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降低胃管的意外拔出率的品管圈实践

2017-05-15王艳杰

关键词:线绳目标值胃管

王艳杰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呼吸科,北京 100144)

降低胃管的意外拔出率的品管圈实践

王艳杰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呼吸科,北京 100144)

目的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胃管的意外拔出率。方法 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经头脑风暴进行主题选定,以“降低胃管意外拔出率”为活动主题,进行现况调查和要因分析,找出真因,针对真因拟定对策并实施。结果 开展品管圈后,应用品管圈的方法目标值设定为可降低胃管的意外拔出率2.028%,我们的目标达成率为121%。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对降低胃管意外拔出率效果显著。

胃管;品管圈;意外拔管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常常因为各种原因导致胃管的意外拔出的发生,不仅增加患者的精神痛苦也增加了经济负担。品管圈活动(quality control circle)是由同一工作现场,工作性质相类似的基层人员,自下而上自动自发地组成的小集团进行品质管理的活动[1]。2014年7月~2015年2月,我科开展了以“降低胃管的意外拔出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并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成立品管圈

由我科10名护理人员组成,其中主管护师3名,护师4名,护士3名,由护士长担任圈长,肿瘤科的护士长担任辅导员。圈名为:呼啦圈,寓意为:“呼”代表呼吸科,“拉”代表品管圈成员手拉手齐心协力共同解决问题,以此体现团体的智慧和力量。我们组织圈会,明确圈长,辅导员和圈员的职责和分工,每2~3周开展活动一次,30~60 min/次,并开展活动12次。

1.2 主题选定及活动计划的拟定

我们运用头脑风暴的方法,鼓励圈员自由发言,尽可能提出临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列出活动主题的备选,再根据上级政策,重要性,迫切性,可行性和圈能力几个方面分别按5.3.1,进行评分[2],以得分最高确定本次活动的主题-如何降低胃管意外拔出率。本科室留置胃管的病人较多,每年胃管的意外拔出占全年不良事件的70%左右,胃管的意外拔出不仅仅给患者带来痛苦且增加了医疗费用,同时也增加了护士的护理工作量。减少胃管的拔出率可操作性较强,也可以切实解决科室存在的实际问题。我们成立品管圈,并选定该主题作为第一个项目。运用品管圈的管理,减少胃管的拔出率可操作性较强,也是解决科室的实际问题。我们根据活动时间绘制了甘特图,详细确定了每个步骤的实施时间及责任人。

1.3 现状分析

用查检表统计我科2014年1月~6月留置胃管的51例,其中拔管20例,护士评估不到位5例,家属不配合4例,护理操作疏忽移动不当3例,约束方法不正确3例,宣教不到位3例,固定方法不正确2例,根据80/20法责[3],将这6项,列为本活动的改善重点,改善重点6项分析过程。

1.4 目标设定

根据现状把握数据,结合圈能力,通过品管圈活动的目标值设定公式,对品管圈活动实施后的目标值设定:

目标值=现况值-改善值

=现况值-(现况×圈能力×改善重点)

=3.9%-(3.9%×60%×80%)

≈2.028%

其中现况值为对2014年1月~6月留置胃管的例数为51,其中有20例拔管例数。那么我们的拔管率就是3.9%。我们改善重点为80%,圈能力为60%,本次活动的目标值为胃管拔除率降低至2.028%

1.5 要因分析

根据资料记录,临床观察,我们用鱼骨图(见图1)列出了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列出主要原因,(1)固定方法不牢固(2)约束方法有误(3)巡视病房不及时,护士责任心不强(4)家属不配合,依从性差。

图1

1.6 对策拟定及实施

1.6.1 固定方法不牢固

用实例讲解固定的方法,固定前用温毛巾清洁鼻粱、鼻尖脸颊皮肤并待干,以确保牢固性。 每周更换一次固定胶布,如胶布潮湿或胶布不粘时更换,规范固定胃管方法。常规固定:如神志清醒、昏迷或双手肌力0级的患者[4].

鼻翼固定:用10 cm 3M胶布,沿正中线剪开6 cm,成“Y”字型,剩余4 cm。鼻粱用剩余的4 cm粘贴,剪开的6 cm交叉缠绕胃管(要注意鼻尖的塑形,以避免鼻部皮肤破损)

脸颊固定:8 cm胶布,沿正中线剪开5 cm,呈“Y”形,剩余3 cm用高举平台法将脸颊与胃管固定,再用剪开的5 cm交叉缠绕胃管一圈后固定于脸颊部[5]。耳廓固定:4 cm胶布固定于耳垂上(高举平台法)。有拔管倾向:常规固定+线绳+约束带[6]。

线绳:取约50 cm线绳,穿过2根约10 cm软管,线绳在胃管上打结后,2根软管分别固定于左右耳廓,松紧度以伸进一指为宜,保证皮肤完好。躁动不安或有严重拔管倾向:常规固定+线绳+约束带(布袋式约束带)

1.6.2 约束方法不正确

保证约束带完好、结实,建议家属自购约束带,不用医院缝制的约束带。2.约束带松紧适宜,以伸进一指为宜,约束部位垫棉垫或小毛巾以保护皮肤。

3.双手不可约束到同侧,以防患者自行松解约束带。约束后患者手距离头部至少50 cm,且手左右活动范围不能超过10 cm[7]。4.躁动不安或有严重拔管倾向的患者,使用布袋式约束带约束双手[8]。方法:将患者的双手套进布袋中,系紧袋口,用袋口一端带子固定在腕部,另一端的带子固定于床档上,保证双手不从袋子里脱出。

1.6.3 巡视病房不及时、护士责任心不强

(1)将拔管不良事件进行科内分析,总结经验,警示大家。(2)加强培训、教育及质量督导。(3)床头贴上拔管高风险提示卡,提示大家。

4、严格重点交接班,夜班护士加强巡视[9]。

1.6.4 家属不配合,依从性差

可以用图片、视频、实际演练进行宣、将正确及错误的约束图片做成展板供家属了解、学习。

2 结 果

2.1 有形成果

开展品管圈后,我们经过6个月对患者拔管的统计,改善中留置胃管人数为41人,其中意外拔管人数为5人,改善后留置胃管的人数为63人,意外拔管人数为1人,品管圈活动改善前,改善中,改善后的拔管率的比较,见表1。本次QCC活动在减少胃管意外拔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表1 改善前、中、后效果比较

目标达成率

目标达成率=(改善后-改善前)/(目标值-改善值)×100%

=(1.6%-3.9%)/(2.0-3.9)×100%

=121%

2.2 无形成果(见图2)

参与QCC小组的10名成员运用QC手法,团队凝聚力,脑力开发,解决问题的能力,责任心,成就感,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图2

3 讨 论

品管圈是一个很好的管理工具[10],他使我们每一个 护士成为质量观察员,改进员,为科室持续改进,尽了自己的一份聪明才智。我们也欣喜的看到了护士们,由要我做,转变成我要做,自动自发的也参与到管理中来。我们的护士越来越自信,也越来越有才,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1] 叶斯水,王得雄.品管圈活动有问必答[M].浙江:宁波出版社,2012:2-3

[2] 姚 萍,王 虹.降低乳腺癌患者PICC非计划性拔管率的品管实践[J],2014,12,11

[3] 郑 麟.无处不在的80/20[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45-55

[4] 曾玉友.品管圈在减少胃管非计划性拔管护理不良事件[J].2014, 20,13.

[5] 崔 炎.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55.

[6] 邓玉琴.胃管新的固定方法于临床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17,2,11:148.

[7] 王 荣.护理干预ICU非计划性拔管中的效果研究[J].2014,9,4.

[8] 赵成香.护理实践与研究.自制便携式保护用具与传统保护带的临床应用研究[J].2012,9,22.

[9] 林 瑜,林秀霞.福建医药杂志.非计划性拔管14例分析及防范措施[J].2014,6,36

[10] Walshe Lj, Malak SF ,Eagan J, etal, Complication rates among cancer patients with peripherally interted central catheters [J].JClin Oncol,2003,20(15):3276-3281.

本文编辑:刘帅帅

R197.32

A

ISSN.2096-2479.2017.01.197.02

猜你喜欢

线绳目标值胃管
ML的迭代学习过程
重症昏迷患者可视喉镜在胃管插管中的临床应用
极低出生体重儿胃管喂养后采用空气冲管的临床效果
遛“懒懒”
左右对称
介绍一种导丝插胃管的方法
芳纶线绳三元乙丙橡胶多楔带性能研究
高龄吞咽障碍患者不同体位留置胃管的应用探讨
不同危险程度患者的降脂目标值——欧洲《血脂异常防治指南》
microRNAs and ceRNAs: RNA networks in pathogenesis of canc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