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小学科学课外实践探究活动的几点思考

2017-05-09殷电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课外科学探究

殷电

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该课程要求教师必须重新审视自身定位,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并将家长资源充分整合到一起,从而做好备材、学生、家长以及学科等多方面的备课工作,以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并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保证小学科学课堂的高效、长久。

一、兴趣入手,选择学生乐于课外探究的内容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其对小学各学科教学均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小学科学学科自然也不例外。针对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该学科不能对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要求过高,该课程教学以满足小学生年龄特点为前提,由引到放,进行逐步培养。尤其是作为学生学习引领者的教师,其在实施探究性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善于发现学生在实验中所表现出的闪光点,更要善于发现学生遇到的新问题,这些问题经过教师的深化往往便 能成为学生课后探究的良好素材。因此,小学科学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对学生所探究的问题进行提前筛选,确定其中哪些是学生比较容易完成的,哪些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以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例如,在进行《测量水的温度》的相关内容教学后,教师便可鼓励学生勇于提出自己还未理解的问题。这时,有的学生说:“热水经过长时间的放置会逐渐变成冷水,若再将冷水长期放置,水温会降低到零下许多度吗?”也有的学生会问:“冰水、温水、热水经过长时间的放置后,哪种水的温度会最高呢?”对于学生的提问,教师只需稍加引导便能形成很好的课外探究题目。此时,教师应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帮助学生选择合理的课外探究问题,定能达到提升学生探究能力的效果。当然,并非所有学生在最初阶段便对探究对象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对此,教师可采取竞争的方式,以提升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小学阶段的学生,均有着强烈的表现欲望,并渴望得到同学以及教师的肯定。对此,教师可充分利用小学生这一年龄特性,鼓励学生积极尝试探究活动,让生活获得成功的满足感,继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形式多样,切实有效保持学生课外探究热情

教师作为学生活动的组织者与领导者,无论是课堂探究或是课外探究,教师的作用都不容忽视。小学生因其年龄特性,普遍存在兴趣持久性不强、意志薄弱等现象,加之其本身受知识水平与技能的限制,致使许多问题以其个人能力根本无法深入区域研究。尤其是对于部分需要长时间探究的活动,即便有了良好的开端,之后也很难保持持续探究的热情。对此,教师应积极思考并根据活动进展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

例如,教师在组织学生观察月相的过程中,由于该活动需要长时间的坚持,而小学生本身的兴趣持久性不强,对此,教师可采取如下策略:在班级中贴各类的温情提示语,如今晚你看到月亮的吗?前晚的月亮与昨晚相比有什么不同呢?今晚的月亮又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通过采取这样的教学策略以提升学生持续观察的动力。

三、倾心指导,提升课外探究质效

小学科学课程的目标并非指望将每一位学生都培养成科学家,而是希望通过探究活动,锻炼学生的自控力与意志力。因此,为保证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效果,不仅需要教师的精心指导,还应得到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例如,在进行《生态瓶》的相关内容教学后,教师可为学生布置制作生态瓶这样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过段时间后带来自己的制作成果。一星期后,班级中只有一位学生带来了相对较为符合要求的生态瓶,且里面除了一根水草和一条小鱼外别无他物。经了解后,教师发现是因自身的疏忽而导致了学生未能完成这项任务。具体是因为学生课后都回到自己家中,而家中很难找到水草、小鱼等。对此,教师加强了对学生家庭的了解,并重新制定了课后任务,让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任务,让资源共享,从而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顺利完成任务。这样,学生不仅享受到完成任务的喜悦,还进一步强化了自身的合作与奉献精神。

总之,小学科学课程,其课外活动的形式应是多样化的,且在学生参与课外实践活动的過程中,教师让学生感受到的应是一种自由而非学习的压力。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小学科学的课外活动时,应为学生提出一个具体的目标,让学生自主去探索,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继而提升其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更加乐于投入到科学世界的探究中来。

【作者单位:镇江市丹徒区黄墟中心小学 江苏】

猜你喜欢

课外科学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科学拔牙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