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会审题:自主学习的应有能力

2017-05-09毛应弟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电视塔读题审题

毛应弟

审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和先导。审题能力是一种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它需要以一定的知识水平为基础,更需要有良好的读题习惯、有效的思考方法为保证。这种能力的获得需要有一个学习、积累、反思、巩固、发展的长期过程。引导学生会读题、会审题是数学教学中不可缺失的一个环节。培养学生审题能力,促进学生理性思维能力的提高对于学生提高学习力具有长远的意义。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审题能力呢?

一、读一读,其义自见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阅读是学生通往知识世界的一个最重要的窗口。”可见阅读课本和练习不仅是一种学习方法,也是一种好的学习习惯。要学好一个新知识首先要求学生会读懂内容,会“读”才能“懂”,才能学好,所以要注重培养学生阅读课本和练习的习惯。小学生虽然阅读有了一点基础,但是他们不懂得这个道理,忽视阅读课本或题目,往往做练习或测试时还没读懂题目的意思就匆匆作答,或者想当然,依照自己的意思篡改要求。

读题是审题的第一步。数学中的读题不仅是掌握数学语言的前提,而且更是理解数学题目题意的必要措施。从一年级开始,首先要让孩子们明白如何分清每一题的分界,以免把后一题的要求用前一题去完成。其次,要让学生们自己试着读题,防止他们读题像“小和尚念经”一样有口无心,要让孩子手指着题目一字一字地读,这样能避免他们在读题时漏字、添字,有时是响亮地齐读,有时是嘴巴一动一动地默读。最后,在指导孩子读后题时,读后指名让孩子说说题目的意思,如果发现孩子对题目的意思理解不到位,就需要引导孩子再把题目读一遍。如果我们在每次练习时能做到有意识地渗透读题方法,指导学生如何来读题,孩子们对读题也会更加关注。比如,一、二年级学生经常会碰到图形和文字相结合的题目,并且有的数据不能直接从题目中看出,如这样一题:“32颗纽扣一共可以钉多少件上衣?”好多学生面对这样的问题会不知所措,甚至会说:“这道题目只有一个条件,不能做的!”

因此,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会引导学生学会看图,并能够完整地描述题目的意思。读题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对文字、符号、图标等感知、理解并形成在图表、图像、符号及文字之间的流畅切换,让他们走好数学审题的第一步,在充满童趣和数学味的阅读中成长。

二、圈一圈,明确重点

审题的方法即在读题的时候找出关键词、重要词,并且在读的时候要重点词重点读,做题的时候要把关键词圈出来。例如,在教学“比多比少”一课中,有这样一道题:“京广中心大厦是北京市目前最高的摩天大楼,高206米,它比中央电视塔约矮196米。你知道中央电视塔有多少高吗?”在题目中“它比中央电视塔约矮196米”这句话是逆向叙述的,很容易给学生的思考造成障碍,又由于二年级的学生容易把问题简单化,因此很容易把这一道题错解成206-196=10(米)。因此我指导学生审题时紧紧抓准“它比中央电视塔约矮196米”这句关键句进行审题,具体可分为以下三步:第一步,让学生在题目中把这个关键句圈出来,并认真地读一读。第二步,把相关条件补充完成,使题目明朗化。把“它比中央电视塔约矮196米”补充成“京广中心大厦比中央电视塔约矮196米”,并说一说谁比谁高,谁比谁矮。第三步,变逆为顺。把“京广中心大厦比中央电视塔约矮196米”改成“中央电视塔比京广中心大厦约高196米”,最后进行解答。这样经过对关键句的分析与深入,条件读顺了,数量关系也就理顺了,学生解答起来自然顺手。让学生对题目中的一些关键词句进行推敲,对其中的关键词句进行圈点,从而巧妙突破题目的难点。如此训练,孩子们的找关键句子的能力将会不断地提高。

三、比一比,同中求异

数学是一门思考性很强的学科,但通过对比练习也可以形成一定的解题技能,让学生在对比练习中思维得到锻炼,形成一定的解题技能。某些题一些表面的现象会掩盖事实本身,给学生的解题带来影响。如 “一块梯形麦地,上底与下底的和是90米,高40米。求这块麦地的面积。”学生对这一道题无从下手,没有几个会解。原因何在?课后,笔者找了几名学生了解。学生说:“老师,您不是说了,要求梯形的面积,要知道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这一道题的高是知道的,但是上底和下底是多少并没有告诉我们呀!”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当学生对解题方法熟练掌握时会形成思维定式。因此,在对一个知识点的教学有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后,就要出一些扰乱学生思维定式的题目,促使学生进行正确审题。

四、问一问,理解深刻

质疑的过程是学生逐步理解问题的过程,也是思维能力发展、自学能力提高的过程。因此,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在数学中的问题意识。要求学生学会在审题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课堂上或是作业中,对于同一道题,不同学生思路不同,方法不同却“殊途同归”,自然包含着学生各自不同的獨创因素,即创新意识,对于学生敢于另辟蹊径的做法、想法,我们教师应该及时给予肯定、表扬。培养学生审题能力与认真审题的好习惯还需要老师做好以下几点:

1.布置的作业少而精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手腕肌肉未发育完全,长时间书写会疲劳、厌烦,况且过量的作业会造成学生厌恶学习,即使做了,也马虎了事,甚至引起作业时思维堵塞等现象,因此,在数学学习中,我们尽量控制作业时间,我觉得一般不超过15分钟,所以老师布置的作业都要有针对性、目的性,要少而精,作业要求必须明确。

2.提出明确的作业要求

例如:答句写完整,数字写清楚,分数线等于号用尺划等。虽然这些都看似小事,但教育无小事,事事皆教育。同时,小学生模仿能力强,教师工整合理的板书,也会直接影响学生,学生会像老师那样字迹工整地认真书写。可见,教师无小节,节节皆楷模。因此,教师要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上,必须言传身教,起楷模作用。

总之,在教学中应该重视数学审题的过程和方法指导,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有力的帮助,培养学生带得走的能力,让学生感悟数学学习的魅力,享受数学学习成功的乐趣。

【作者单位:灌云县同兴中心小学 江苏】

猜你喜欢

电视塔读题审题
心爱的读题猫
小学低段数学读题能力的培养
美丽的电视塔
“三招”学会审题
小学生数学读题漏词现象分析
“读题时代”报纸新闻标题的语言特色
电视塔
德国
七分审题三分做
认真审题 避免出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