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途径研究

2017-05-10高光琪许晓辉

速读·下旬 2016年9期
关键词:融合途径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高光琪+许晓辉

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价值巨大,高校应引入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使大学生更好地成长成才。

关键词: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融合途径

一、引言

思想政治教育从小学到大学伴随着每个少年成长,“立德树人”是国家对高校提出的根本任务和要求,但长期以来以学习成绩为主导的价值取向和衡量标准,忽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和传承,从而导致:其一,学生价值规范和行为方式的养成教育的部分缺失,大学要重补中小学的养成教育,本应流淌在血液里的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和民族精神没有得到好的传承;其二,思想政治教育在很大层面上流于形式或未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忽视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考量或考核标准单一和指标体系不完善;其三,未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系统。

高校对于学生的教育不应该仅是知识、技能方面的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也应是重中之重。而我国传统文化是当前我国社会道德观的奠定基础,因此笔者认为把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合,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二、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缺失原因

目前在高校中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认识不足具体有以下几点:第一,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缺乏了解。例如我国如今所提倡的“和谐社会”概念,不仅是执政党提出的概念,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对于制度、道德、自然等的理解,很多大学生对此缺乏认识。第二,大学生对于传统美德缺乏继承。中华民族有很多传统美德是值得继承和发扬的,但是如今很多大学生对此不屑一顾,例如传统的孝道、师道等不受学生重视,学生反而宣传个人主义,这与我国传统道德和社会主义价值观相违背。第三,大学生缺乏对传统文化价值的认识。有些大学生认为我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精神是违背的,所以弃之如撇履。

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认识不足的原因有很多,通过调研认为其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种:第一,历史原因。我国近代受了百年屈辱,由于这一阶段的存在,而大学生认为百年屈辱的产生是由于中华民族文化不如西方现代化文化。第二,文化大革命的“除四旧”活动否认了传统文化,使我国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存在断层,使人们头脑中认为传统文化无用,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缺乏深刻的认识。第三,西方文化的冲击。全球化脚步加快,西方文化大量涌入我国,并不断的渗透和侵袭,使大学生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认同西方价值观而否定我国传统文化。第四,网络快餐文化对于传统文化的冲击。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人类已经离不开网络,这就导致传统文化受到了网络文化的冲击。第五,我国现行教育体系过于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传递,忽视了对于传统文化进行教育,于是无法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

三、传统文化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途径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我国的瑰宝,应该在大学思想教育中加入更多的传统文化教育,一方面能够提升大学生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深刻认识,另一方面传统文化中带有道德性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正确的提高,对于三观的建立都是大有裨益的,笔者认为应该从多方面共同入手,使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中。

第一,营造大学生生活、成长的健康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外部环境,尤其是我国大学越来越开放的今天,社会上各种思潮、热点不断的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于是健康的社会环境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更加重要。那么为了让大学生更加的了解传统文化,应该在思想政治教育时多引用传统文化内容,还可以用介绍传统文化、传统道德的纪录片来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对学生进行考核时,也应该增加传统知识占试卷中的比重。

第二,聯合家庭教育,鼓励家长在家庭中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融入传统文化教育。家庭是社会发展的基本组成部分,每个人的成长、道德修养最大的影响因素就是家庭因素。科技的发展,使大学生能够利用各种通讯手段与父母进行联系,所以家庭对于大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高校辅导员可以通过和家长沟通,提高家长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并潜移默化的影响给学生。

第三,良好的校园环境给予大学生正确的思想政治指导。校园文化对于高校内学生影响都是巨大的,可以在校园中多开始关于传统文化的讲座、社团等文化内容,在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中也可以纳入思想政治教育。让传统文化更好的起到立德的作用。

第四,正确引导学生学习传统文化。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由正确的方式并能够正确引导,让大学生意识到专业知识和技能固然十分重要,但是道德、文化和思想政治等多方面软实力也十分重要。高校可以开始专门的传统文化选修课来教导学生,一方面让学生更加了解传统文化,另一方面通过课程潜移默化的对学生的思想政治产生影响,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可以在特定的节日,例如清明、重阳等中国传统节日与城市传统文化、抗战文化相结合,达到既弘扬了传统文化,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第五,通过建设高校的制度来保障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长效发展。将传统文化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应由制度对其进行保障,使其能够得到学校的支持,从而开展的顺利、健康、有序。

第六,加强对辅导员老师进行传统文化方面的培训,让其将传统文化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来。高校辅导员老师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线工作者,辅导员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到传统文化的美丽和魅力,才能将其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的融合,从而无缝的教育给大学生。

参考文献:

[1]周晓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研究,高教学刊,2015(08).

[2]张健.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中国报业,2013(07).

作者简介:

高光琪(1977—),男,硕士,讲师,河北地质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学工部主任,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研究。

许晓辉(1976—),女,硕士,副教授,河北地质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党总支书记,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研究。

课题信息: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基于生态论视角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模式研究(HB16JY019).

猜你喜欢

融合途径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广播电视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探究
孝文化与现代法律融合的途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