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肠内营养护理指引在脑外伤危重患者中的应用

2017-05-15

关键词:脑外伤危重营养状况

季 娟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江苏 镇江 212000)

肠内营养护理指引在脑外伤危重患者中的应用

季 娟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江苏 镇江 212000)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护理指引在脑外伤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脑外伤危重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肠内营养护理指引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观察组给予肠内营养护理指引,对照组给予肠内营养常规护理指引,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营养状况。结果观察组护理指引后血清白蛋白为(31.24±3.57)g/L,高于对照组的(27.14±2.12)g/L;观察组护理指引后血红蛋白为(78.74±9.21)g/L,高于对照组的(70.15±6.21)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内营养护理指引,不但可以满足患者机体营养需求,而且有助于脑外伤危重患者脑组织恢复以及伤口愈合。

肠内营养;护理指引;应用

肠内营养是营养支持方式中的一种,该营养支持方式是经胃肠道为患者提供代谢需要的营养物质[1]。脑外伤危重患者机体处于高代谢状态[2],如长时间营养得不到满足,机体细胞无法维持正常代谢,免疫力下降,出现或加重感染,病情加重,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合理的肠内营养护理指引在治疗中尤为重要。本次研究以脑外伤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脑外伤危重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肠内营养护理指引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观察组男9例,女6例;年龄31~72岁,平均年龄(42.3±3.7)岁;病因:交通事故8例,高处坠落5例,意外摔倒2例。对照组男8例,女7例;年龄27~74岁,平均年龄(44.2±4.1)岁;病因:交通事故9例,高处坠落4例,意外摔倒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因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选用硅胶鼻饲管,根据患者鼻腔大小选择型号合适的鼻饲管,成人一般选择14号、16号鼻饲管,于12~24 h内经鼻饲管给予营养输注[3]。两组患者在进行营养输注前需用空针回抽胃内容物,确定鼻饲管在胃内,并在营养输注前后都需用30~50 mL的温水对鼻饲管道进行冲洗,避免管道堵塞[4],营养输注完毕,冲洗完后将鼻饲管末端反折并固定好。每天营养基础需要量按Harris-Benediet公式计算,男性:13.75 W(kg)+5.0 H(cm)-6.76 A(岁)+66.47;女性:9.6 W(kg)+1.7 H(cm)+65.5-4.7 A(岁),呼吸衰竭:营养基础需要量×1.16(男)或者1.19(女)+10%营养基础需要量[5]。观察组遵医嘱给予饮食,鼻饲速度遵医嘱执行,定时对胃内容物回抽检查,一般每隔4个小时回抽检查一次。回抽量在50 mL以下,打回胃内并做记录,回抽量大于50 mL,则将超出部分丢掉;再次回抽,回抽量大于150 mL,下一循环减慢一半速度,告知医生给予促进胃消化的药物;回抽量小于150 mL则在第二循环继续进行鼻饲;第三次回抽,回抽量小于150 mL,丢掉超过50 mL的回抽物,鼻饲速度不变;第四次回抽150 mL,同样丢掉超过50 mL的回抽物,每次回抽都需观察回抽物的量、性质。对照组给予肠内营养常规护理指引,用营养泵进行营养输注,一般输注速度应控制在60~100 ml/h。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营养状况比较

观察组护理后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含量明显高于护理前,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营养状况比较(±s,g/L)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营养状况比较(±s,g/L)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n 护理指引前 护理指引后血清白蛋白 血红蛋白 血清白蛋白 血红蛋白观察组 15 25.53±3.53 65.21±5.63 31.24±3.57*78.74±9.21*对照组 15 24.33±3.51 66.58±6.24 27.14±2.12 70.15±6.21 t 0.93 0.63 3.82 2.99 P 0.3585 0.5329 0.0007 0.0057

3 讨 论

脑外伤重症患者由于应激反应,导致体温升高,心率、呼吸等增快,组织处于高代谢、高分解状态,且因为主动摄取营养功能丧失,不能满足机体新陈代谢需要,不利于组织修复与再生,同时出现消瘦、乏力的症状。长期营养摄入不足引起负氮平衡,可造成低蛋白血症[6],使患者病情进一步加重,脑水肿得不到缓解或者加重,脑组织恢复以及伤口愈合被延迟,机体抵抗力下降,感染加重,从而可对全身脏器功能造成影响,因此给予患者合理的肠内营养护理指引在脑外伤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对患者机体康复有很大影响,医护人员应该引起重视。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分别为(31.24±3.57)g/L、(78.74±9.21)g/L,高于对照组的(27.14±2.12)g/L、(70.15±6.21)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于学凤的研究报告是一致的。这是由于给予患者肠内营养护理指引,是先通过对患者胃肠道功能进行准确评估,定时抽取胃内容物,根据患者胃内容物含量的变化,调整营养输注量,不但满足了患者机体营养需求量,而且避免因胃内容物量过多造成患者胃肠道负担[7]。

综上所述,合理的肠内营养护理指引,可满足患者机体营养需求,有助于脑组织恢复以及伤口愈合,值得临床推广并应用。

[1] 韩芳朵,詹陈菊,李碧珍,等.重症脑出血患者微创锥颅术后两种肠内营养护理方式的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2010,8(10):129-130.

[2] 葛啸天,张佳乐.一例脑外伤患者术后营养支持的循证实践[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4):382-383.

[3] 于学凤.螺旋型鼻肠管在重度颅脑外伤肠内营养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2):67-68.

[4] 曹樱花,赵 毅,赵晓辉,等.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对脑外伤昏迷患者营养指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2,23(22):150-151.

[5] 富利英.脑外伤、脑卒中患者经管道肠内营养的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1,06(28):207-208.

[6] 王 莉.早期免疫肠内营养对脑外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及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3):93-94.

[7] 姜惠敏.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对脑外伤昏迷患者营养指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3):126-127.

本文编辑:孙春宇

R473

B

ISSN.2096-2479.2017.01.073.02

猜你喜欢

脑外伤危重营养状况
云南省老年结核病患者营养状况的调查
脐静脉置管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应用
加温输注肠内营养对ICU患者营养状况和并发症的影响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术前营养状况对胆道闭锁Kasai术后自体肝生存的影响
北京市房山区532名中小学生营养状况调查
床旁介入超声在老年危重患者中的初步应用
脑外伤诊断中磁敏感加权成像和颅脑CT的应用效果对比
早期介入认知训练改善脑外伤后抑郁的观察
147例危重新生儿转运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