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洞察真心情 点燃导火线 抓住闪光点

2017-05-09孙冬梅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雷公点滴智障

孙冬梅

智障儿童由于生理和心理的欠缺,他们需要多彩的、有趣的、活动型的学习方式,从事培智教育的教师大多能根据教學实际,协调各种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将多门学科整合到一起,从视觉、听觉、嗅觉等多方面感官充分刺激学生,短短的课堂几十分钟,教师可谓是煞费苦心。但我们在谋求整堂课的教学效果时,有时会对一些细节问题忽略。但是,往往就是些细节,反而可以成为整堂课的宝贵的自然生成资源。人们常说:别拿豆包不当干粮,在教学活动中呈现出的点点滴滴,只要教师能足够重视,并加以丰富,便能“变废为宝”,使得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有效。

一、发现点滴,洞察学生内心真情

随着新课标的逐步实施,越来越多的教师也正渐渐体会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句话的真实含义,很多教师也力求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一切教学行为都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使用了大量先进的教学手段。就比如教师给学生出示一幅幅生动形象的图片,或者教师给学生变了一个小魔术,学生都会情不自禁地由嘴里发出“哇”“啊”“咦”等声音,这样的现象,在很多的课堂上都出现过。

智障学生同正常学生相比,他们不易被外界刺激物所干扰,也不容易在别人面前将自己的感情流露出来,所以,很多老师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利用各种手段,从多个感官去刺激学生,使学生在自己制定的策略之下将教学环节逐步实施,而对学生发出的“哇”等声音却不闻不问,殊不知,这样一来,即是浪费了这一宝贵的生成性资源。

一个“哇”字,看似简单,内涵却十分丰富,对于智障学生而言,这个“哇”很可能是惊讶,也可能是感叹,又有可能是激动,总之,一声“哇”“啊”“咦”是学生的真情流露,也说明了他们并不活跃的思维已被启动,也许正在等着展翅高飞,正是由于他们心灵深处的某根弦被触动,他们便会用约定俗成而又最直白的语言——“哇”“啊”“咦”去表达他们最想说的话。

这样的点滴事例在课堂上很常见,学生的情感向外界流露的方式当然也不会仅仅是这三个字,可这样的“点滴”却为教师提供了极佳的机会,可以利用这小小的“点滴”做出大文章。

二、抓住点滴,点燃学生思维的导火线

苏霍姆林斯基强调:“要把握住儿童的注意力,只有一条途径,这就是要确立并保持儿童这样的一种内心状态——即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使儿童体验到自己在追求真理,进行脑力劳动的自豪感。”

笔者在教《认识水果》时,先让学生观察香蕉,然后让一名同学说一说香蕉的形状、颜色,这个同学当时想都没想,说香蕉是红色的,可他还没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其他同学听到他的回答后都笑了起来。这位同学也在发愣,似乎在想:“你们为什么笑我?”这时笔者问他:“你知道同学们为什么会笑吗?”他这才恍然大悟,于是又仔细地观察起香蕉来,说出了正确的答案。

回想起来,笔者非常感谢其他同学的“笑”,这个“笑”看似渺小、不经意,其实很能说明问题:在那个同学把问题答错的时候,如果其他同学没有反应,一来可以说明这些同学很可能注意力不集中,没有听他回答问题,二来那个同学也就不会很快地意识到自己说错了。也正是这声“笑”——这个在教学过程中呈现出的小小的点滴,点燃了学生思维的导火线,让他又升起了求知的欲望。

三、抓住点滴,即是抓住学生的闪光点

智障学生知识面窄,大脑意识不易被操控,有时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在课堂上他们可能会提出一些我们意想不到的问题,一般说来,我们都会把这类的问题或对问题的回答归结为“错误”,对之不屑一顾,甚至嗤之以鼻,然而这样的点滴事例同样可以成为我们教学的契机。

笔者在上完《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一课时,让学生开动脑筋想一想,天上除了月亮和星星之外还有什么,有个学生小L不假思索地回答:“天上有雷公!”笔者当时一愣,而其他同学也被这个怪异的回答给逗笑了,如果笔者当时对这个答案立即加以否定,很可能切断了该学生正在活跃的思维,说严重点,很可能击毁他的求知欲望。我们不妨想一想,这个学生为什么会说出这样的答案呢?

智障学生所接触的信息面虽然窄,可他们也能记住对他们造成影响的事物。“雷公”是神话中的人物,学生答出“天上有雷公”,至少可以说明他曾经接触过这样的神话,同时也说明他正在从另外的渠道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这对于智障学生来说,难道不是值得赞扬的闪光点吗?于是,笔者当时并没有将他的答案立即给予否定,也没有肯定,而是表扬了小L。其他同学感到很奇怪,这个答案明明是错的,老师却还表扬他,这是为什么。于是笔者抓住了这次契机,给学生稍稍讲了些有关方面的知识,再要求小L说出正确答案,然后说:“小L同学虽然答错了,可是他知道雷公,说明他很好学,很聪明!”这样一来,小L既知道了正确答案,又得到了老师的表扬,自然是兴高采烈,而其他同学也能知道了一些常识,更重要的是,抓住了这样的点滴,也就等于抓住了所有同学的好奇心,他们的求知欲一点一点地在膨胀,好胜心也被激起,所有人都想要闪光,在课堂上当然会更加认真,而在课后他们也会主动地通过各种渠道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让自己的闪光点越来越亮。

课堂40分钟,会呈现出方方面面的点点滴滴,当然,对众多的点滴事例,教师不可能全部抓住,这要靠教育者灵活丰富的教育机制,在下意识之下,对种种点滴事例加以筛选,选择合适的教育契机,对学生加以引导。我们不必在乎这堂课是否背离了我们备课的初衷,我们要看到,在我们抓住这样的点滴,并对之加以丰富升华之后,学生是在快乐中学习,师生之间的距离被缩短,就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中,双方都有收获,在不知不觉中已营造出快乐的氛围,课堂教学也就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境界。

【作者单位:淮安市特殊教育学校 江苏】

猜你喜欢

雷公点滴智障
环保之心 汇聚点滴
雷公与数学家
以积极行为引导胆怯型智障学生提升社会适应力
以积极行为引导胆怯型智障学生提升社会适应力
詹红丹:点滴感动在心间
砚边点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