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出活动教学的误区

2017-05-09胡明珍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品德课品德规则

胡明珍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日益深入,品德课堂中“以活动为中心”的形式已经受到越来越多教师的重视,课上常呈现热闹非凡、争奇斗艳的场景。但当我们回过头来细细琢磨时,却不难发现有些活动存在着一些误区。源于对品德课活动化的无限期望,基于对新课程的不断实践,我们有必要静下心来反思,寻找对策进行重构,还品德课堂一片亮丽的晴空,使品德课真正焕发生命的活力。

一、偏主题,定位不准,活动陷于两难境地

品德课堂中的活动过程是否有价值有意义,取决于多种因素,而目标的准确性是所有活动的先决条件,如果失去了正确的定位,那么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情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就无从谈起。

【案例1】《游戏快乐多》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玩游戏吗?

生:(异口同声)喜欢!

师:我们来玩挑签子的游戏。玩之前先制定游戏规则。

(小组展开讨论,半分钟后进行交流)

生1:挑签子时不能带动旁边的签子,否则视为无效。

生2:化签子时,手要迅速离开,不能拖动签子。

生3:签子不能挑到地上……

师:(把规则写在黑板上,并要求读一遍。)我们在游戏的时候一定要守规则,如果遇到不守规则的现象只能停止游戏。

(有些孩子拿着签子犹豫不定,生怕因犯规而被取消;有的小组出现争执,只能停止游戏;有的则不断提醒同伴注意规则……五分钟游戏时间结束,一半小朋友还没有轮到。)

游戏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对培养儿童的情感,体验集体活动的乐趣等都有很大帮助。规则固然重要,但如果从头到尾沉浸在规则的约束中,学生会因时刻警惕而胆小谨慎,束手束脚,无法积极投入,更谈不上“愉快地玩”,孩子所能感受到的是“游戏约束多”,而不是“游戏快乐多”!

没有规则不成方圆。其实,老师的出发点是好的,但规则太多太过约束的话,活动就会变得索然无味。我们不妨进行如下调整:先播放一段挑签子的录像,让学生找出录像中不守规则的地方,提醒学生要遵守规则,然后让学生分小组尽情地玩。教师巡视,随即指点。游戏结束后学生畅谈着游戏过程中的感受,快乐不言而喻!

二、走过场,流于形式,为“活动”而进行活动

“活动性”是新课程背景下品德课的一面鲜明的旗帜,角色扮演是常用的一种活动方式。“这类活动是为了让儿童获得某些难以身临其境去学习的体验、经验、知识等,而有目的地创设某种情景,令其经历的仿真性演习活动”。活动的关键是真正让学生获得体验,而非表面上的“活动起来”。

【案例】《我从哪里来》

师:(出示妈妈当年怀孕的照片)当我们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妈妈不知道吃了多少苦。下面我们把书包背在胸前,体验一下妈妈怀孕时的辛苦。

学生把书包背在胸前,随着老师的要求做各种动作:

师:妈妈去上班了。(学生兴奋地背着书包在教室里走动。)

师:下班,妈妈坐公交车,车厢里很拥挤。(学生停不住脚步,你推我拉。)

师:回到家,妈妈还要洗衣做饭。(学生边做动作边嘻嘻哈哈地打闹。)

师:谁来说说你现在有什么感受?

(教室很吵,几个学生听到了问题,举手作答,其他学生依旧我行我素。)

课后我问这位老师设计意图。老师回答:“品德课不是注重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吗?我想通过背书包的活动让孩子们体验妈妈的辛苦。”教师的本意是好的,但我们不应一味追求“活动”的形式而“活动”,忽略可操作性和实效性。学生背着书包在教室里走来走去,就能真正体会妈妈十月怀胎的艰辛吗?未必!角色扮演这种活动适合诸如生活中待人接物的礼节、紧急情况下如何求助和自救、识别交通安全标志等。而上述活动流于形式,活动效果大打折扣。

要真正实现情感体验,不一定非得肢体活动,也可以是内心的体验和感悟。教师可预先采访一位妈妈,让她谈谈当年怀孕的辛苦,拍成录像播放。真实的人,真实的事摆在眼前,孩子们一定会被妈妈的艰辛所震惊,也一定会被伟大的母爱所感动,触动内心的多种情愫,感悟自己成长过程中妈妈无私的付出,产生回报母爱的积极情感。

三、轻练习,浮于表面,强化训练未能到位

品德課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但活动的内容不必拘泥于教材,形式和时间安排也比较灵活。有些活动可持续进行一段时间,这就是品德课中的活动练习,这对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大有裨益。

【案例】《坐立走 有精神》

课上:教师讲完正确的坐、立、走姿势后,让学生当场练习。学生挺胸抬头、精神饱满,课堂教学井井有条,学生动作到位,效果明显。

课外:部分学生弯背耸肩,趴着写作业。课堂上的教育似乎成了一纸空文。

教师不解:课上不是学得好好的吗?怎么离开课堂就回到了老路上去了?

我想良好的习惯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养成,它是一个长期、复杂、渐进的过程。课堂上虽然对坐、立、走姿势进行了练习,但远远不够。我们需要建立一个系列化的练习程序来不断巩固,不断深化。

首先,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在坐、立、走方面表现较好的现象,请平时特别有精神的学生说说正确做法,并当场进行示范,让身边的榜样指引学生,鼓舞学生。其次,在班内成立“一对一帮纠小组”:请坐、立、走有精神的孩子去纠正做得欠缺的孩子,一个帮助一个,个个落实到位。老师课外还要多监督、检查,对帮纠小组进行合理评价。这样才能保证学生活动的持续进行,也利于学生体验更深刻,认识更丰富。这样的活动效果更实在。

活动中的体验与感悟是品德教学的关键所在。当我们走出品德活动的误区,以人为本,关注生活,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发展、学会生活时,才清晰地感受到唯有如此,活动的开展才能落实到位,取得实效,道德教育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田。

【作者单位:苏州市相城区黄桥实验小学 江苏】

猜你喜欢

品德课品德规则
数独的规则和演变
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融入法制教育
让规则不规则
TPP反腐败规则对我国的启示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品德
如何使初中思想品德课灵动起来
思想品德课教学感悟
论茶的君子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