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习让课堂风生水起

2017-05-09陈文海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6年12期

陈文海

预习是上好语文课的前提,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教给他们预习的方法,提升预习的实效性,提高学生自学能力,让语文课堂风生水起。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事如此,语文课堂教学也应如是。预习,是教师授课前学生先行自主学习的阶段,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合理有效的课前预习,可以缩短学生学习新知的心理差距,可以开辟学生摸索新知的最佳路径,可以拓展学生探究新知的合理时空。它是课堂教学的“前奏曲”,是高效课堂的“催化剂”,也是让师生携手走进高效课堂的通行证。

那么,作为小学中高年级的语文教师应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让课堂教学更高效,绽放更多的精彩呢?

一、激发预习兴趣,增强自学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而课前预习正是一种自主、探究的学习,是学生进行新课学习的一个起点,同时也是一个支点。为了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教师必须注重激发他们的预习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预习积极性。

有些教师在引导学生预习时认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具备预习的能力,因此忽略或干脆放弃让他们预习。其实,教师只要善于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精心设计预习单,一样能帮助他们提高听课效率,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每个学生学习基础不同,学习需求也存在一定差异,教师在布置预习作业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进行分层设计。例如《装满昆虫的衣袋》一文,对于基础薄弱的同学要求是:(1) 学会本课中的生字,能够给课后的生字组词。(2)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做到五不——不错字、不漏字、不添字、不破词断句、不重复。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除此之外增设两点:(1)阅读《昆虫记》,搜集法布尔的相关资料。(2) 思考:这篇课文为什么要用“装满昆虫的衣袋”作题目?如此预习要求,让能力较差的学生能“吃得上”, 能力较强的学生也能“吃得饱”,学生的预习兴趣在体验成功的愉悦中得到了激发,自学的积极性也相应地提高了。

二、教给预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有些教师在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时,缺乏预习方法的指导和预习习惯的培养,提出的预习要求十分笼统、乏味,使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无章可循”,只好应付了事,简单、草率地浏览一遍,收效甚微。事实上,教师在指导学生预习课文时,要重视传授给他们预习的方法,呈现给他们具体的预习提示,切实有效地将预习落到实处。近年来,我校语文备课组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了切实可行的中高年级“八字预习法”——读文、圈划、查阅、批注。

1.读文。反复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正确,读流利,了解课文大致内容,将优美的词句收藏在自己的语库中,丰富自己的词汇。这样,有目的的读能帮助学生扫除文字障碍,为课堂上进一步理解、把握文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圈划。(1)用自己喜欢的固定符号圈出生字新词;(2)标出自然段序号,在理清课文脉络的基础上,用“//”试着给课文分段,并归纳各段的主要内容。(3)在反复读文的基础上,用醒目的固定符号圈划出课文的关键词、重点句。这样,学生在听课时能抓住重点,更有针对性地学习,课堂听课效率大大提高了。

3.批注。(1)把自己最欣赏或触动人心的字、词、句,哪怕是一个标点符号的作用,都用简练的语言批注在书的空白处;(2)遇到有疑问之处用“?”标出来,以备课堂上认真听,仔细记;(3)每预习一篇课文,至少要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并针对自己所提的问题,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讨论。这样,自主质疑、解惑的过程能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感悟,课堂教学事半功倍。

三、评价预习情况,促进教学实效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及时地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反馈,并给予激励性的评价,会让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和喜悦感,从而进一步促进他们的学习自主性,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1.积分评价。为了让学生在心理上重视课前预习这一项作业,我在班内建立了一个“预习积分银行”,让小助手参与积分管理。学生的预习作业由教师督促、检查、评价,根据预习单上的得星情况在“积分银行”中存入对应的分数。一个星期进行一次积分统计,并由组长把组员的积分存入“积分银行”,每个月进行一次评比,积分进入班级前二十名的学生可以获得一定的利息——奖励分,到期末时,评选出“最佳预习星”。这种评价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预习参与性,提高了他们的自学能力,促进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引导评价。为了保持学生的预习热情,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我认为检查、评价预习作业重在引导。通过检查预习作业,教师大体上了解学生对新课的掌握程度,发现学生的知识盲点,然后调整教学预设,有针对性地开展新课教学,课堂上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如掌握了《钱学森》一文的预习完成情况后,我发现学生仅凭文本提供的背景很难真正感受到钱学森的爱国情怀。于是,我调整自己的教学预设,出示五位学生的预习单,加以引导性评价并适当地进行课外拓展,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对钱学森的认识又进了一步。接着我增设了以下练习:请以“钱学森爷爷,我想对您说……”的形式写一段话。这样将课堂教学与检查预习有机结合,让学生与钱学森走得更近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不言而喻。

总而言之,在閱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预习,让语文课堂风生水起,从而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作者单位:福安市坂中中心小学 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