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课堂行为表现”观察报告

2017-05-09江晓玲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茶杯小老鼠教具

江晓玲

幼儿课堂行为表现是指教学活动中,在教师教学行为的影响下,幼儿所做出语言、情感、行为等方面的表现,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内容的设计,对幼儿课堂的行为表现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同时,幼儿课堂的行为表现也能反映教师教学内容选择与设计的适宜性。我园举行了“幼儿课堂行为表现”为主题的课堂观察活动。课堂观察是促进有效教学的一种途径,也是教师获得实践知识的重要来源。我们试图通过量表对幼儿课堂行为表现进行全方位的观察、记录和分析,从而分析我们设计的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幼儿。

根据幼儿课堂行为表现观察数据汇总表,我们得出初步结论:

1.在幼儿整个课堂行为表现中,非投入状态35次,占总次数的13.8﹪。非投入状态也仅仅体现在东张西望、操作时不专心等,只有一部分幼儿没有很好地参与。

2.在幼儿整个课堂行为表现中,投入状态218次,占总次数的86.2﹪,其中认真倾听59次,表演时很专心103次。说明教师的教学内容深深吸引了幼儿,艺术活动中幼儿的参与度、积极性很高。

一、本次活动观察的结果与分析

活动中,幼儿的投入状态所占比例比较高,这与教师平时细心观察幼儿生活,敢于创新是分不开的。我们分析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创新教学内容,调动幼儿参与艺术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发现幼儿非常喜爱小动物,而小老鼠的形象机灵、可爱、聪明,给幼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在绘本课题设计的时候,我们选择了幼儿喜爱的小老鼠,并将小老鼠与绘本结合,由此延伸出“可爱的鼠小弟”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小老鼠上灯台》这首儿歌朗朗上口,是小朋友耳熟能详的,因此在艺术领域我们选择了艺术活动《小老鼠上灯台》作为绘本故事的延伸。活动中教师突破传统歌曲教学的方式,将《小老鼠上灯台》的儿歌通过打击乐的形式展现出来,并让每位幼儿都参与其中。新鲜、新奇的东西对于幼儿来说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幼儿在音乐游戏中不知不觉学会了《小老鼠上灯台》这首儿歌,也体验了打击乐器的乐趣。

2.通过创新教学用具,发挥幼儿参与艺术活动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幼儿平时喝水的时候,我们发现幼儿对敲击小茶杯非常感兴趣,两个杯子敲一敲,用杯子敲桌子、椅子,敲手、肚子等身体的各个部位,把杯子扔在地上让它发出声音……出现这样的行为时,我们常常会制止,而孩子则会失望地看着我们。后来我们发现把茶杯倒过来正好很像小老鼠的形象,因此有了灵感。在乐器的选择上,教师独具匠心,选择了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又非常熟悉的“茶杯”,这样既来源于生活,又满足了幼儿敲击茶杯的需求和愿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用茶杯自由探索,敲击茶杯的各个部位使其发出不同的声音,给幼儿充分想象的时间和空间。特别是当有一名幼儿尝试用筷子在杯子肚里转圈圈的时候,她异常得欣喜和快乐,并举手和大家一起分享她的发现。

活动中,虽然投入状态占的比例很高,但是也存在个别小朋友操作不专心,随音乐敲击节奏的时候乱敲、东张西望、杯子掉地上等非投入状态,所以在该课堂上也有值得我们共同商讨和完善的地方。

1.介绍过程过于仓促

教师在出示教具“茶杯老鼠”时,通过打击茶杯跟小朋友问好,并请幼儿“听一听小老鼠说了什么”。然后请幼儿探索敲打茶杯的各个部位。在幼儿探索的过程中,她发现一名幼儿用筷子在杯子肚里转圈圈,并引导幼儿唱到“叽里咕噜”的时候可以在杯子里面转圈。但是她没有介绍一下小老鼠身体的其他各个部位,比如头部、尾巴等,导致幼儿在敲打的时候出现乱敲、东张西望的现象。

2.教学用具设计不尽合理

教师在茶杯上贴上老鼠作为教具非常吸引幼儿,但是我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发现教具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王老师的要求是把杯子的底朝上拿的,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幼儿拿反了,这受幼儿生活习惯性影响,幼儿平时拿杯子喝水就是这样拿的。还有一个原因是,小班幼儿以形象思维为主,喜欢大而明显的东西。王老师制作的教具比较小,老鼠形象不明显,导致有些幼儿没有仔细观察小老鼠的形象,在敲击的时候不知所措。教师在设计教具“茶杯老鼠”时,应该尽量大胆夸张些,再形象一点。可以在杯身上贴一个老鼠形象,杯柄处贴一条老鼠尾巴,将整个杯子做成一个“茶杯老鼠”。这样可以帮助幼儿更加清楚地认识“茶杯老鼠”的各个部位,便于幼儿随音乐旋律的变化自主选擇部位进行敲击练习。

二、本次活动观察的启示与建议

1.做幼儿生活的有心人,细心观察幼儿生活的各个环节

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在幼儿的生活中,教育无处不在。教师正是了解了幼儿喜爱小动物的天性,发现他们对动物小老鼠的喜爱,以及幼儿对敲击茶杯的乐趣和愿望,并将两者有效地结合起来,带给幼儿一次特别、愉快、轻松的艺术体验。在与幼儿相处、交往的时候,我们教师需要做个有心人,细心观察幼儿生活的一举一动,看看他们喜欢什么,对什么感兴趣,并从中挖掘出丰富的教育资源,使我们的教学活动更加适合本班幼儿,让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大放异彩。

2.做幼儿艺术活动的引路人,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

教师对教学活动内容的设计至关重要。小班幼儿处于身体迅速发展的时期,而动作发展又是其重要标志。他们身体和手的动作已经比较自如,可以掌握各种粗动作和一些精细动作。由于动作发展的需要,小班孩子特别好动,因此在艺术活动中,教师需要充分激发幼儿的兴趣,才能使幼儿跟着老师的步调。王老师在第一个环节以游戏“小小老鼠”导入,充分激发了幼儿的兴趣。然后出示“茶杯老鼠”,亲切地与幼儿问好,激发了幼儿敲打茶杯的愿望。在请幼儿敲打茶杯的时候,教师给了幼儿自由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当教师请幼儿安静下来而有的幼儿不配合时,王老师也通过“猫来了”使他们安静下来,自然又合情合理,既让幼儿安静下来,又在情理之中。整个教学活动,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动静结合,教学思路清晰。

3.做幼儿艺术活动的支持者,做精、做细教学用具

教学用具是指幼儿课堂中为了辅助教学、使儿童更好掌握所学知识的辅助材料,在幼儿园教学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小班幼儿受直觉思维的影响,对形象的事物特别感兴趣,所以教具应该符合安全、大、清晰、色彩鲜艳的原则。在王老师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具的不适当会直接影响幼儿参与艺术活动的水平。因此,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们不能小看教具的作用,教具的设计需要仔细推敲,使其更好地为教学活动服务。

4.做幼儿艺术活动的参与者,努力形成良好的师幼互动

整个活动中,教师的语言很有亲和力,表述清楚,语速适中。在孩子面前,老师不是高高在上,而是与幼儿平等对话。王老师总是不断地走到幼儿身边,蹲下来轻轻地问:“你们的老鼠和老师的一样会说话吗?”“你刚才是怎样让小老鼠说话的?”“小老鼠要和大家打招呼了。”由于是小班幼儿,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没完善,所以教师创设了宽松、自由、愉快的语言环境,使幼儿会说、想说、敢说,活动中王老师这点做得十分不错。有一个环节幼儿都停止了回答,最边上一个小男孩还没停下来,坚持把《小老鼠上灯台》的儿歌念完,王老师并没有打断他,而是给予他时间直到他念完并表扬他都记住了。这体现了教师与幼儿关系上的平等,体现了对幼儿的尊重。

三、结语

活动中,教师不断转换自己的角色,从引路人、支持者到参与者,营造了一个宽松平等、有利于孩子主动参与、积极互动的教学环境与学习氛围,形成一个尊重、欣赏、关爱、合作与分享的学习平台,促进每个幼儿个性化、身心和谐地发展。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江区鲈乡幼儿园 江苏】

猜你喜欢

茶杯小老鼠教具
茶杯里的风波
开在茶杯上的花
翻转茶杯
追逐小老鼠
自制玩教具《拼拼乐》
是谁把小老鼠压上去了
小老鼠去看海
初中物理自制教具应用探讨
“动”茶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