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工作精品项目培育建设研究

2017-05-15袁娇

求知导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学生工作

袁娇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教学的规模化、科学化发展,学生工作的专业化、规范化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为了适应这一趋势,推动学生工作的精品化发展,教育部全面开展学生工作精品项目培育建设工作,贯彻落实各项培育实践措施,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培育建设机制,从而确保学生工作顺利启动。文章对学生工作精品项目建设进行粗略分析与探讨,以期为研究学生工作提供些许思路。

关键词:学生工作;精品项目;培育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自教育部开展学生工作精品项目以来,各地区纷纷创建相关精品化项目,有些高校已经取得一些成绩,但其中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具体而言,当前学生工作精品项目的培育建设状况,主要存在如下问题:一是成果少。经过多年发展,高校在学生工作精品项目方面的建设取得一定成果,但档次高、内涵深的学生工作精品项目却少之又少,在国内具有影响力、领导力的项目更是寥寥无几。二是缺乏对其内在发展规律的研究。大部分入围的高校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和学生工作精品项目均只停留在浅显的操作层面,未对其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并且过分重视学生工作精品项目培育建设的路径分析,忽视其建设原因和内在发展规律分析,尚未形成稳定的操作流程与成熟的培育建设理论。三是未建立长效机制。建立学生工作精品项目长效机制,也就是将学生工作精品项目中的某些重要做法和经验转变为一种“循规蹈矩”,形成固定的经验制度,并融入高校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之中,进而促进学生工作的建设与发展,但当前高校还未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一、学生工作精品项目培育建设的具体思路

充分认识学生工作精品项目的具体内涵是组织并开展培育建设工作的必要前提之一。学生工作精品项目是以学生为核心,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学生成人、成長、成才为主要目标,包括学生的素质教育、生活指导、思想教育以及社团活动等诸多方面,并且得到师生一致认可的重大项目。可见,学生工作精品项目具备时代性、示范性、认同性等特征。高校学生工作精品项目培育建设的重心在于项目本身能适应学生的发展需求,推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赢得学生的青睐和喜爱。尤其在项目初始阶段,学生对项目并不了解,效果也未明显时,使高校学生快速了解相关项目并一致认同这些项目,是十分重要的。在建设学生工作精品项目过程中,应不断提高指导教师的专业技能,培养其工作创新意识,从而进一步提高其学生工作质量,促进高校稳定发展。

二、学生工作精品项目培育建设中的指导教师要求

作为学生工作精品项目培育建设的指导教师,不仅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而且还要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操作技能。在普通师资的培训基础上,还要达到如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1)提倡个性化培育方案。不同的人拥有不同的兴趣爱好,一旦人们的兴趣爱好与从事的工作相吻合,必然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在制定指导教师培育方案的过程中,应最大限度满足教师的个人意愿,积极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重视其个人兴趣,不断拓宽培育渠道,委派优秀教师参与各项高级研习活动。当前部分高校已相继成立学生工作精品社团,并成功申报校园优秀文化品牌。

(2)建设学习型指导教师团队。由于高校学生人数较多,无论从事何种类型的学生工作,总会有一些教师在相同领域处理同类问题,而这些教师可组建成专门的学习型团队,定期实施研讨与交流活动,既有助于教师对学生工作的过程、活动、措施及功能等进行综合思考,又能激发教师的潜能和创造力,从而使学生工作精品项目更好地发展。

(3)柔性引进高水平人才。高校学生工作的涉及面较为广,因此无法培育专门的指导教师人才。高校可采用柔性引进的方式,将高水平、高技能人才引入学校中,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总而言之,高校学生工作精品项目的建设不仅涉及学生的方方面面,而且还要考虑到学生对项目的认同度以及满足指导教师的相关要求,因此,高校应不断提升办学水准,增强学生工作成效,努力构建学生工作精品项目体系,从而推动高校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桂兰.论高校学生工作品牌的建设[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

[2]黄永乐,赵红杰,胡海霞,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品牌培育初探[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2).

猜你喜欢

学生工作
“互联网+”视野下职业院校学生工作
浅谈高等专科学校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学生工作模式创新中的应用
基于学生工作视阈下的高校学风建设长效机制探析
法治视阈中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高职院校学生党支部建设思路探析
探究高校学生工作专业化的发展
如何做好职业学校学生的实习管理
浅析新媒体推广对高校学生工作的影响
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教育和咨询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