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产业结构变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2017-05-10何品帆

商场现代化 2017年7期
关键词:产业结构经济增长

摘 要: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是一对重要的经济学术语。产业结构是社会生产大分工的必然产物之一,其变化和发展直接影响着经济增长的速度和方向,而这种经济增长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又必然反作用于产业结构,实现对产业结构的再次优化。本文通过对产业结构相关理论的研究和分析,总结影响产业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辩证分析产业结构变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关键词:产业结构;经济增长;社会分工;GDP

一、前言

产业经济学中强调结构因素是影响国家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变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必然要经历其产业结构上的重大演变。基于产业经济学对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进行充分的研究和分析,对于掌握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预测未来经济发展方向以及制定经济政策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十分密切,产业结构变化可以推动经济总量持续稳定的增长,而经济总量的增长也会对产业结构形成需求刺激,促使产业结构发生进一步的变化。在国家经济发展上,适度调整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结构的升级,对于国民经济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产业结构的相关理论研究

1.产业结构的基本理论分析

产业作为社会生产大分工的必然产物,随着社会分工的变革而演变发展。恩格斯时代之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使社会分工不断深化,产业的内涵不断扩展和外延,其内容不断被补充。目前产业的范畴包括了所有具有投入产出活动的部门在生产与流通领域的相关生产经营活动,其中包括物质生產部门与非物质生产部门的一切生产、流通和服务活动。我们所说的产业结构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狭义的产业结构理论,单从质的角度来分析,产业结构反映了各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具体分布,揭示了产业主导部门不断更替的客观规律,以及内在结构效益等;二是广义产业结构理论,即从量的角度来分析,产业结构反映了国民经济中各种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以及每一个产业内部各因素的比例,以此构成产业关联理论。

2.产业结构变动的理论研究与探讨

贝恩作为产业组织理论的创始人,认为研究产业结构应建立在同一个产业的不同企业之间,通过对这些企业关系的研究来分析该产业结构的变动规律。贝恩对产业结构研究提出了两个方向:一是要关注产业之间的技术联系,研究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产业结构变化规律,对产业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二是要关注不同产业之间投入和产出的比例结构,重点分析这种比例结构的变化规律。罗斯托学者则主张从行业与行业之间的关系上研究产业结构,他也认为产业结构变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因各产业技术进步的速度和技术层面的吸收转化能力上存在差异,造成不同产业增速的差异,进而改变产业结构;二是在某一国家的不同发展阶段,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不同的主导产业来推动国家发展。笔者认为,我们分析产业结构变动,可以从国民人均收入的视角与分工和技术视角两个方面进行探讨。英国学界从基于国民人均收入的视角认为,收入从农业、制造业、商业依次递增,收入差距驱使劳动力从农业向制造业和商业流动,该研究对劳动力的转移做出了形象准确的描述,但其未能深入分析人均国民收入变动和结构变动的关系。美国学界在此基础上,通过统计分析大量数据资料,从部门产值结构对人均国民收入和结构变动的关系进行了深刻透彻的考察。通过建立一般均衡的结构变化模型,对产业结构变化中的主要变量进行考察,构建出GDP市场占有率模型,得到了产业结构在经济增长过程中随着国民人均收入增加而引发的劳动力比重变化,对产业结构变化规律的影响。亚当斯密基于分工和技术视角,则认为产业结构的变化和发展是一个分工演化过程,即产业结构变化是产业分工演化的结果,他强调分工对产业结构演变的巨大推动作用,认为企业的存在是为了获取规模经济利益,而分工降低了企业成本,因此单个企业的成长与分工程度呈现正相关的趋势。

三、产业结构演变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

1.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分析

目前我国对产业结构演变的研究相对较少,20世纪3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对就业人口在产业结构分布中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国民人均收入随着经济的发展而逐渐提高,劳动力由第一产业逐级向第二、三产业进行转移。美国经济学界也认为经济的持续发展必然带来产业结构的调整。查阅资料,笔者认为美国学界对产业结构变化的划分较为科学:前工业化阶段,工业化阶段,后工业化阶段。其中,前工业化阶段即初级产品生产阶段,农业在该阶段占据统治地位,产品附加值大部分体现在农业上,因此国民经济的总体增速缓慢;到了工业化阶段,主要包括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层级,此时的经济中心开始从初级农业产品的生产专项制造行业,制造业对经济增长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重要变化;后工业化阶段则呈现出各项生产要素投入的综合贡献减少的情况,伴随着人口增长速度的减缓,资本比重也开始下降,这些都是该阶段的显著特征。

2.影响产业结构演变的主要因素分析

产业结构演变的影响因素较多,具体包括生产要素、技术进步、国内及国际市场资源配置、劳动者生产技术熟练程度、消费者需求等。下面,从供给、需求、对外经济关系及制度和政策等四个方面对产业结构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第一,供给因素对产业结构演变的影响。

对于任何一个产业而言,供给都来源于生产。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在生产中通过劳动力将资本和土地等生产要素进行组合,生产出社会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学界在对生产进行研究时,通常利用总生产函数这一数学分析工具,以技术水平、劳动力、资本投入作为变量因素,对总产量进行综合表达。研究表明,在自然资源一定的情况下,社会总产量往往取决于劳动力、资本的投入以及技术水平等。劳动力对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变化的影响包括量和质两个方面的内容,充足的劳动力能够直接促进产业发展,改良产业结构,而劳动力缺乏将会阻碍产业结构的优化。资本投入多,就会促进经济增长,有利于产业结构的提升。技术因素是对劳动力及资本等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保障。

第二,需求因素对产业结构演变的影响。

整体上,需求因素包括个人消费、私人投资和政府需求。其中,个人消费的结构及总水平是由国民平均收入水平决定的,消费支出总体水平和消费结构又会促进产业结构的变化,影响经济发展。投资是对市场需求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而且将会形成新的生产力,进一步增加供给能力,在产业结构和市场份额中起到催化剂作用。政府的需求最重要的是经济的增长和人民收入的提高,这种需求反映在市场经济的每一个细节中。

第三,对外经济关系对产业结构演变的影响。

国际投资与贸易对供给和需求具有重要的影响,这说明对外经济关系也会间接影响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国际贸易是突破区域资源限制的重要途径,使一个国家或地区取得自身供给不足或不生产的产品,同时还有助于对外销售国内产品过大的产品。根据古典经济学理论,国际贸易对于促进世界资源的优化配置,加速生产专业化,影响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都具有显著的作用。

第四,制度和政策对产业结构演变的影响。

经济发展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内进行的,因此就必须建立在一系列的政治和经济制度上,符合必要的经济政策和規律。制度建设和政策的制定对经济发展的快慢和产业结构变化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四、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的辩证关系探讨

现代经济增长实质上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的过程,因此说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存在一定的辩证关系,这种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产业结构变动对于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国内学者樊元、惠树鹏通过向量自回归模型,对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产业结构变动是引起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并且认为产业结构变动对地区经济增长趋势的拉动作用具有显著的长期性特征。周英章、蒋振声运用协整检验模型得出结论产业结构变动是影响经济增长的显著原因,产业结构变动对于经济增长具有非常明显的影响。

第二,经济增长对于产业结构变动具有明显的反作用。

国内研究者采用多元回归模型对辽宁省的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进行综合分析,研究表明该省经济增长对其省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辽宁省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来对经济增长进行响应和反馈,调整后的产业新结构又及时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这样就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系统。可以说,经济增长是推动辽宁省产业结构变革的重要原因。

第三,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之间具有一定的互动作用。

白孝忠通过定性分析地区产业结构转换与经济增长相关性,总结出我国地区产业结构变动和世纪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同互动关系。研究表明,经济总量的增长依赖于产业结构的转变,而总量增长又会改变产业结构。结果显示,当经济总量增长较高时,产业结构转变速度也快;而产业结构变化频率高时,经济总量的增速也较大。

对于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不同学者之间多有着诸多不同的见解,主要是因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指标不同,因此在结论上也会存在相应的不一致。通过对上述理论的研究,结合我国市场经济实践经验,对我国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辩证关系进行总结:我国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同样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而且产业结构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增长,但是,对于我国而言,市场对资源配置上不能够充分发挥主导调节作用,国内产业结构变动基本上是政府决策调整的结果,因此我国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影响但不决定产业结构的变动。

五、结束语

产业结构升级能够促使经济的快速稳定增长,尤其是在非均衡条件下的结构升级,必然对经济增长起到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加快产业结构升级,促进结构的优化和质量、效益的提高,是解决经济结构矛盾、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不高的有效措施。加快产业结构升级的目标,一方面要合理配置资源,充分发挥生产要素的作用,实现产业结构合理化,均衡产业之间及产业内部的各种关系;一方面还要实现产业结构高级化,提升产业层次和技术水平,提高产业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王俊豪.产业经济学[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刘志彪,安同良.中国产业结构演变与经济增长[J].南京社会科学,2002(1).

[3]朱慧明,韩玉启.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运筹与管理,2003(2).

作者简介:何品帆(1973- ),男,四川南充,讲师,大学本科,南充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经济学

猜你喜欢

产业结构经济增长
私募股权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西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的作用
城镇化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研究
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差异研究
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差异研究
基于物流经济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反腐与经济增长
人口结构与中国经济增长的经济分析
碳排放、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