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职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之建构

2017-05-16李敏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

李敏

摘 要: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人才培养的发展方向。建立符合现代学徒制教学的课程体系是实施现代学徒制教育教学模式的基础和支撑点。阐述现代学徒制模式下课程体系的组成,探索与构建高职现代学徒制课程教学体系,开展现代学徒制,需要找到适合我国的发展模式,建设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现代学徒制;现代职业教育模式;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8153(2017)02-0004-03

学徒制在西方国家的应用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给所在地区和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大量一线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我国现代学徒制的提法区别于传统学徒制,现代学徒制是在中国特色职业教育背景下,将传统学徒制与现代职业教育模式相融合,通过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专业教师与企业师傅的联合培养,对学生的职业技能养成为主、工学交替的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载体,是保障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条件。构建符合现代学徒制教学的课程体系是指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教育教学理念,重新定位和更新专业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教材建设、考核体系等课程活动方式,将课程的各个构成要素在现代学徒制的教育模式下加以序化,它也是实现现代学徒制模式人才培养目标的保证。

一、现代学徒制内涵及模式

“学徒制”是以师傅的言传身教为主的传授职业技能方式。現代学徒制是一种将学校教育元素融入传统学徒制的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不断深化的一种新的形式,是顶岗实习——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递进关系。现代学徒制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1],能促进企业、行业参与全过程职教人才培养,实现专业与产业、课程与标准、教学与生产、职业资格证书与毕业证书、终身学习与职业教育五个对接。现代学徒制从办学主体、招生招工制度、学生身份、课程体系、考核制度等方面区别于传统教学模式,其典型特征有:一是双主体办学,在教学过程中学校和企业处于同等地位,二是招生即招工,职业教育招生制度与企业招工制度相统一,三是学生的双重身份,既是学校的学生又是企业的学徒[2],四是与国家职业资格相融通、工学交替的课程体系。

二、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构建的原则

(一)学校课程与企业课程兼顾开发原则

相当一部分高等院校从行业剥离归属地方管理后,高等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的关系渐行渐远,本应由企业承担或者应在企业完成的人才培养环节都放在了校内实施,最终演变成了校内课程完全取代了企业课程。从目前的职业教育方向来看,这是与现代职业教育理念背道而驰的。

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强调学校课程与企业课程的同等重要性,且尽可能使两者进行贯通融合和有效衔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校内教师、企业技术能手一道来研究和开发校内外课程,使学校课程和企业课程更具针对性,学校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素质[3],而企业课程注重于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目前职业教育中,职业院校的学校课程开发得已相对成熟,而企业课程的开发则相对欠缺,符合现代学徒制高等教育理念的企业课程应该突出高职教育“高等性”和“职业性”的特点,既要贯彻高等教育育人的层次和水平,又要考虑企业岗位的实际要求,因此具体到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中的企业课程时应充分考虑技能培养的职业化、开放性和实践性,根据学生在企业的学徒培养期间的具体特点,建立基于项目过程的开放课堂,构建学校课程和企业课程充分融合的课程体系。

(二)融通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开发原则

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开发时要秉承学历证书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技能鉴定培训相互融通的原则,双证融通是指学生技术技能水平要达到学历教育标准和职业资格技能鉴定标准的双重要求,学生在完成人才培养过程后既取得学历证书同时获得职业资格证书。

在制定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时积极探索校内理论课程教学标准和企业岗位职业技能标准的对接和融通,理论课程的评价考核方式和职业技能鉴定方式的相互对接和融通[4],从而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的贯通衔接,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在完成学历教育的同时也达到了职业岗位的资格要求。

学历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职业岗位资格培训目标的统一其实与现代学徒制育人目标是不谋而合的,现代学徒制提倡学徒在校期间既要掌握理论知识,又要完成企业岗位所需的专业技能和业务素质,所以我们在课程体系开发时秉承融通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原则是非常重要的。

(三)工学交替的序化原则

工学交替是一种将学习与岗位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教学模式,是职业教育“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必然要求。工学交替形式有很多,比如有学年之间的“工”与“学”的交替、学期之间的“工”与“学”的交替,甚至有星期间“工”与“学”的交替。不管哪种形式,都是学习和工作较好地结合在一起,这里的工作一是模拟实训,二是“真枪实弹”地完成职业岗位任务,这就要求学校与企业之间有密切的校企合作关系,校内学习与企业岗位实践必须无缝衔接。

现代学徒制本身就有双主体教学、学生与学徒身份的巧妙结合等特征,因此工学交替的课程体系序化原则与其是相辅相成的[5],体现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并且在课程体系实施过程中给具体操作层面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三、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的组成

(一)通识课程部分

基于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和企业岗位需求,遴选和组建通识课程部分。这部分课程的基本功能:一是传授学生基础科学理论,培养学生利用理论科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常指大学数学、大学语文等课程,二是培养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常指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等。

(二)基于岗位能力设置课程部分

通过对行业企业专业岗位调研,分析得出企业岗位对员工综合职业素质能力要求,再将综合职业能力素质梳理化解为不同的职业素质能力模块,按照我们职业教育岗位能力调研成果得出,能力模块一般包括专业理论知识模块、核心技能模块和企业文化模块等[6]。又将每个模块拆分为具体的子模块,根据每个具体模块的要求,设置具有针对性的课程。

(三)职业素质课程部分

本部分主要包括职业认知、职业道德、职业综合能力、职业规划等学徒职业素质养成课程。现代学徒制下的学生有双重身份,既是学校学生,又是企业学徒,也就意味着进校即进厂,学徒个人的职业生涯从入学那刻起已经开始了。学生在校期间就要对自己的职业有深刻的认识,严格把握岗位要求,学习职业道德规范,对以后的个人发展和职业规划有所准备[7]。

(四)顶岗实训课程部分

这里所涉及的顶岗实训课程并不是指校内的模拟生产实习[8],而在企业岗位上作为独立的作业者完成工作岗位任务,和企业其他员工一样承担岗位职责。它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并不是集中设置和实施的,而是当一个能力模块学习结束之后,就要从事该能力模块所对应的岗位工作[9],该顶岗实训课程与理论学习任务同步或者仅延迟一步,以工学交替的形式进行。

四、结语

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是否成功主要看人才培养目标是否实现,而支撑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是课程体系,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也不例外。经过实践与改革高职的人才培养还是较为成功的,尤其在学生动手能力和岗位实践方面获得了用人企业的普遍赞赏。

教师在实践课程编制方案建设中,应该重视创新精神的运用,在编制方案活动中倾注自己的教学理念,强调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到深刻的知识,在“寓教于乐”的学习互动中,得到提高,同时还能够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善于学习、乐于学习。根据企业及岗位需求和生产要求等,校企共同建设育人与用人标准,适合现代学徒制的课程体系;结合岗位职业生产任务,基于典型工作项目为载体,满足现代学徒制培养人才的要求;学徒制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会遇到很多的困难,比如资源有限与学生人数众多的矛盾,业务进行对工作人员的要求较高与学生初学者的身份的矛盾,教师的教学任务的规律性与生产任务的不确定性而产生的时间分配矛盾等种种问题,这些问题的也是今后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Z].国发2014 19号,2014.

[2]程一凡,李邦彦,万海如.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电梯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J].中国市场,2015(41):89-90.

[3]伍百军,郭盛晖.现代学徒制对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启示[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4(03):91-92.

[4]李 军,何 军等.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设计与实践[J].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6):77-78.

[5]李 悠.论高职院校“双师”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10):89-90.

[6]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的通知[Z].教职成厅函[2015]29号.

[7]田恩舜.高等教育質量保证模式研究[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7:105-106.

[8]林 麒.论加强高校课程建设行为的组织性[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1(05):68-69.

[9]石伟平,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56-57.

猜你喜欢

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现代学徒制在创新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
艺术设计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利益相关者视域下有色金属行业现代学徒制长效推广机制的构建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防雷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英国大学课程体系特色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