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青少年的网络使用和家庭监管

2017-05-13李凌凌

新闻爱好者 2017年4期
关键词:美国青少年

李凌凌

【摘要】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各种电子媒介渗入世界的角角落落,对处在人生重要发展阶段的青少年来说,数字媒体使用的情况关涉他们的身心发育和社会化过程。根据皮尤研究中心在美国全国性调查中获得的数据和对美国青少年家长的面对面访谈,得知美国家长普遍介入青少年孩子的网络生活,采取多种方式监管孩子的在线活动。参照美国的经验,我们应变“围堵”为“卷入”,经常和孩子沟通,制定网络使用规则;采取技术手段管理青少年的接入内容及接入时间,帮助青少年在有效利用网络和规避网络风险之间找到平衡点。

【关键词】美国;青少年;网络使用;家庭监管

随着个人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的普及和互联网对社会生活各领域的加速渗透,数字化生活成为人们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2016年8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2015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未成年网民(18岁以下)规模为1.34亿。在信息获取、网络娱乐、交流沟通、商务交易四大类互联网应用中,除网络游戏外,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群体各项应用使用率均低于25岁以下人群的平均使用率,只有网络游戏以69.2%的使用率超过25岁以下网民平均使用率2.7个百分点。对1161位青少年家长进行的网络问卷调查发现,家长对孩子将业余生活投入到网络娱乐很担忧。42.5%的家长不支持青少年将业余生活投入到网络娱乐中,69.5%的家长会担心孩子由于网络娱乐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家长对孩子网络生活的监管集中在控制孩子上网时长上,84.9%的家长会控制孩子的上网时间。很多家长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在监管孩子网络生活方面应该承担的责任和能够采取的措施,而是希望政府能够承担起这一责任。73.6%的家长认为政府对网络娱乐内容的监管应该更加严格。①

和上述现实相适应,我国现有青少年网络使用的研究集中在网络成瘾,尤其是游戏成瘾等网络偏差行为上,对父母应如何指导和监管孩子使用互联网缺乏应有的关注。那么,在互联网的起源地美国,青少年的网络使用和家庭监管情况如何,能够给我们提供什么样的启示?本文利用美国皮尤研究中心发布的最新报告,结合对一些美国青少年和家长的面对面访谈,试图从中寻求经验。皮尤研究中心的报告来自一项对美国13—17岁青少年及其家长的全国性调查,调查时间为2014年9月25日—10月9日和2015年2月10日—3月16日两个时间段,样本总量为1060组(每组为一名家长和一名青少年)。访谈资料来自笔者在美国访学期间,于2016年11月,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就青少年的网络使用和监管问题对30位青少年家长、教师和学生分别进行的面对面访谈,访谈地点为当地教堂和学校。

一、美国青少年使用网络和社交媒体的情况

和中国孩子一样,美国青少年也花费大量时间在网络媒体上。在皮尤的报告中,几乎所有(92%)的受访青少年都表示,自己每天都会上网,且多数人(56%)每天多次上网,只有6%的青少年表示一周上一次网,12%的青少年会将他们的数字活动限制在每天一次。研究表明,对移动设备的使用会促使青少年增加上网时间,绝大多数(94%)使用移动设备上网的青少年每天都会上网,甚至比较频繁。使用互联网的情况也体现出一定的种族差异。非洲裔和西班牙裔的青少年更可能“经常上网”(分别为34%和32%),而白人青少年只有19%。分析显示,这可能是由于非洲裔美国青少年拥有智能手机的比例最高(85%),移动设备的便携性和对碎片化时间的利用导致了上网时间的增加。

美国的青少年沉迷于什么样的社交媒体服务呢?最受欢迎的社交平台当属Facebook(脸书),大多数(71%)13至17岁的青少年都表示他们使用Facebook。第二受欢迎的是照片分享服务Instagram,有52%的青少年使用。90%的美国青少年日常使用手机短信和家人朋友沟通,33%使用智能手机的青少年表示会使用即时通信应用程序,比如Kik和WhatsApp(瓦次普)。②

阿曼达(女,40岁,初中教师):“我们学校几乎每个学生都有手机,智能手機大概占70%。但学校不允许把手机带入教室,只能放在柜子里供上下学的路上使用。我们鼓励学生积极使用互联网,家庭作业经常需要学生上网完成。我们也会在一个网站上和家长及学生互动,发送通知及学生的成绩单。因为学校里不允许学生使用个人电脑,因此监管孩子网络生活的责任主要是家长,而不是学校和政府。”

贾斯丁(男,14岁,初三学生):“我每天上网的时间估计有三四个小时,除了户外活动,其他在家的时间基本上在网络中。完成作业之后,主要在网上看视频、听音乐以及在社交媒体上和朋友聊天。父母有时会检查我下载了什么软件、浏览过什么网站,但我觉得他们是多虑了。”

二、美国父母对青少年网络生活的关切

美国的父母普遍关注孩子在网上看什么、做什么、和谁互动、行为是否得体、个人信息是否会泄露。为了更好地管理孩子的网络生活,大多数父母也试图提前和孩子讨论互联网使用规则,告知孩子什么是可以接受和不可接受的网络行为。由于国情不同,美国和中国家长对孩子在互联网使用中的关切和担心既有相同的一面,也有不同的一面。相同的一面体现在对孩子网络使用时间过长影响学习、接触不良网络内容影响身心健康、网上泄露隐私和线下约会网友危害人身安全等。

艾米(女,50岁,社会工作者):“我有5个孩子,我对他们共同的担心是无意义地上网和发送短信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你不可能一直盯着他们。当大人忙时,他们就会一直上网和玩手机。网上好的东西很多,但他们不是一直对好的东西感兴趣。对男孩和女孩,我也有不同的担心。对男孩子,主要担心他们参与网络暴力游戏和观看网络色情片。对女孩子,我担心她们卷入一些情感陷阱。我的女儿曾经问我能否会见网友,我的回答是:‘你不能和一个你不了解的人单独见面。如果实在要去,我和你一起去。”

瑞查(男,58岁,计算机项目经理):“我的女儿今年15岁,大多数像她这个年龄的孩子都会花很多时间在社交媒体上,分享照片、建立联系。有的女孩子在网上交到很坏的男朋友,见面后对她们进行虐待和控制。我担心她在网上被坏人盯上,诱惑她线下见面并利用她。所以我总是和她分享那些女孩子会见网友受到凌辱的新闻故事,希望她能认识到该如何保护自己。”

和我们国情不同的是,美国对网络内容的管理十分宽松,这使得孩子们可能在网上接触到的内容五花八门,美国家长对网络霸凌、恐怖主义宣传和各种古怪的网络小组有更深的忧虑。

迪安(男,50岁,政府雇员):“我对青春期的孩子上网有很多担心。浏览色情内容和恐怖组织的招募是最主要的忧虑。我在孩子的计算机和手机上安装过滤软件和监视装置。但是我也知道他们能够在其他地方上网。我试图使他们理解网上有些东西对所有年纪的所有人都没有好处。事实上我对一些虐待狂的担心还要胜过色情视频。我们和其他的家长也担心一些古怪的网络小组试图吸引孩子,比如自杀小组或邪教。我想多和孩子交流,多在孩子身上花费时间是最好的防范办法。”

瑞秋(女,48岁,家庭主妇):“我担心的是网络霸凌,也就是孩子在网络社区中被粗暴地没有尊严地对待。被同辈群体欺辱对孩子自信心的影响是长期的和摧毁性的,而且他们也会从中学习如何对待他人。”

吉姆(男,50岁,企业家):“我有4个男孩,分别是17、16、14和11岁,孩子们几乎每天都上网。我对他们网络生活最大的担忧是被恋童癖盯上。所以我非常留意他们登录的网站和浏览的内容。尽管经济允许,但我并没有给他们配备个人计算机,而是让他们共享放在起居室的两台家庭计算机。这样当我穿过起居室忙于各种家务时,我就能够随时装作不经意地瞟一眼他们的屏幕。”

皮尤研究中心的调查数据和这些个案访谈可以相互印证。数据显示,95%的家长曾经和孩子讨论过什么样的网络内容适合他们浏览,39%的父母经常这样做。95%的家长曾经和孩子讨论过什么类型的媒体适合他们消费(诸如电视、音乐、书、杂志和其他媒体),36%的人经常这样做。94%的父母说他们和孩子讨论什么内容适合他们进行在线分享,其中40%的父母经常这样做。92%的父母曾经和孩子讨论他们在网上应如何对待他人,36%的父母经常这样做。低龄组孩子的家长也更频繁地和孩子讨论什么内容适合网络分享,应该消费什么媒体的内容以及如何在网络上对待他人。比如13—14岁年龄组孩子的父母有49%频繁和孩子讨论应该在互联网上浏览什么内容,15—17岁孩子的家长有32%这么做。③

其他的研究也表明了类似的模式,父母通过谈话,让孩子了解在线的行为规范似乎是普遍现象。2015年常识媒体报告显示大多数青少年说父母和他们讨论过网络安全和责任意识。④

三、美国父母如何监管青少年的网络生活

美国的父母采取各种行动监管孩子的网络生活,鼓励孩子以适当和负责任的方式使用科技。父母采取的管理方式多种多样,从检查孩子在社交媒体上的内容分享到限制孩子的上网时间。几乎所有受访家长都提到要和孩子加强交流,通过交流了解孩子的网络生活并进行管理。

马克(男,50岁,企业家):“和现实世界一样,互联网上有各种各样的东西,好的坏的,美的丑的,安全的危险的,合法的非法的,有用的没用的。作为家长,我主要关切的是希望我的孩子明白这些东西之间的区别,不把时间浪费在无意义的或者丑陋的网络活动中。除此之外,色情和暴力内容的影像、图片、游戏和歌曲也很危险。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我们就告诉他们关于互联网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开放地和他们讨论性和其他危险。”

皮特(男,45岁,工程师):“今天的孩子过度地曝光于互联网环境之下,我对这种状况感到担忧。有些网络内容是不负责任的。如果没有父母的指导,在互联网上玩暴力游戏的孩子很可能以为生活中也可以这样对待他人。你必须和他们不断交流,帮助他们建立社会生活和网络生活的规则,晚餐时间通常是分享家庭价值观的重要时刻。”

总体来说,84%的父母采取至少6项措施(检查孩子访问的网站,检查孩子的社交媒体个人资料,查看孩子的电话和短信记录,使用家长控制软件来屏蔽、过滤和监视孩子的在线活动,使用家长控制软件来限制孩子的电话使用,使用电话监控软件来追踪孩子的地理位置)中的一项来监控或者限制孩子的网络活動,其中16%的父母说他们采取一项措施,45%的父母采取两项或者三项措施,19%的父母采取四项或者五项措施,5%的父母采取全部六项措施。16%的父母不采取这些措施中的任何一项。

在对孩子网络生活的监管上,61%的父母说他们检查孩子访问的网站,60%的家长说他们检查孩子在社交媒体上的个人资料,56%的家长关注孩子在Facebook、Twitter(推特)和其他社交媒体平台上的账号,48%的家长检查孩子的电话通话和短信记录,48%的家长知道孩子的E-mail账户密码,43%的家长知道孩子的电话密码,35%的家长知道孩子的至少一个社交媒体账户密码。

麦瑞(女,46岁,金融工作者):“我有两个男孩,一个16岁,一个14岁。我信任我的孩子,但我必须经常检查年龄尚小的他们是否能够担当起这份信任。我经常偷偷地检查他们经常使用的一些软件及网址,看是否涉及不当的内容。网上有各种各样的小组吸引孩子们,有些小组的活动非常怪异,完全不可接受。一旦发现,我就必须立即严肃干预,并修复可能已经产生的伤害。我们也使用家长控制软件为孩子过滤内容。”

索菲亚(女,45岁,教师):“我的办法是认识她每一个生活中的朋友,关注她所有的社交媒体账户,和她讨论各种可能的危险,掌握她网上账户的密码,经常查看和评论她发送的内容。我也告诫她和她的朋友们永远不要把自己和朋友的个人信息比如出生年月、地址和电话号码等发送到网上。”

低龄组孩子父母的监管力度超过高龄组孩子的父母。比如,68%的13—14岁年龄组孩子的父母检查孩子们访问的网站,56%的15—17岁年龄组孩子的父母这么做。在13—14岁年龄组孩子的家长中有69%规定孩子什么时候可以上网,以及上网多长时间,15—17岁年龄组的家长只有46%这样做。

可见,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父母所给予孩子的自由度也随之增加。13—14岁年龄组孩子的父母有54%知道孩子的E-mail账户密码,15—17岁年龄组孩子的父母有44%知道它。41%的13—14岁年龄组孩子的父母知道他们的社交媒体密码,而15—17岁年龄组孩子的父母有29%知道它。

但在检查孩子使用社交网站时的数据不符合这一规律,15—17岁年龄组孩子的家长63%检查孩子的社交网站上的个人信息,13—14岁孩子的家长为56%。这可能跟年龄更大一些的孩子使用社交平台的机会更多有关。

种族和教育程度不同的父母在这个问题上有所不同。白人和受过良好教育的父母倾向于更严格地管理孩子的互联网使用。白人家长有51%知道孩子的E-mail账户密码,拉丁裔的家长有39%知道它。受过大学教育的家长有50%以上知道孩子的E-mail账户密码,而高中及以下教育程度的家长只有42%知道它。

由于技术在青少年的社交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因此,父母威胁收走数字化设备是一种强有力的惩罚方式。事实上,65%的父母把没收孩子的手机或取消孩子的上网权利当作一种惩罚。

一些美国家长使用科技工具来监控、限制或追踪孩子的在线行为。“无线通信提供商T-Mobile说它有400万顾客使用免费服务来阻止孩子接入涉及性、暴力和谣言的图片和内容。它还有375000用户每个月付4.99美元定制‘FamilyAllowances服务,这项服务让父母可以阻止孩子和某些电话号码通话或者短信,在学校和做作业的时间关闭手机,以及监视他们发了多少短信。T-Mobile还有大约100000用户每月付9.99美元定制另一项服务‘Family Where,这项服务让父母可以追踪孩子的地理位置。最近,像苹果公司这样的电话制造商甚至可以把‘家庭成员定位服务直接嵌入他们手机的免费软件中。”⑤皮尤研究中心的调查结果表明:39%的家长使用家长控制工具(如一些监控软件)限制、过滤或监控青少年的在线活动。16%的家长使用家长控制工具限制孩子使用手机,16%的家长使用監控工具监控孩子的电话,追踪他们的地理位置。⑥数据显示,在利用技术监管青少年的网络活动方面,仍有较大潜力可供开发。

四、讨论:美国家长对青少年的监管行为给我们的启发

数字媒体的使用是不可回避的社会趋势,对处在人生重要发展阶段的青少年来说,数字媒体使用的情况关涉他们的身心发育和社会化过程。作为互联网技术的发源国,美国人的网络应用起步较早,网络普及率为87.4%,明显高于我国的51.7%。在13—17岁受调查孩子的家长中,94%拥有桌面或便携计算机,76%拥有智能手机,72%使用Facebook,84%至少偶尔使用智能手机或其他移动终端上网。⑦这使得当今美国青少年的父母普遍具备较高的媒介素养和互联网使用技能,因而可以有效地指导孩子的互联网使用,并努力采取措施减少或消除风险。

但中国的情况有所不同。由于各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均衡,青少年父母的网络接入情况和网络使用能力存在比较明显的地区差异。“网络媒体在家长中的实际使用率很低,家长主动、有效利用网络的能力欠缺。更多的家长对网络有偏见。家长们对孩子使用网络普遍采用限制、围堵的方式。”[1]

信息社会的到来是一个不可逆转的现实。及早习得互联网使用的有关技能是成为信息社会公民的必要条件。缺少沟通、强行围堵的方式不但无法帮助青少年建立起正确的互联网使用规范和习惯,而且还会破坏代际信任,恶化亲子关系。在美国青少年的互联网使用上,父母的监管没有缺位,教育程度越高的家长,对孩子的互联网使用管理越严格。另一方面,几乎所有访谈对象都强调和孩子的沟通以及对孩子网络生活的关切。“围堵”不如“卷入”,家长如能经常和孩子讨论互联网生活,在青少年的互联网使用上制定规则,采取一些技术手段管理青少年的接入内容和接入时间,将能够帮助孩子在有效利用网络和规避网络风险之间找到平衡。

借鉴美国的经验,本文为中国家长监管青少年的网络生活提出以下建议:

(1)采用家庭共享的方式使用接入设备,尽可能延迟给孩子配备个人电子设备,如计算机、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的时间,并把共享设备密码作为孩子使用电子设备的前提。比起个人电脑,手机的使用更加便捷也更加隐蔽,不仅导致孩子上网时间的增加和在学业上的分心,对孩子的视力也更具负面影响。因此,如果确实需要给孩子配备手机方便联系,最好配备只用于简单通信的非智能手机,从而把上网活动限制在家庭共享电脑上。

(2)把计算机放在家庭的公共生活区而不是孩子自己的房间。父母可以利用在公共区域中的频繁走动随时对孩子的网络活动予以关注,同时当孩子们意识到父母随时有可能走过来时,他们通常也会约束自己。相反,如果允许孩子在自己的房间里使用电脑,可能当你发觉问题时,大错已经酿成。

(3)规定每天什么时间可以使用互联网以及使用多长时间。如果没有硬性的约束,即使成人也会经常在互联网上浪费很多的时间。强制执行媒体使用的家庭计划,如完成作业之后才能使用互联网,每次使用不超过一定时间,禁止在进餐时间和睡前使用包括手机在内的媒体设备,帮助孩子养成自我管理的习惯,摆脱网络拖延症,这有助于学习目标的达成。

(4)经常和孩子探讨网络生活,教会孩子在互联网上保护她(他)的隐私以及得体地和他人互动。不暴露自己和他人的真实身份、家庭地址、电话号码等个人身份信息;不参与互联网上的人肉搜索和霸凌活动;不在没有成人陪伴的情况下会见网友。

(5)培养批判性思维,帮助孩子学会分辨网上的信息来源,评估网上内容的质量。比如权威信源和一般信源,普通网友上传的内容、业内专家上传的内容和有关机构官网提供内容之间的差别。帮助孩子借助常识和检索识别谣言,提高互联网使用的质量和效率。

(6)教育孩子认识到网络分享中有些内容可能是危险的。比如传播谣言或上传自己的裸露照片、亲密行为等。虽然有些软件允许发送者在一定时间内撤回信息,但如果对方立即截屏,他就能够保留相关信息。利用一些新闻故事让孩子明白,这些信息可能会在某一天给自己带来灭顶之灾。

(7)使用软件帮助过滤内容或者限制上网时间,监管孩子的网络活动。很多电子设备本身内置家长控制软件,应该学习并加以利用。中国的软件和通信服务商也应努力开发适合中国家庭监管的软件产品,做好有关技术和服务的应用推广,降低用户使用的技术难度和经济门槛。

(8)年龄越小的孩子,越需要严格监管。而随着孩子年龄和经验的增长,可逐步赋予其更大的自由空间。同时,对不同年龄和性别的孩子,关切的重点应有所不同。

(9)对于那些不熟悉互联网的家长,大众媒体和学校有义务对家长进行数字化素养的培训,指导他们采取合适的手段来监管孩子的网络活动。

[本文为河南省教育厅2013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电子媒介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研究”(项目编号:2013-ZD-094)的阶段性成果]

注 释:

①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5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研究报告》,http://www.cnnic.cn/hlwfzyj/hlwxzbg/.

②皮尤最新报告:美国青少年社交媒体使用调查2015,http://ww

w.wtoutiao.com/p/ybdVqp.html.

③Pew research center:Parents,Teens and Digital Monitoring,http://www.pewinternet.org/2016/01/07/parents-teens-and-digital-monitoring/.

④Pew research center:Parents,Teens and Digital Monitoring,http://www.pewinternet.org/2016/01/07/parents-teens-and-digital-monitoring/.

⑤Nick Wingfield,Should You Spy on Your Kids?The New York Times,NOV.9,2016.

⑥Pew research center:Parents,Teens and Digital Monitoring,http://www.pewinternet.org/2016/01/07/parents-teens-and-digital-monitoring/.

⑦Pew research center:Parents,Teens and Digital Monitoring,http://www.pewinternet.org/2016/01/07/parents-teens-and-digital-monitoring/.

參考文献:

[1]魏南江,孔祥静,唐承群.中小学生网络媒介素养及其教育现状的调查——以江苏省17所中小学为例[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8(4).

(作者为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American University访问学者)

编校:张红玲

猜你喜欢

美国青少年
青少年发明家
当代美国恐怖影片中的哥特元素
美国商业银行衍生品业务的特点分析
美国黑人影片中的文化认同焦虑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关爱青少年的“三个一”
暖其行 正其行 22 名“五老”与30 名失足青少年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