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妙运用无意识记忆教学切实减轻学生负担

2017-05-10胡国清

速读·下旬 2016年9期

胡国清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之中,追求的是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学生的能力培养放到首位,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同时减轻学生的负担也是作为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利用无意识教学方法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减轻学生的负担,并且加强教学的教学质量,提高数学教学的教学效率。本文主要通过对于目前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且对于减轻学生负担方面提出了几点意见建议,以期能够在减轻学生负担方面起到一定的效果。

关键词:无意识记忆;减轻;负担

一、目前的状况

前些日子,我与一些老师交流,了解到一些老师把背书作为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监督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比如,低段背加法表,减法表,乘法口诀表,高段就背勾出的概念,总结的法则,规律等。如因数,质因数,分解质因数。低段乘法口诀表背起还顺口一些,像一年级背加法、减法表就有一定困难了,它既不顺口,大多小学生也抓不住规律。一年级的农村留守儿童学习很多处于无人监督的状态,回家没有读,到学校来背不到,时间长了就容易受到老师的严厉批评,学生也受到心理煎熬,折腾,学生的负担委实不轻。乘法口诀有的班留了很多学生来背,有的背了很久都没有背到,有的在4、5年级了都还没有背到乘法口诀。高段的概念就多,学生记不住,也容易混淆,今天背到了,过一段时间就忘记了。

另外就是教师对于学生的认知程度把握得不到位,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考虑学生的认知程度,不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来处理教材进行教学而是以自己的意志出发进行教学,教学活动严重脱离实际,重点难点处理不当,这也会造成学生的负担加重。最后一点就是教师教学的方法不当,教师受到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及中国应试教学的影响,普遍使用“填鸭式”教学,不注重学生的治理开发,而是认为“熟能生巧”,使用题海战术,有的教师更甚只重视作业而不重视作业的质量,从而不仅耗费了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教学效果也不显著,结果事倍功半。以上都是造成学生课业负担比较重的根本因素。

二、怎样减轻学生的负担

针对于以上几种问题,根据我多年从事的教学经验,从实践中得到的一些方法,愿意和大家一起交谈、分享,以引来更多的金石之言。

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加减法对一些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已经能够进行熟练的计算了,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还不会计算,特别是农村的留守儿童,所以必须高度重视,认真教学,细心辅导。得数是几的加减法算式写在黑板上使学生有直观的感觉,把每天教学的内容采用多种方式读算式。比如齐读、分小组读,男、女生分别读,个别学生读等等,然后每天早读用2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抢答,上课之前用1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抢答,抢答得快的给予表扬,学生既有了浓厚的兴趣,又受到了老师的赞许,同时也熟悉了算式及其结果。这样就根本用不着去背加减法口诀表了,20以内的加减法也是如此教学,在课堂上就让学生熟悉了,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另外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的使用语言来鼓励他们,而不是讽刺和挖苦学生,在学生听到教师鼓励的话语时,不自觉地就会树立起自信心,有了想要学会学好的信念。

又如教学乘法口诀。可能没有人会说乘法口诀不背,背肯定要背,但要让学生在无意识之中背,不能让乘法口诀成为学生的学习负担。在教学了“一”的乘法口诀后要求学生背,学生觉得太好背了,于是很快记住了,第二天教学“二”的乘法口诀之前,先查问:“同学们你们背得‘一的乘法口诀了吗?请举手。”同学们很自信,骄傲的举起了手。这时候老师表扬他们几句,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下一段知识的兴趣,这时候提出今天的要求及这一段时间的学习要求:即看谁当天教的乘法口诀谁最先背下来,并和前面教的乘法口诀进行以便连贯的背诵。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被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直到最后你的乘法口诀教学完成之后,乘法口诀学生也就全部会背了,也根本不需要单独列出来进行背诵。学生不仅在无意识之中就背完了乘法口诀,同时也减轻了他们的负担。

教学加减法法则或乘除法法则,我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先把重难点分解成原来的旧知识让学生做,重温做过的法则,然后创设生活情景,在生活情景中完成教学任务。接着选择几个学生起来回答你是怎么做的,记录下来,然后归纳出法则。有的学生可能不善于表达,但是当看到有的同学回答得井井有条,他也会模仿着去表达完整。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归纳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对学生的成长有诸多的益处。然后再集体的朗读两遍,对照计算过程和同学们一起复述法则,这样学生就在无意识中掌握了计算法则,同时也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五年级的数学概念多如繁星,如果不把这些概念分析清楚他们的外延与内涵,学生就记不住,容易混淆。比如数学中归纳法与综合法的教学,你就应该找到学生容易记住的地方来学习归纳法与综合法。记住归纳法是根据已知条件去解决问题,综合法是从问题需要什么条件,要学会用两种方法去分析,这样才能把条件问题分析透,有利于解决问题。

当然,还有很多在教学活动中的实践方法,我这里就不一一交流了。

三、教学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理发育特征以及记忆特征

总之,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记忆发展规律,充分利用有意识记忆和无意识记忆的规律极其相互转换,利用好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學习兴趣,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是完全能够达到目的的。小学生的记忆力是从无意识到有意识的发展,小学生没有升学压力,玩心正旺,所以我们不要去责怪这些孩子贪玩,要让学生在40分钟内掌握所学内容,给小学生留出玩耍的时间和空间,锻炼他们的身体,开发他们的智力,这应该成为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奋斗的目标。让学生“不求甚解、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要克服,使学生不厌学,乐学,终身学。

参考文献:

[1]周见蔧.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对策[J].好家长,2015(11).

[2]吴雪峰.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探讨[J].科技信息,2011(20).

[3]李婉艺.新课改背景下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的对策研究[J].智富时代,2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