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我管理干预对酒依赖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7-05-15杨玉荣贺秀英徐伟亚宋乐娥佐桂芳刘瑞菊胡永山

关键词:饮酒出院效能

杨玉荣,贺秀英,徐伟亚,宋乐娥,佐桂芳,刘瑞菊,胡永山

(枣庄市精神卫生中心老年病科,山东 枣庄 277103)

自我管理干预对酒依赖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杨玉荣,贺秀英,徐伟亚,宋乐娥,佐桂芳,刘瑞菊,胡永山

(枣庄市精神卫生中心老年病科,山东 枣庄 277103)

目的自我管理干预对酒依赖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探讨。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酒依赖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健康教育等对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进行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自心理状况、自我效能评分及复饮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SF-36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我效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复饮率为14.2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酒依赖患者开展健康教育等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提高患者的健康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健康教育;酒依赖;自我管理;生活质量

酒依赖为临床常见性精神障碍,临床表现主要为强迫性饮酒并失去自我控制,不能够从酗酒结果反馈中选择偏好[1]。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饮酒人数逐渐增加,因过度饮酒引发酒依赖患者数量也在不断增加。酒精为中枢神经抑制剂的一种,长期大量饮用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及生活质量,酒依赖患者多认为是醉酒,再加上酒精对人体损害的隐蔽性及缓慢性,患者常常意识不到大量饮酒的危害性,严重影响戒酒效果[2]。为了提高酒依赖患者的戒酒成功率,我院近年来对酒依赖患者开展健康教育等护理干预,以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取得确切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酒依赖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包括:(1)男性居民;(2)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上;(3)符合ICD-10酒依赖诊断标准。(4)对本次调查研究内容知情同意,并自愿参加对饮酒情况的调查。排除标准包括:(1)已确诊为其他疾病、证候或合并症;(2)已接受相关治疗并可能影响效应观测指标;(3)伴有可能影响效应指标观测、判断的其他生理或病理状况。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6例。观察组年龄24~64岁,平均年龄(47.5±3.6)岁;酒龄1~25年,平均酒龄(11.4±3.7)年;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10例,中学46例;婚姻状况:已婚37例,未婚9例,离异10例。对照组年龄22~66岁,平均年龄(47.5±3.6)岁;酒龄1~26年,平均酒龄(11.4±3.7)年;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9例,中学47例;婚姻状况:已婚35例,未婚10例,离异1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健康教育,进行自我管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2.1 根据病人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护理人员以细心、耐心的态度接触患者,关心患者,耐心倾听患者诉求,尊重患者,向患者讲解酒精会对人体精神及心理造成不良影响,提高患者的认识。保持良好护患关系,提高患者的信任感,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感受。指导并督促患者通过唱歌、下棋、绘画、阅读等方式,转移渴望饮酒心理,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帮助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

1.2.2 根据患者的经济状况、文化水平等情况开展针对性健康教育:对患者存在的共性问题制定方案进行群体教育,对患者的个性问题,由护理人员通过对患者的客观资料进行综合评估,开展个性化指导,并发放宣传手册,宣传内容包括酒依赖导致的精神障碍表现、常用治疗方法、可能会引发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通知家属可自愿参加,以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提高授课质量。

1.2.3 纠正患者对酒精错误认知,提高患者自控管理能力:酒依赖患者多认为饮酒属于正常生活与社交活动,不愿承认自身病态是由过量饮酒引起,认为饮酒能够缓解郁闷情绪及精神压力。护理人员通过对患者开展认知行为干预及全方位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饮酒引发疾病的认识。通过团体咨询、自由讨论等形式帮助患者树立戒酒的决心与信心。对患者开展集体治疗,由戒酒成功酒依赖患者将戒酒成功经验传授给其他患者。帮助患者制定戒酒计划,由双方签名,帮助患者改变渴望饮酒的行为。

1.2.4 患者出院继续护理干预以继续加强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面对面指导:护理人员在患者门诊治疗结束后或出院前1天展开面对面指导性护理。由护理人员与患者通过一对一的关系展开宣教,护理人员需要基于对患者病史、情绪状态、以及既往治疗过程的研究,调查患者生理、心理上存在的压力,引导患者掌握消除借酒消愁做法的对策。在护理干预的基础之上向患者分发自行编制的健康手册[5],健康手册当中记录包括:饮酒对人体危害;如何保持情绪稳定,减少饮酒次数;如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等内容。让患者在出院后定时阅读健康手册中的内容,达到自我延续性护理的目的。

电话督导在患者出院后展开。为了达到良好的预防复饮效果,可在面对面指导开展后的第1个月~第5个月内分次进行。具体做法是由护理人员按照患者出院时预留的联系方式,与患者进行通话,时间不宜过长或过短,建议控制在15.0 min~20.0 min内。通过电话督导的方式,提醒患者在生活中坚持健康手册中所要求的内容。同时还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做好健康宣教方面的工作,告知患者复诊时间。督导中也可征求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对医院护理工作、住院环境的意见与建议。

短信提醒同样是对酒依赖性患者出院后进行护理干预的重要手段之一。具体方法是由护理人员以周为单位,将关键性的健康信息以文字的形式编辑短信发送给患者,一方面能够使患者及时更新自我护理的具体内容与要点,另一方面能够督促患者严格按照健康指导方面的内容,改善生活中的不良习惯,从而达到提高防止复饮效果的目的。

健康日记是要求患者在出院后,将每天遇到的事情以及所采取的应对方式,以及在事件发生过程当中出现的情绪变化完整且真实的记录下来,每月复诊情况也应当记录其中。护理人员在本方式干预后的3个月、6个月回收患者健康日记,并提供针对性指导。

家庭随访是指护理人员在病人出院后3个月、6个月时,应用健康调查量表(MOS SF-36量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随访,针对量表评价结果异常的患者需要到患者家中做进一步的了解、分析,以便能够及时发现患者在自行纠正不良生活习惯方面所出现的问题并加以指导。

1.3 观察指标

①出院3个月、6个月,家庭随访时以健康调查简易量表(Medical Outcome Study,SF-36)对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价,该量表共包括躯体功能、躯体角色、肌体疼痛、总的健康状况、活力、社会功能、情绪角色和心理卫生8个条目,得分越高则患者健康质量越高[3]。②以一般自我效能量表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自我效能进行评价,该量表共包括10个条目,总分40分,得分越高则患者自我效能越高。③患者出院6个月后,对患者进行随访,符合饮酒健康问卷对酒精使用障碍的分值划分标准。即酒精依赖性疾患识别测验问题1~10的总分≥7分确定为复饮,对比两组患者的复饮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SF-36量表评分

观察组患者的SF-36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SF-36量表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SF-36量表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躯体功能 躯体角色 肌体疼痛 活力 社会功能 情绪角色 心理卫生 总体健康观察组 56 61.47±8.71 50.41±7.94 62.25±7.63 62.16±5.94 49.66±5.27 48.75±4.99 57.47±4.26 59.74±10.25对照组 56 52.08±4.73 43.16±5.26 54.58±6.31 53.26±7.03 41.88±3.07 40.25±5.17 49.33±6.27 48.77±4.05 t 4.094 7.226 5.133 5.851 5.274 11.036 12.941 8.364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2 自我效能评分

两组患者护理前自我效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均得到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自我效能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自我效能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护理前 护理后 t P观察组 56 21.48±4.36 33.26±7.14 6.904 <0.05对照组 56 21.25±3.99 25.41±5.22 3.264 <0.05 t 0.406 7.294 P>0.05 <0.05

2.3 复饮率

观察组患者复饮率为14.29%(8/5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7.50%(21/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酒依赖是一种社会性很强的疾病,是社会、遗传、心理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住院治疗只可消除期躯体上的依赖,无法消除患者的心理依赖性[4]。个人的毅力和决心为戒酒的关键,而家庭的支持对预防患者复饮,促进患者康复就具有重要价值。所以,应对酒依赖患者开展针对性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饮酒对人体躯体及心理的损害的认识,帮助患者树立戒酒的信心与决心,提高患者的应对能力。同时,对患者家属开展健康教育,为患者提供更多的家庭支持,预防患者复饮。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健康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自我效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复饮率为14.2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降低复饮率。

总之,对酒依赖开展健康教育能够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降低患者复饮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尹良爽,李泽爱,朱春燕,等.男性酒依赖患者的决策倾向研究[J].中华精神科杂志,2013,46(1):28-31.

[2] 孟艳芹.健康信念模式教育对酒依赖患者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2016,12(7):1101-1103.

[3] 张 玮.积极心理学疗法对酒精依赖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J].社区医学杂志,2015,13(18):6-7.

[4] 余亚珍,武宁强,杨桂菊,等.心理行为干预对酒依赖患者的康复作用[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14,20(1):13-16.

本文编辑:刘欣悦

Self-management intervention on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alcohol dependence

YANG Yu-rong,HE Xiu-ying,XU Wei-ya,SONG Le-e,ZUO Gui-fang,LIU Rui-ju,HU Yong-shan (The mental health center of zaozhuang geriatrics,Shandong Zaozhuang 277103,China)

R473.74

B

ISSN.2096-2479.2017.01.175.02

杨玉荣(1964-),女,汉,山东滕州人,本科,副主任护师,研究方向:护理教育

猜你喜欢

饮酒出院效能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同时多层扩散成像对胰腺病变的诊断效能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饮酒,到底是好还是坏呢
中西医结合治疗一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院患者的疗效观察
《陶渊明 饮酒》
与猫狗共饮酒
第五回 痊愈出院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