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教师领导力与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的双向关系

2017-05-10高磊

速读·下旬 2016年9期
关键词:能动性自主性领导力

高磊

詹姆斯·麦格雷戈·伯恩斯在其著作《领导论》中声称:“领导是地球上见得最多却对其认知最少的现象。”而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由于“领导”通常是属于少数精英分子的能力,“二八”定律中就包含精英领导大众的含义。但是伴随着技术的革新以及社会信息的普及变化,领导力也呈现了由精英化向大众化发展的趋势。教师群体即是这一趋势的最好见证,从最初的“领导特质”“领导特殊论”到综合分析的领导力学说,普通人的“领导潜能”逐渐被认可。教师领导力更是建立在领导潜力广泛分布于群体成员中的假设,要讨论教师领导力与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关系,首先就需要对这两个概念加以明确。那么具体什么是教师领导力,什么是学生主体性呢?

首先,教师领导力在学界并无统一的概念,但是从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是英国学者阿尔玛·哈里斯的概念,即:“不论教师是否具有正式的职位或者职务,教师都能够自如的发挥其能动作用。”而其实际表现则有很多情况,结合教师的特点一般分为在课堂内与课堂外两种。教师在课堂上的领导力主要体现在教师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充分发挥其平日教学工作中积淀的课程领导智慧,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并在课堂管理中投入自己的情感与管理智慧,实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这就是教师领导力的实际体现。而在课堂之外,则是依靠自己的人生经验,结合社会实践的经历告诉学生应该做到与习得的知识。当然,这只是其在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层面。在教师课外的领导力体现中,还包括其与同事之间的关系等。本文主要为了回答其与学生主体性之间的关系,因此重点在其与学生的关系上。

其次是什么是学生的主体性?通俗的简单解释就是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即在学习中,在涉及到师生关系的层面表现出的主动性与自我意识。而根据相关领域的专业分析,学生主体性是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处理同外部世界及自我的关系时所表现出的功能特征,具体表现为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其中重点体现在一下几个层面,即“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前者主要是对于学生的主体性作了一个范围上的界定,这个界定确定了其既不是外延无限扩张到生活中,也不是与教师以及教学活动毫无关系。而是保证这是一个可以与教师领导力在同一平台上进行讨论的问题。后者则是关于“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的分析。自主性,即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己可以主动地支配自己的行为,并做到自觉,自发的一些行为。综上,学生的主体性就是其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特征的主观能动性。

明确了最基本的定义,回到需要讨论的问题上来,即教学的教师领导力与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是否有矛盾。

实际上教师领导力与学习主体性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矛盾”的关系,只是如果忽视其中的一方或者简单的不做协调,确实会感觉这两者是充满矛盾的。一方面是教师希望树立的领导力(通俗理解中很容易与权威相混淆),而这一地位的确立就需要一个相对高度,很多情况下老师由于不能很好的处理与学生的关系,机械的希望维持自己所谓的领导力,往往达不到良好的效果。在一种情况下,老师由于过于强调自己的权威与领导力,对于学生的态度更像是一种上下级的压迫关系,使得班级变成了一种高压统治,这显然不是良性的关系。但是在另一种情况下,老师由于过于强调与学生的平等,朋友关系,又被学生欺侮,失去了作为老师的最基本价值。而学生如果处理不好这层关系同样会失去良好的学习体验。在案例一中,学生的自我主观能动性被教师的领导力所压制,严重制约了学生发挥主体性自主学习的能力,而案例二中,学生由于走向了另一个极端,由发挥自己主动性变成了过度的放纵自由。通过两种极端情况的对比就会发现,不协调好教师领导力与学习主体性的话双方均无法开展正常的教学活动。不过同时发现了另一个问题,即两者之间往往是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如何解决彼此势力的不平衡就变成了如何在力量对比上找到一个平衡点。只要顺利的找到这样的一个平衡点就可以解决上述问题,同时论证出两者之间并不是简单的矛盾关系。

这需要理顺两者的关系,其一,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实际上对于教师的领导力有一定的依赖,学生学习的特点有自主性,创造性,而这些不可能是独立存在的,必须依附于一定的教学形式,而这样的教学形式就需要教师通过自身的领导力呈现给学生,所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需要教师领导力的呈现。

其二,教师的领导力需要通过学生的主体性加以体现。教学活动是双向的过程,不存在单独的教与单独的学,因此教师的领导力在教学中要想能够很好的呈现,需要学生的配合,即在教师的教学与指导中,学生的自我主体意识在不断加强后产生了一定的独特想法,这种独立的能动性既可以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又可以作为一种对他们的思维反哺。在学生主体性进步的过程中促进教师领导力的强化。这实际上就是一种良性的互利关系。

最后,两者的关系实际上是一种合理的共生关系,教师与学生在本质上是平等的,在合理的领导力与主体性关系中非但不会有过多的矛盾,反而可以互相促进,共同进步,实现良性发展。

參考文献:

[1]李款.论教师的领导力内涵[J].教育学月刊,2009.

[2]吴颖民.国外对中小学教师领导力问题的研究与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8.

[3]杜芳芳.教师领导力:学校变革的重要力量[J].教育发展研究,2010.

[4]阎亚军.论教师权威与学生主体性的关系[J].上海教育科研,2004.

[5]陈明,董继承.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教师领导力的思考[J].文教资料,2007

[6]吴金瑜.校长领导教师共同实现领导力[J].上海教育,2006.

[7]周彬.学校管理:莫让“教育使命”沦为“教学任务”[J].教育科学研究,2008.

猜你喜欢

能动性自主性领导力
调动主观能动性,提高写作水平
领导力拓新 2018年度最具领导力中国医院院长评选揭晓
高职英语教学中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
领导力愿望清单
论新态势下领导力的开发与运用
实用英语教材与艺术生自主性培养
发挥主体作用,加强高中数学复习的自主性
维护科学的自主性
2009的50位最具领导力的CEO排名
比较主观能动性、意识能动性、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