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谈我班数学区的设计理念与反思

2017-05-15王洁

教育界·中旬 2017年3期
关键词:大班幼儿设计理念

王洁

【摘要】在幼儿园的大班活动内容中,数学领域的内容逐渐变丰富并且生动有趣,大班幼儿也更愿意动脑进行游戏。根据幼儿的思维特点和年龄特征,我们在数学区(益智区和科学区)游戏内容上进行了设计,以求引导大班幼儿在游戏中得到快乐与进步。

【关键词】大班幼儿;数学区;设计理念

我们进行学习型区域的研究已经进入第二个学期了,在上一学期中我们不断探索寻找最受欢迎的区域让孩子们能够主动参与进来。而不是老师对他们强制地进行安排活动的项目,于是在实践中我找到了很多的方法去增强孩子参与的兴趣。

案例一:益智区(算式接龙)

指导要点:1.能够口算出9以内的加减法。2.操作卡片,完成接龙游戏。

观察实录:今天在益智区游戏的孩子不错,有陈奕希、杨哲、罗曼丹妮。游戏开始了一会后,就看到陈奕希把算式接龙的游戏进行得很顺利。他不但把一个个卡片前后对应上,而且还摆出了不一样的造型,一会拐弯,一会直线,很漂亮,并且他的算式题都做对了;相比下来,丹妮的速度就有些慢了,只做了大概6道题目,而且还有2道错了,不过她在学习陈奕希,也想要摆出造型;杨哲则是手拿卡片,一会看看这张,一会看看那张,无从下手的样子,一直到游戏结束,他也没摆出什么来。

反思:孩子能力上面的差异表现得很明显。陈奕希的数学学得好,所以在接龙的同时还能摆出造型;丹妮处于中游水平,她在学习的同时,不断地进步着;杨哲的能力有些弱。导致差异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在活动中,有些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学习得好;另一方面可能是家长在家里也进行练习。

在数学区的设计中,之前,我们都是强硬地把活动内容生搬硬套在区域活动中,比如8的加法,就直接请孩子们做算式题,孩子们当然没兴趣了,几乎不会有人主动进入数学区游戏,除非是老师强制。我们尝试找出突破口,不让数学区变成做题的区域活动。能我们尝试了一个游戏“算式接龙”,让孩子们把算式和答案接龙起来,卡上先是数字然后是算式,这样一来把数学活动加入了游戏的情节,孩子们当然爱玩多了。

其次就是材料的精致与否,人都喜欢好看好玩的东西,老师制作出来的东西,玩了一会就没兴趣了,一方面是受材料的限制,老师制作出来的东西容易坏,另一方面,现成的玩具更精致,颜色更鲜艳,孩子们更喜欢玩现成的玩具。受条件影响,我们不可能给孩子提供现成的玩具,很多东西要靠老师来制作,所以老师在制作的环节,就要提高玩具的可操作性,尽量设计得好一点,能够吸引孩子的兴趣。

孩子的兴趣关键在于玩具的外观以及乐趣,每个小朋友都喜欢模样好看的东西,所以我们在创设有意义的区域的同时同样还需要考虑的一点就是漂亮的外观,小朋友们在选择的时候总会不自觉的走向最吸引自己的那一个区域上去玩,其次才是感受到操作时候的乐趣,所以在创设区域的时候我们要给孩子们一些漂亮的操作材料。比如在这次的益智区算式接龙中,老师制作了色彩鲜艳的玩具,小朋友们看到有趣的玩具,当然会自己去选择那个区域来进行操作。同样有些区域装饰并不是很吸引人的话,能够被小朋友们选择的机会则不会那么大了。所以无论什么样类型的区域,我们都要用心地装饰好每一个材料,把原来普通的材料变得活灵活现,这样子孩子们不喜欢也难了。

当然一个能够吸引孩子的区域除了漂亮的外观和丰富的可操作性,还需要很多其他的因素,这些因素能够导致区域活动给孩子们带来不小的成长,所以还需要我们不断挖掘才能够完善它,让区域变得更加有趣,孩子们通过操作也能够获得更多的成长。

案例二:科学区(认识时钟)

指导要点:1.认识时钟,知道时针、分针以及它们之间的运转关系。2.能正确辨认整点、半点。

观察实录:参加益智区活动的有杨哲、王罗艺、张嘉明、姚涛涛等小朋友。游戏一开始时,他们拿着桌子上的时钟开始摆弄。“1、2、3、4、5”,只听见杨哲小朋友在轻声地数着时钟上的数字。“这是时针,这是分针,动得最快的是秒针。”王罗艺指着时钟上的針说道。“这是几点啊?”姚涛涛拨好钟之后问道。“这是1点。”“这个是几点啊?”张嘉明说不出来了,原来涛涛随便拨了个时间,是1点20分,张嘉明当然说不出来了。“你重新再拨。”“好吧。”游戏就这样进行着,今天的益智区游戏氛围特别好。

反思:有了一周的活动经验,现在孩子们乐意去玩钟了,能力弱的孩子还在认识钟面上的数字,能力稍强的孩子在复习整点半点。这次益智区投放的是小朋友带来的时钟,所以孩子们的游戏积极性特别高,这样的生活中的玩具,更利于他们掌握时针分针的运转关系。

在“认识时钟”活动之后,我还在科学区里投放了许多钟,这当中有机械钟,当然也有电子钟,让孩子想办法将这些不走动的秒针和分针动起来,我想孩子在进行操作时,刚开始肯定是非常盲目地将电池装进电子钟的后盖,而不知道在装电池时要分清正负两极。当幼儿提到,有的钟不会停,一直会走;而有的钟每天都要用手拨才不会停下来。这里我除了让孩子区分机械钟和电子钟以外,又非常随机的让孩子想办法给电子钟装上电池,并教给幼儿区分正负两极的方法,同时引导还不明白的小朋友去科学区尝试一下,这样非常简单的一句话,不仅激发了幼儿继续探索的欲望,而且又很随机的将一个高结构的活动转化到了低结构的活动。

在这个活动中,我把数学活动“认识时钟”的内容,延伸散发至科学活动,引导孩子学习怎样使钟表动起来,孩子们果然很感兴趣。引导家长把家中的钟表带过来,请孩子们尝试让钟表动起来,提高了孩子的生活经验,要感谢各位家长的配合。

在科学区,就应该投入一些精致准确的玩具,这样一来孩子们才能感受到科学的精密性。

另外一种数学区的游戏形式就是看视频,在主题活动《我们在春天里》上,我第一次尝试让孩子观看植物发芽生长的过程,我在网上收集了一些科学性比较强的视频。本来我以为孩子们会吵闹,其实不然,孩子们一个个很认真地在看视频,通过观察,了解植物发芽的过程。我在主题活动《人们怎样工作》上,也找了一些幼儿生活中接触较少的职业类型,给孩子们看看他们的工作类型,从而认识他们的工种。

目前我们已经开展了很多区域,但是最主要的就是数学区。大班的幼儿需要多动手才能促进他们大脑的发育,并且从小养成爱动脑的好习惯,为之后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学年已经过去了,我们的区域开展也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对于今后的发展,我们还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和实践,努力做到更好!

猜你喜欢

大班幼儿设计理念
自然和生态理念在扬中市郊区城南公园建设中的应用实践
茶叶包装设计研究
大班幼儿感恩教育实践与探讨
增强大班幼儿美术欣赏课有效性的几种策略
编趣味绘本,绘精彩童年
大班幼儿绘画活动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