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审美特点,巧妙地挖掘出、增添教材中美的内容及因素,并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进行审美意义上的形象化。如,在教授人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人生当自强》时,就可以利用其中的励志美对学生进行精神和人格上的塑造,从而使他们知道自强是一种精神,是一种美好的品质,并能够分析自强与自弃,逐步形成分辨是非的能力。再如,讲述八年级上册《礼仪展风采》时,可以通过展示天安门升旗仪式,奥运会开闭幕仪式,竞赛颁奖仪式,学生团仪式等,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礼仪之美,从而在今后的生活中不自觉地领悟他、实践它。教师可以广泛选取古今中外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教学资源体现教学内容之美。打破教材抽象内容的局限性,将内容之美外在化、形象化,润物细无声般进行美育教育。

二、展现教学过程之美

教学过程也是一种美的呈现,是教师运用流畅的教学环节和流程、独到的观点和见解、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讲解、和蔼和亲的教学态度感染学生的过程。所谓“感人心者,莫先于情”,学生被教师精心准备的教学内容及丰富的思想感情所吸引时,便会不由自主地融入教学过程中。这样一来,教师与学生在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中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和互动,学生在张弛有度的教学节奏中心情舒畅,感受并体验着美,于不知不觉中受到高尚情操、崇高思想的熏陶和感染,从而使得情感得以升华,性情得以陶冶,心灵得以净化。

美育以感情為基础,教学同样需要感情的纽带,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创造有节奏感、形象化、和谐生动的课堂氛围和环境,并在这样的教学中与学生进行对话,使师生在情感交流中进行思想上的交流、心灵上的沟通,从而给学生强烈的情感体验,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

三、体现教学手段之美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条件不断优化,教学手段也越来越多样化,合理地运用教学手段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手段之美包括有教学工具、教学器材本身所蕴含的美,以及教师对教学工具和器材灵活多变的运用所体现出的美。这也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采用多样且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由此,促进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形式美的感受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产生美感,从而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人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全一册中第二单元《了解祖国爱我中华》的内容尤为丰富且有趣,但由于九年级正是备战中考的重要时期,因而许多教师都是按照中考要求来进行这一单元的教学,这样学生不仅无法感受到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文化及伟大的民族精神的力量,还会感到枯燥乏味。因此,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制作相关的精美教学课件,内容包括有气势宏伟的故宫建筑、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传统的美德故事等,借助多媒体这一先进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感受和学习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促进学生在全面、深刻了解祖国的过程中,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总而言之,美是自然与道德的外在与内在的综合体现,是对德育与美育、审美感与道德感内在价值统一性的揭示与肯定,在教学中渗透美育,不仅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还是时代发展的趋势。因此,作为教学者,我们应将美育渗透于思想品德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让学生与我们一起在追求美的道路上携手同行。

参考文献:

[1]班华.德育理念与德育改革:新世纪德育人性化走向[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

[2]杨志勇.初中思想品德教材“探究”版块之探究:以八年级思想品德教材(苏教版)为例[J].新高考(升学考试),2016(8).

猜你喜欢

美育渗透初中教学思想品德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美育渗透策略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浅谈初中班级高效管理策略
巧用西方文化导入,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浅析数学教学中的美育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