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情感态度上培养和激发农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2017-05-10吴洁

速读·下旬 2016年9期
关键词:英语学习兴趣情感态度农村学生

吴洁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所谓兴趣是人的意识对一定客体的内在趋向性和内在选择性,这种趋向性和选择性能够使人排除一切障碍,去探索实现。学习中的兴趣如同化学反应中的催化剂,能促进学生集中精力、积极生动地不断探索,不断进击,尽快达到学习目标的速度。特别对于学生来说,对一件事,一个物体产生兴趣时,才会充分调动各种智力因素,迫不及待的去了解、掌握它。然而农村学生在学习英语时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困惑:生活中很少有机会接触到英语,学生感到新鲜,学习兴趣也比较高。但是,随着词汇的大量增加和教材难度的不断加深,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会不断降温,甚至会产生畏惧情绪,完全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兴趣是推动学习英语的强大的内在动力。因此,兴趣的培养对学好英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农村学生;情感态度;英语学习兴趣

在新课程标准下的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和保持学生较浓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运用情境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歌谣、歌曲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竞争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玩中学,在游戏中学有所得,通过各种各样的游戏巩固学生学习英语的乐趣;多表扬鼓励,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建立新型师生关系,重视师生情感交流,能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一、建立新型师生关系,重视师生情感交流

教育学家布鲁纳认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课堂上,教师的情绪对学生的热情和兴趣有很大的影响。良好的能够感染和引导学生,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信心,有利于建立民主、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更有利于营造愉悦、和谐的学习氛围。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用良好的情绪去感染学生。

农村孩子大多比较顽皮,他们无所顾忌、敢想敢说、好动,求新求异的愿望强烈。因此,我们必须因势利导,不要为了盲目追求课堂纪律打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上课时,教师尽可能多地用抑扬顿挫、语调丰富、风趣幽默、充满诱因或悬念的语言,并配以丰富的表情和手势来组织课堂教学,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开放宽松的教学环境。在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可以使学生们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自然就敢用英语大胆发言,积极思维,不断产生学习英语和施展能力的兴趣。新教材中有很多内容都涉及到学生熟悉的生活,因此我们应适当地把教室变成他们的活动场所,让他们自由地施展个性,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学习内驱力自然逐步增强。

二、创造一个氛围良好的学习环境

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总是教师“一言堂”,课堂上教师总是向学生灌输,学生始终处于消极、被动的学习地位,没有什么轻松、愉快而言,因而也就无兴趣可谈。即使那些认真学习的学生,也无非把自己当作知识的记忆器,为分数不得已而为之。但就多数而言,由于不感兴趣也就逐渐放弃英语学习,从而导至“两极分化”,教学质量不佳。课堂环境如何,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极大,教师的责任在于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师要以满腔的热情,全心地投入课堂教学,仪表要洒脱,精神要饱满,表情要轻松愉快,目光要亲切,态度要和蔼,举止要大方、文雅,言吐要简洁,语言要纯正、地道、流利,书法要规范、漂亮,版面设计要合理醒目等。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还要特别注意利用上课的前十来分钟创造出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Warming up),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尽可能多的师生互动,打破传统课堂上有的严肃拘谨的氛围。

(一)要尽量给学生创造表现自我的机会

学生都好表现自己,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比如,在语言材料的巩固操练阶段,让学生轮流起来领读,充当“小老师”;把学过的单词编成故事讲给大家听;让学生自由搭伴轮流上台表演对话等。通过这些活动,不但能够满足学生喜爱表现的心理,同时,还能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愉快的心境中理解、巩固、活用所学的语言教材。

(二)要分层次教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差异的,有的能力强,有的能力弱,有的反应快,有的反应慢。因此,教师在设置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比如,在教新词时,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就要求他们自己先试试拼读,拼读正确后,就让他们当“小老师”教全班读。给他们充分显示自己的机会,体验成功的快乐。对于基础差些的学生,只要他们能模仿正确就行了。同时还要竖起拇指,真诚热情地对他们说一声“Very good!”,以示对他们“劳动成果”的肯定,让他们有一种成功的满足感。在组织学生表演时,对于能力强的学生就让他们自编对话表演,稍差一点的就要求他们按照所学的对话表演,再差一点的只要求他们能说出对话中的主要句型,或者能唱含有相关句型的英语歌曲就行了。这样一来,各个层面的学生都有了获得成功的满足感,而这种成功的满足感无疑会变成学生学习英语的持久的内在动力。

三、注重“以人为本”,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过去的教学常常强调教师的主导性而把学生单纯地视为教育对象,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的头脑看作是可以填充知识的容器,忽视教学特点,无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应把小学生看作是具有成长潜能的生命体,其内部蕴藏着主体发展的机制,认识到教学的目的在于开发学生的潜力,驱动其主体的发展机制,使之成长、成熟。“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教育界越来越深入人心。在教育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已成为广大教师所热衷的教学方法。母语习得研究及外语学习研究均证实:外语教学中的重点不再应该是“我们该教些什么”,而应是“我们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创造这些條件”。新课程标准强调的是学生“能干什么”,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

四、总结

英语学习,兴趣为先。学生语言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英语学习兴趣的程度。很难想象失去了兴趣还能怎样培养交际能力。作为农村英语教师,一方面要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并使他们掌握技能,另一方面要利用各种方法培养和保持学生对这一学科的兴趣,只要我们老师不断学习新标准,摸索教法学法,用理念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感悟真理,农村学生也能学好英语。这样才能真正把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落到实处,为我们农村英语教育添砖加瓦,为农村教育做出自己的贡献。

猜你喜欢

英语学习兴趣情感态度农村学生
2016年重庆中考语文试卷简评
高中体育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落实
当农村孩子遇到语文导学案
小组合作竞争激励机制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实践
对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