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干预对体检者采血后皮下血肿形成的影响分析

2017-05-15

关键词:皮下血肿部位

王 芳

(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内蒙古 通辽 028000)

护理干预对体检者采血后皮下血肿形成的影响分析

王 芳

(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内蒙古 通辽 028000)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体检者采血后皮下血肿形成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6年3月在我院体检中心进行的体检者1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体检者发生皮下血肿的概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而皮下血肿的发生率又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体检者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少皮下血肿的形成,提高体检者的护理满意度,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护理干预;体检者采血;皮下血肿;影响分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自身的健康,很多人都会定期去门诊进行体检,以便及早发现潜在的疾病,及早接受治疗[1]。采血就是体检中的一个项目,体检者因为缺乏专业知识,按压手法不当,经常会导致皮下血肿的形成。为了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我院选取了体检者150例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9月~2016年3月在我院体检中心进行的体检者1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75例。对照组男40例,女35例;年龄18~70岁,平均年龄(42.35.7)岁。实验组男42例,女33例;年龄20~72岁,平均年龄(44.34.9)岁。两组体检者的性别和年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采血方法:体检者由拥有5年以上护龄的工作人员进行统一操作,在体检者的手肘正中位置使用静脉方式进行采血,采血前需要用碘酒为注射器和体检者的手肘进行消毒处理,所有的针头规格和操作方式都是一致的,针头均一次性穿刺体检者的皮肤。

1.2.2 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在采血前向体检者交代注意事项,提前做好相关准备。

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具体操作如下:(1)环境护理:护理人员应主动为体检者创造良好的环境,热情接待体检者,向他们介绍体检的流程,让体检者尽快适应周边环境。(2)心理护理:在采血前护理人员应主动和体检者沟通,向他们解释采血的用意,并且要让他们知道采血是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的,缓解他们的紧张情绪,叮嘱体检者采血过后松开拳头。在采血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帮助体检者分散注意力,让他们放松心情,以降低对疼痛的感知。(3)采血部位的护理:采血后护理人员应立即按压住体检者的采血部位,并指导体检者用食指、无名指和中指沿着血管方向按压针眼,密切关注他们的举动,以防他们屈肘。还要嘱咐体检者按压时稍稍用力。中途也不能放松,切忌揉搓采血部位,按压时间在五分钟左右。(4)健康宣教:采血后要叮嘱体检者避免提拉重物,以防穿刺部位的血管出血,从而形成皮下血肿。

1.3 评价标准

穿刺部位没有出现渗血,周围的皮肤呈现正常状态表示无出血;穿刺部位周围出现血肿、瘀斑,针眼也逐渐扩大,这就表明已经形成皮下血肿。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体检者的护理满意度调查情况

实验组的护理干预得到体检者的广泛认可,护理满意度为100%,而对照组只有6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体检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 [n(%)]

2.2 两组体检者形成皮下血肿的概率比较

对照组的皮下血肿发生率为13.33%,明显高于实验组的2.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体检者皮下血肿的发生率对比(n,%)

3 讨 论

采血是体检中必不可少的项目,可以发现体检者的潜在疾病。但是通过观察临床治疗发现,因为体检者按压方法不正确,缺乏专业知识,很容易造成皮下血肿的发生,从而引发护患纠纷[2]。如果在采血后对体检者进行护理干预,帮助体检者掌握按压方法,就可以有效避免皮下血肿的发生[3]。本文采取的护理干预模式主要是从环境护理、心理护理、采血部位护理和健康宣教这四个方面展开,其中环境护理主要是让体检者感受到来自护理人员的关怀,让他们尽快适应陌生的环境;心理护理可以有效缓解体检者的紧张焦虑情绪,促使采血工作的顺利开展,体检者也能更加主动地配合工作人员,有利于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采血部位的护理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避免皮下血肿的形成;健康宣教则是针对采血后的干预,可以有效控制炎症的发生,提高体检者对采血的认识,更加符合现代护理要求[4-5]。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而皮下血肿的发生率又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说明护理干预对于皮下血肿的形成具有良好的控制作用。

综上所述,对体检者进行护理干预可以减少皮下血肿的形成,对于不良反应的发生也具有积极意义,可以推广使用。

[1] 王 倩,杨 阳,刘 杰,等.如何加强体检者集体采血后的护理工作质量研究[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4,30(10):117-118.

[2] 程久琪,张 帆.真空法周围静脉采血形成皮下血肿的预防与处理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3,22(10):1277-1278.

[3] 韩丽娜,张 桂,徐 娟.护理干预对体检者采血后皮下血肿形成的影响[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2(10):177-178.

[4] 庄楚璇.体检人群静脉采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研究[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3,18(17):2632-2633.

[5] 康建荣.输液治疗相关并发症的识别和护理干预[J].中国伤残医学,2013,20(01):183-184.

本文编辑:刘帅帅

R473.2

B

ISSN.2096-2479.2017.01.091.02

猜你喜欢

皮下血肿部位
每个女孩都有不允许别人触碰的隐私部位
每个女孩都有不允许别人触碰的隐私部位
奥曲肽持续皮下泵入给药在恶性肠梗阻姑息性治疗中的作用
分析当归中不同部位有效化学成分
头皮血肿不妨贴敷治
五个部位冬天尤其要保暖
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血肿复发的相关因素研究
不同内镜术治疗消化道上皮下肿瘤的临床疗效比较
皮下结节型结节病1例
锯齿状缝线皮下埋置面部提升术临床应用(附1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