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探讨

2017-05-10李波

速读·下旬 2016年9期
关键词:实践操作

李波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普遍感到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即老师讲得声嘶力竭,费尽心思备课,可学生们成绩却不理想。

关键词:转变角色;实践操作;数学氛围;研究学习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普遍感到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即老师讲得声嘶力竭,费尽心思备课,可学生们成绩却不理想。表现在课堂上,学生们发言不积极,思维呆滞;更甚者,心也飞出教室,或,捣乱课堂。如何才能吸引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最大化地达到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很有必要探究一下。

一、做到真正的转变教师角色

数学教学中,我们的一些数学老师还在采用老一套的教学方式,即把自己当成了主角,把学生看成是配角。现在的学生,思维活跃,他们也不甘于只是听,他们有强烈的表达欲望。我们应该给他们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转换角色,老师只是学生学习的辅导者和合作者。不要怕掉了你老师的身价。有一个老师,他把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都让给学生去探讨,与学生们做朋友,学生可以和他为了某个数学题而争执,他鼓励学生与他争执。持老式教学法的老师一定会以为这个老师掉价了,其实不然,这个老师反而得到了学生的尊重,学生们尊重老师的平易近人,尊重老师的虚怀若谷,当争执的结果证明是学生错了的时候,学生更是感叹老师的学富五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转换角色了,除了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外,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大有裨益。角色的转换,营造出了一种平等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此“和谐”的背景下,学生们都愿意放下“包袱”轻装前进,表现在教学活动中,那就是主动地去探讨,主动发言,多角度地去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学生有了主动学习的意识,他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辨析能力,综合能力也就能发展了!

二、把实践操作贯穿于数学课堂

操作不是单纯的身体动作,而与大脑的思维活动紧密联系着的。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让学生通过观察,触摸,数一数长方体有几个面,学生用多种方法数出长方体有6个面。这时,老师追问:“为了不重复也不遗漏可以怎样数呢?”“逼”着学生思考,最后得出数面的一般方法是上面和下面、前面和后面、左面和右面共有6个面。学生認识什么是相对面后,再引导观察比较长方体相对的两个面,你发现了什么?再一次“逼”着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有的用手摸一摸,有的用直尺量,有的把两块一样的长方体拼在一起,有的把长方体相对的面沿着外框画在纸上比较等。通过动手实际操作初步感知相对的面的大小、形状一样。接着,教师用取下长方体相对面的方法验证大小、形状一样。通过一系列操作、观察、思考,使学生认识长方体有6个面,相对面的大小、形状一样。

三、加强对主动学习氛围的营造

小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他们对一切事物都有新奇感。抓住他们的这一心理特征,创造自主学习的气氛,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是紧密的,生活中的数学比比皆是。譬如计算单价与总价,教师就可以把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可以问学生:你和妈妈去买过东西吗?你们买了多少,单价是多少,总共付了多少钱?如此与生活联系,学生一下地就来了兴趣,这是他们自己的事啊。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就为学生创造了一个“买东西”的氛围,由于是学生亲身参与的事,他们对老师提出的问题都能主动回答,争先回答。为学生创造主动学习氛围的方法还很多,学生对动画中的人物感兴趣,教师就可以适当地掺杂动画教学。有个老师用动画中的角色来代替数字,这就是一种创新,整堂课上,学生都兴趣盎然。

四、给予学生一定的成就感

学生主动参与了学习,他们主动学习的结果,他们都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认可。在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对他们的观点给予中肯的,适当的评价。如果学生回答对了,老师可以说:“你真棒!”或者鼓励全班同学送给他掌声。如果学生提出的观点超乎寻常,且是对的,教师的鼓励可以再来得高一点:“相信未来科学发展上那颗最亮的皇冠珍珠属于你!”对主动学习了的差生的鼓励,更要讲究鼓励的方式。可以用:“为你的精彩自豪!”或者:“相信你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五、精心设计教学情景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单调呆板的教学方法只会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上课时索然无味。尽管教师花了不少力气,也只会“事倍功半”。而灵活生动的教学方法,可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认真钻研,选择适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不管是导入新课,还是教学过程中都要结合实际,提出引人入胜的问题,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如在圆的基本性质的教学中,可以设问如下,“你见过圆形的东西吗?”“轮子是什么形状的?”“为什么要把车轮做成圆形而不做成椭圆形(鸡蛋形)?”“做成三角形或四边形又怎样?”学生对这一连串的问题很感兴趣,“心欲求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为了找到答案,学习进入积极状态,思维最活跃。

六、数学课堂应该以“研究性学习”为主

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开展研究性学习,需要学生广泛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有利于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比如在学习统计这一知识时,让学生观察身边发生的事情:你们班最喜欢会吃什么水果的人最多?课前布置学生去询问,调查,记录,并进行统计出来。课内汇报结果,对统计好的给以鼓励,并指出身边的许多事都可以应用统计知识,看谁能有新的发现?这样学生有了探究的兴趣,课后可以布置统计出每组交作业的人数,每班做广播操的人数等。这样把统计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使学生体会到从数学角度研究日常生活问题的过程,从而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提高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效果,就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数学,思维得到开阔,逻辑思考能力得到长足发展,创造能力“与众不同”,并能用书本中的知识去解决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与数学有关的问题。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我们数学教师除了需要有一颗尽职尽责的心和奉献精神,还必须有开阔的视野,丰富的经过验证的教育理论,以及自己独创的行之有效的科学教学法。

猜你喜欢

实践操作
在电类实践操作课程中对士官学员安全及规范操作意识的培养
理论引领,实践操作,反思提升
创新思维培养之我见
以实践操作感悟数学
把握教材内涵,发展数学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