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外对照史学下的高中历史教学研究

2017-05-17杨凝

新课程·中学 2016年12期
关键词:教学研究高中历史

杨凝

摘 要:中外对照史学下的高中历史教学研究,要从历史教学素材积累与开阔学生视野出发,引导学生在分析、探究史料过程中客观认识史实,形成较强的历史探究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高考历史综合能力考查,落实新课改精神。

关键词:中外对照史学;高中历史;教学研究

中外对照史学是全球史观下高中历史教学的具体表现,其旨在通过中外史料对照使高中生进一步分析、判断、评价并探究历史事件,最终探讨并重新认识历史。中外对照史学这一方法的运用,既是历史新课改理念落实的需要,又是高中生历史综合能力培养的需要。因此,高中历史教学要立足学生实际与教学需要,大胆运用中外对照史学,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历史知识、培养历史能力。笔者结合教学实际,从中外对照史学有助于丰富历史素材与开阔学生视野、客观认识史实及培养探究能力等三方面,来论述其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一、中外对照史学有助于丰富高中历史教学素材、开阔学生视野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通过将中外史料进行对照研究,其一方面使高中历史教学素材更丰富,在中外多重史料的支撑下历史教学素材会变得更丰富,这有助于学生从丰富的史料中分析史实;另一方面这些史料的展示也让学生大大地开阔了视野,使高中生的历史知识得到拓展。因此,高中历史教学运用中外对照史学,会使学生大量地占有材料,对史料形成扎实的研究基础,增加了学生的历史素材,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以“戊戌变法”为例,在中国史观下其主线为爱国主义、先进文化传播与新旧制度交织等,从变法的历史进步性来描述,从而推动学生历史素养的提升。但在中外对照史学下,外国对此却有不同的看法,尽管这些看法未必客观,却对这次变法事件作了有益的补充。如《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对这些变化也有专门的章节,不仅对康有为等知識分子诉求有较详细的介绍,而且还把“戊戌变法”失败看作是一次人文灾难,很好地与教材形成了互补。通过这样的中外史料对照,高中历史教学的素材得到丰富,学生的视野也从国内主流向世界主流看齐。

二、中外对照史学有助于高中生在学习中全面客观认识史实

在中外对照史学下极大地丰富了高中生史料积累,而通过这些史料的分析与探究,使其更全面客观地认识史实。由于中外各国的史学撰写视角不同,目的不同,自然对于同一历史事件的叙述也有差别,史料选择就更有可能完全不同。如上述“戊戌变法”对英国人而言,是中国向西方尤其是英国学习君主立宪的机会,但最终却以戊戌六君子血洒法场而结束。不管是对于变法性质还是变法结果,都是一次很大的挫折,因而被视为灾难。而只有通过对中、英两国史料的分析,高中生才能对这些事件有更全面客观的理解,从而更好地认识历史。

高中生通过两国史料的分析,加之其他历史素材如欧洲历

史、俄罗斯历史对此的描述,就能分析出朝鲜战争的本质及其象征意义,从而更全面客观地认识这一历史史实,形成自我对历史的判断与理解。

三、中外对照史学有助于高中生培养较强的探究能力

对中外史料进行分析、判断乃至评价的过程,都需要高中生对中外史料进行探究综合,从而不断地论证历史,使历史学习转化为历史探究活动。换言之,中国对照史学在高中历史教学的运用,就是一个历史探究的过程,其不但有助于学生论证史实,还有助于高中生向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把历史教学从传授活动变成了探究活动,能增强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在全球史观的影响下,对历史的探究不仅要从不同角度、多维度、多层次来进行,而且还要在中外史料对照下更好地辩证看待历史。这既是高中历史新课改的重要目标,也是高考历史综合能力考查的重中

之重。

综上,中外对照史学上的高中历史教学,要立足于对中外史料素材的客观解读,对照分析来探究历史真相,才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全面客观认识历史、开阔视野,并形成较强的探究能力来分析、甄别史料,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全球史观。

参考文献:

[1]王耶旃.探究全球史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下),2016(8).

[2]尹成杰.史料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6(18).

猜你喜欢

教学研究高中历史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选考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随想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交替传译中听记平衡教学研究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
中职高考与教学研究
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protel DXP 2004》的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