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跨文化语境下我国对外宣传翻译研究

2017-05-13

新闻爱好者 2017年4期
关键词:翻译者跨文化交际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渴望更多地了解中国,因此,以翻译为主要手段的对外宣传的重要性日益彰显。对外宣传资料有着特殊的目的和显著的特点,几乎在每个领域都存在对外宣传的任务和要求。然而,我国当前对外宣传资料的翻译质量和研究工作并不是很完善。一些不地道的译文不仅达不到对外宣传的效果,还极易对目标语读者造成误导。由衡孝军所著的《对外宣传翻译理论与实践》(2011年7月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一书对北京市对外宣传材料翻译的现状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梳理,运用语言、文化、翻译三个方面的理论对北京市的对外宣传翻译进行了理论探讨;对北京市出版或刊发的英语外宣翻译材料进行了大量的实例剖析,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对问题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改进建议;提出了整体改进目前北京市外宣翻译状况的策略和建议,对进一步改进北京市乃至全国各地对外宣传材料的翻译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对全面提升我国对外宣传水平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该书涵盖内容广泛,语言简洁,条理清晰,内容通俗易懂。该书第一章细致解释了跨文化交际的概念,跨文化交际被认为具有双重含义,主要表现在内容与形式两方面,由于人类对语言的选择、使用,以及对相关文化知识的了解,在跨文化交际中存在差异,因此,关于对交际的理解方式便成了十分复杂的问题。著名哲学家马斯认为,语言以及符号是交际的表现形式,大部分人都将自己的行为准则视为社会规范,许多关系到人和人之间关系的行为状态常常在多个主体之间产生。交流则可以加深人与人之间的了解。该书在此问题上,用人情、心情以及实情来概括人与人相互之间的关系。只有语言才能表达出三者之间的关系,从另一方面来说,人与人相互之间的理解如果想要在交流过程中实现,便必须以此三方面为依据来进行交流,因此,可以说跨文化交际学研究的内容主要是关于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处理各类交际问题时采取的方式以及遇到的状况。

跨文化语境下,我国对外翻译研究问题。在该书的第六章中谈到了翻译中存在的普遍错误问题:第一,用词不当。所谓用词不当,是指翻译者在对所翻译的语句了解不够透彻的情况下,按照自己的意愿直接进行翻译,从而导致翻译出的文字表述不清、语意模糊的现象。第二,对翻译内容中的文化内涵重视不足。众所周知,翻译的主要目的是达到两种文化的相互交流与沟通,单纯的语言转换并不能称之为翻译,由此也不难看出文化底蕴在翻译工作中发挥着巨大作用。编者在书中指出,如果在翻译过程中,单纯地注重翻译的内容与形式,而忽略了文化内涵,会对整体的翻译效果造成严重的影响。事实上,简洁平淡的词语往往更为恰当。比如,中国人习惯接受将厦门火炬园科技区描述为“神奇的土地”的说法,因为这样的说法能透露出对于科技区发自内心的惊叹和热爱。可是如果把科技区直译成神奇的土地,外国读者则难以理解其中的含义,甚至会产生相反的感觉,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朴实、简洁的语言更为恰当。

该书在我国对外宣传工作中也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同时,它还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为学术研究提供了诸多参考。书中指出,以目标语言读者为焦点是对外宣传翻译的重点,要时刻把握读者的能动性,做到目标语言读者与译文之间的融会贯通。这就要求翻译者具备较强的翻译技巧,开阔目标语言读者的视野,以此使宣传效果增强,华而不实的语言是英语对外宣传资料最大的禁忌,简洁和严谨才是语言翻译应当遵循的原则。在表达上提倡更为通俗易懂,注重语言的准确以及实用性质。而对于汉语来说,华丽的辞藻、成语、排比的句式是其独具的特色,常常用这种方式来达到宣传的目的,由于这种差异的存在,直接导致了两种语言在翻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因此,在对外宣传翻译资料时,规范翻译的方式更能够引发人们的共鸣。“携手合作,共创平安”这个短语被译为:we can prevent crime together。这样的句式是典型的中国文化表达方式,运用了对称的修辞方法,所以,在将汉语转化为英语的过程中,遵从原本的表达习惯并且创造新的语言排列方式至关重要,这句宣传语言的传播效果在修改之后也得到了提升。由于翻译者和语言的接受者所处的社会状态以及生活环境不同,所以同一内容在传播过程中存在着显著的跨文化特点。这也使得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极易出现“减值解读”的状况,传播效果也因此得到提高。当然,《对外宣传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学术价值远不止笔者上文中所提到的,还有许多价值等待我们去挖掘。对外宣传翻译中,许多中国特色明显的语言内容如果按照字面意思直接翻译,会造成西方读者的误解,从而难以理解文字要表达的意思,因此,为了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翻译者在翻译对外宣传资料的过程中,要对翻译内容以及表达方式进行调整,使用恰当的翻译方式对语言进行重组,从而更加方便人们的理解。对此,《对外宣传翻译理论与实践》中列举了很多事例,可以进行参考学习。书中所展示的多句式都表现了传统的中国审美方式,表述方式在中国人的语言美学当中,具有极强的平衡美感,言简意赅,对仗工整,而对于英语翻译者而言,摆脱汉语的思维捆绑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朴实、简洁的语言对译文进行改写,然后再进行翻译,这就需要译者深刻认识到两国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差异,知晓在文字背后所想表达的真实含义,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很难做到同样的对仗工整,风格一致,但最为重要的还是把语言本身的含义表达清楚,避免“为赋新词强说愁”,一味追求意境而翻译得难以理解,甚至表错真正的含义。对外宣传翻译工作不仅仅局限于语言的转换问题,更是思维方式、行为逻辑等众多方面的展现及藏在语言身后的文化内涵的转换与传达。由此也不难推断,翻译工作者在翻译的过程中需要对自己的表达目的十分明确,同时,也需要彻底考虑跨文化之间的差异,这不仅可以提升自身的认知水平,同时也能够使翻译者对语言的敏感度大幅提升,避免出现翻译错误,让翻译之后的文章读起来更具有传播效果,真正发挥对外宣传资料的媒介和窗口作用。

中国译学架构中对外宣传翻译研究一直是个极为薄弱的环节。而该书通过论述对外宣传翻译理论与实践,并且结合我国对外宣传中的外语实践工作和我国当前的综合国力状况,为这个虽然相对起步较迟但十分重要的翻译研究领域提供了有价值的帮助。在当前的中国社会中,对外翻译研究工作成为越来越受关注的研究重点,众多的学者都开始将翻译工作作为一项学术研究的项目进行探索。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以及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对外宣传也越来越体现出其自身的重要价值。当对外翻译宣传的价值被人们认可接受之后,便会加速其发展速度,学者们在学术领域经过研究会形成一套初级的理论体系,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研究的深入,这套体系不断完善,最终成为完整的研究体系,为我国对外宣传的发展、教育提供理论支持。对外宣传向其他国家展示了自己国家的精神面貌,把自己的文化、民俗、社会等内容通过语言或者文字展现在世界面前,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展现国家形象,对于提升国家在世界上的话语权以及文化地位具有重要意义,是一项重要的政治手段。

本文是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基于生态翻译三维原则的海南特色民俗文化负载词英译研究”编号:HNSK(YB)15—117阶段性研究成果。《对外宣传翻译理论与实践》一书通过研习大量对外宣传案例,并对经典案例深入解读,结果表明做好对外宣传工作需要全局观,综合考量文化、风俗、目的、用途等多种因素,方能事半功倍。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发展速度十分迅速,对外宣传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对外宣传翻译理论与实践》一书的结尾,作者不仅细致地分析了当前我国对外宣传翻译工作的现状、任务以及特征,也谈到了我国对外宣传翻译工作面临的众多问题,还列举了作为对外翻译人员应当具备的个人素养。书中列举了大量的案例,还总结了中国对外翻译中常见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编者写道:语言的内外错误是当前我国对外翻译工作中最主要的问题,翻译工作要兼顾各个方面,这样才能收获良好的效果。编者还在该书中分析了我国对外宣传翻译的发展趋势,并且指出了较为有效的传播方式,同时在书中还提倡“和平与发展”“合作与和諧”,这对中国国家形象是至关重要的,而在研究的方式上,编者还运用概念分析法、定性分析法以及文本案例分析法相结合进行分析,并以中国对外宣传翻译中的实例加以分析说明论题。

总之,对外宣传翻译除了语言转换本质外,还承载了更多职能,而且受到了文化环境、风俗传统、社会意识形态、民族精神等方面的影响,因此对外宣传翻译也是文化意识和思维方式的转换。所以说,在进行对外宣传翻译工作时,要弄清翻译的目的,注重宣传翻译环境,尤其是在跨领域跨文化背景下,更应提高谨慎度,要深刻认识到跨文化翻译的内在本质,熟悉对象国和我国文化内涵,理解文字背后的精髓,然后加以消化吸收再整合,用自己的语言通俗易懂地表达出来,才能在翻译过程中尽量避免错误,使译文读起来直接、到位,也才能真正实现对外宣传的媒介作用。

(曾传生/硕士,海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李双梅/硕士,海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翻译者跨文化交际
诠释学翻译理论研究
情景交际
交际羊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论翻译者专业化进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
翻译家
翻译者学术经历与翻译质量关系的研究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交际失败的认知语用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