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

2017-05-10李开国

速读·下旬 2016年9期
关键词:初中物理学习兴趣有效性

李开国

摘 要:初中物理是一门对逻辑性和实践性要求较高的自然学科。学校开设这门学科旨在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等各项基本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增强学生未来的社会适应性。

关键词:学习兴趣;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学策略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采用单一的教学模式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完全忽视学生的课堂感受,从而使学生极度缺乏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为此本文针对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具体策略进行简要分析。

一、巧创情境法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很难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也很难得以提升。巧创情境法则是指利用多媒体技术或其他手段将课本上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立体的多维图像或者生动形象的故事实例,通过具体的实例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认知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得学生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主动学习,从而达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例如:在学习《运动和力》相关内容时,由于力是一个抽象的概念,现实生活中也难以察觉。这时教师如果在讲台上单纯地讲解相应的知识点,学生不仅很难理解,造成课堂效率不高的问题,还有可能营造出枯燥乏味的课堂气氛,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相反,教师可以在上课前先提出:“为什么瀑布水会向下流?”“骑自行车时刹车为什么就会停车?”以及“蹦床运动员是怎样在蹦床上完成一些列优美的动作?”等问题,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不仅可以营造出自由的课堂氛围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对即将学习的知识产生初步印象,便于教师后续教学的顺利进行,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小组合作法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处于主动位置,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教师不重视学生的课堂感受,往往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这不仅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还有可能使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为此,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采用新型的教学手法,以学生为教学中心,增强教学过程中的趣味性和交互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小组合作法则是将学生变被动为主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学习《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教师便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让每个小组利用实验来自主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通过不断改变凸透镜、蜡烛、光屏之间的距离,观察蜡烛在光屏上成像的大小以及虚实。通过大量实验,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正确性,从而得到正确的成像规律。在小组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则可以在一旁观察学生的实验情况,适时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当小组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展示小组讨论的成果。在当所有小组展示完成后,教师依据每个小组的汇报结果,针对各个小组给予评价,对表现优秀的小组进行表扬,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三、游戏互动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推进与深入,现代课堂对学生主导地位的重视程度逐渐加深。而游戏互动法恰恰是以学生为教学中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要教学目的,通过游戏的方式带动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的学习中去。利用游戏来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那么课堂教学效率便自然而然地得以提升。但是教师在采用游戏互动的教学方式时,应注意游戏与课堂内容的衔接性,采用合适的游戏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力》相关内容时,本章节的教学大纲是让学生学会分析力。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可以采用游戏互动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游戏中掌握相关知识,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例举实际生活中涉及到力的实例与“击鼓传花”的游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教师转身背对着学生倒数十秒钟,学生之间则通过互相传递“纸花”,教师在数到零时,手里拿有“纸花”的学生则站起来通过抽签的方式对某种力进行举例。采用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使学生在宽松的课堂氛围中掌握相关知识点,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四、实验辅助教学法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学是一种培养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好方法。学生通过自身操作实验步骤,一方面激发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学习热情,提高自身的物理实验能力。在另一方面学生通过物理实验的实际操作,使自身的物理知识水平达到新的高峰。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学生在上物理实验课的时候,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由原本的主导者转变成协助者的角色,让学生自己独立操作完成实验,这样才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提高自身的物理实验水平。

例如学生在做“测量水的密度”这个物理实验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物理实验课堂上独自完成以下操作:

(1)用天平稱量一个盛有适量水的烧杯,记录其质量。

(2)将烧杯中的水全部倒入量程合适的量筒中,记录水的体积。

(3)用天平称量空烧杯的质量,记录烧杯的质量。

(4)套用相关公式,算出水的密度。

学生在独自操作实验器材得出实验结论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同时提高了自身的物理实验能力,有利于教师课堂效率的提高。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来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这仍需要广大一线教师不断探索研究全新的教学模式,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做贡献。

参考文献:

[1]马胜华.实现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1(07).

[2]熊书满.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1(03).

[3]尹姗姗.小议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的整合[J].中国科技信息,2010(18).

猜你喜欢

初中物理学习兴趣有效性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