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游戏的材料投放之我见

2017-05-15谢雪琴

教育界·中旬 2017年3期
关键词:幼儿材料

谢雪琴

【摘要】区域活动是提供给幼儿一个自我发现、自主学习及和同伴进行合作游戏的活动形式,它灵活多样,能开发幼儿潜能,满足每个幼儿的不同发展需要,是最受幼儿欢迎的活动之一。材料是幼儿活动场所和操作的物质对象,幼儿是否对益智区感兴趣,是否能够顺利地开展活动,很大程序上信赖于材料的提供。

【关键词】幼儿;材料;相互交流

一、区域游戏的材料投放要坚持科学性和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

材料是集体教学的补充,教师在准备材料时应根据幼儿的基本发展水平、阶段性教育目标,配合集中教育活动的进度拟订益智区的具体教育目标,安排活动内容,适时增加区域游戏的操作材料。例如,科学区《有趣的磁铁》中,教师为幼儿投放了许多大小不同的磁铁和玩具,让幼儿探索磁铁磁力的不同。科学区里,珊珊举着磁铁说:“老师,你看它能吸住好多铁的东西。”我一看那块小小的磁铁下面挂着很多回形针,我说:“那你再试试看还能不能再放一些回形针上去。”陈隆看见了,也拿了很多回形针放上去,可是马上就全部掉下来了,他很坚持,心想为什么自己的回形针吸不住呢,于是他又拿了好几块磁铁放上去,回形针就吸住了。珊珊立马喊住我:“老师,陈隆拿了很多吸铁石。”我说:“你也可以试试,如果吸铁石多会发生什么变化?吸铁石和吸铁石之间有什么秘密?”之前有很多幼儿都喜欢在科学区玩,那是因为他们只是为了一颗弹珠或者一块吸铁石,其实他们坚持不了多久就想换游戏。老师应该多问几个为什么,给孩子一个坚持下去的理由,让幼儿能在不断的探索中找答案,提高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二、区域游戏的材料投放要坚持趣味性和启发性相结合的原则

幼儿天生好奇,在材料提供上要尊重和支持幼儿自发地对材料产生兴趣,使幼儿的探索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当中,在活动中配以设计新颖、有趣的材料,容易引起幼儿的注意,会使幼儿在愉快的状态下进行探索、操作活动,促进幼儿观察力、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最近我们学校引进了“七巧板”,每班八幅,摆放于游戏区域当中。这是一种新的玩具,它能更好地启发幼儿的思维。小小的七块板,能够拼出无数东西,是启发幼儿思维的一套很好的玩具。

这是孩子们第一次接触这种形式的七巧板,他们并不熟悉这种玩具,我们通过视频指导幼儿先认识七巧板是什么样的,知道每一幅七巧板都有七块,所以叫作“七巧板”。同时给每一块七巧板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比如,打勾型、弯月形等。幼儿们熟知之后,老师开始示范每一种拼法,如稻草人是怎么拼的,他们能观察出圆圆的地方肯定不是圆形就是半圆形,先把确定的地方摆好,然后再尝试不会的地方是怎么摆的。几遍下来,幼儿们就学会摆稻草人了。后来全班的幼儿都喜欢上了这种游戏,他们能自己学着玩,玩了一段时间之后,我们又在班里增添了制作的七巧板,投放在区域活动中,让幼儿们继续探索“七巧板”游戏的玩法。如杨芷桥、朱孟旺等选择了“七巧板”,杨芷桥将给的垫在盒子底的图片放在桌面上按着上面的图案摆放了起来,其他幼儿见了也都效仿起来,在经过一番颠来倒去的调整之后,大部分孩子都会看图放板了。

但是在遇到问题时,还是有幼儿没有经过自己的努力就来求救,对于这部分幼儿我们要做的不是直接告诉他应该怎么做,而是要教给他們一些方法和技巧。于是我准备一些七巧板的拼图图案,让他们在学会整理七巧板之后能进行简单的模仿图案。

三、区域游戏的材料投放要坚持丰富性和层次性相结合的原则

在提供材料中还要考虑幼儿本身的能力差异不同,能力弱的幼儿选择简单的,能力强的幼儿选择难度大的,使活动材料允易度上体现出层次性。在适合幼儿的发展水平基础上,考虑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使不同层次的幼儿能够选择到适合自己的材料及方法进行操作、探索,有效地促进每一个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如《拼图》也是孩子们特别喜爱的一种智力游戏,于是根据孩子们的喜好我制作拼图,拼图游戏有各种各样的玩法。是由简单到难的几种种形式(有的是带图案的平面拼图,有的拼图板块不同,也有的是8块立体拼图)。对于刚刚接触拼图的幼儿,我选择了最简单的带图案的平面拼图,拼图的图案简单童趣,操作比较方便。因为课堂上幼儿们都学得很认真,基本上孩子们能看着图就拼出来了,但是考虑到个别幼儿还不是很熟悉,所以我做了一个底板,让孩子能照着底板拼。

在掌握拼图技巧之后,幼儿进一步选择更多块平面拼图,块数多的平面拼图的图案和拼接形式都要难一些。我们可以给幼儿试试立体拼图。立体拼图是由4个正方体组成的,正方体的每一个面上都有不同的图案,幼儿根据图案的底色和内容来判断,用正方体拼出完整的图案,幼儿通过拼拼玩玩,提高了动手能力,同时也发展了思维能力。

四、区域游戏的材料投放要坚持可操作性和经济性相结合的原则

幼儿对材料的操作方式是否理解,会影响他们对材料的探索。有的材料操作方式明显,幼儿能很快进入探索过程;也有些材料幼儿不知道怎样玩,就容易放弃或做与探索活动无关的手法。通过材料,使幼儿在做做玩玩中学到了一些粗浅的科学知识,懂得了一些简单的科学道理。如在“有趣的陀螺”这个游戏中,我提供了各种操作材料:牙签、一次性筷子、塑料管、茶杯、彩色纸片、卡纸、泡沫片、铅笔、剪刀、水彩笔若干,引导幼儿自己动手制作陀螺去探索发现力与平衡之间的关系。师:“制作好后玩一玩发现什么?”“我用筷子戳在胡萝卜上摇晃了几下就停了,怎么办?”“牙签戳在厚纸板上转不稳,太细了?”“我用牙签戳在瓶盖上可就是转不起来?”“中心点太大,转了几下就松了,牙签总是掉下来?”在游戏中,老师也要给予幼儿一定的空间,让他们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合适的材料尝试制作陀螺。幼儿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知道了哪些材料适合做陀螺的面,哪些材料适合做陀螺的轴。除此之外,他们还知道了陀螺能不能转起来和轴的长短、孔的大小、棒在不在中间、面的重量都有一定的关系。这样的发现不是老师灌输给幼儿的,而是他们在玩的过程发现的,相信通过游戏,幼儿会获得更多的知识。

猜你喜欢

幼儿材料
焊接材料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用各种材料来制版
最美材料人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