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出奇制胜的“本末倒置”

2017-05-09王兴华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垫子王老师逆向

王兴华

一、前言

题目中所说的“本末倒置”是指在体育教学中使用逆向思维的教学方法进行体育课堂教学。

逆向思维和常规思维区别在于思考所选取的角度。传统的逻辑思维方向和逆向思维方向完全相反。事实上,正是这种出其不意的思维方式能得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逆向思维法是一种教学方法,在目标一致的情况下,用相反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组织教学,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运用好逆向思维法,有利于防止思维僵化、摆脱思维定势;有利于拓宽思路、深化知识。任何一件事情都有两面性或者多面性,对于新事物、新问题,我们应从不同角度来分析研究。 别出心裁的教学手段,更能巩固和加深动作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的重要环节,从而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求异思维巧妙而合理的运用,将有助于提高体育课堂效率,得到出其不意、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教与学,谁前谁后

常规教学中,先教后学是比较普遍存在的现象。教师是主导,教师总是把教学环节放在课的前面,试想着学生会按照老师所教授的东西去学习正确的东西。然而,学习中才发现依然还是存在没有学会的同学,练习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反之,先学后教,设计之初,主旨就在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通过学生自学,尝试,讨论,去发现问题。然后和老师一起去解决问题。最后,教师根据练习中难点和教材的重点,有针对性地讲解、示范,同样完成了教学目标。 曾聆听过特级教师王仲生老师的一节技巧课,王老师并没有一上来就告诉学生要学什么,而是巧妙地和学生玩了一个叫 “看谁坐得快”的游戏,课堂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开始。王老师选择了一个学生和他比赛,两人分别站在垫子后面,指定第三个人在旁边发令,得到旁人的口令后,看谁先坐在垫子前面,学生说时迟那时快,跑到垫子前一屁股坐下。谁也没有想到,王老师是在垫子上做了个前滚翻,很自然地坐在垫子前面,当然是王老师坐得快。学生不服气,又做了一遍,结果还是一样。通过这样的游戏,学生不知不觉地看完了老师做的一个完整示范,王老师到此时才告诉学生们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前滚翻”。不难看出, 一些技术难度不太大,危险性不大的运动项目,采取逆向思维教学法进行教学,效果会更加明显。特别是有一部分同学没有完成动作时,教师再提出引导性的问题,利用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学难点便不攻自破。这样一来学生能更快、更有效地掌握动作技能。纵观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充分意识到,自己才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习也是一种充满乐趣而又有探索性的活动。

三、分解与完整,谁主谁次

常规的体育教学,一般都遵循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表现为任何项目都是由简到繁,从易到难,先分解后组合,从局部到整体。比如,在篮球的体前变向运球教学中,教师将动作分为持球-运球-转体-换手-蹬地-探肩,这样几个动作来教。每一个单独的动作按一个步骤来教,最后将其连贯。如此教学下来,学生一般只学会了一些单个动作,没有比赛的运用也没有实践,学习缺少实效,学生也体验不到球类的乐趣,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自然好不了。 实际上,体前变向运球这个动作时间很短,要求达到的目标、效果很明显,如果在教学中巧妙地运用逆向思维方式,老师在前面边示范边讲解,能有效地解决教学方法单一的难题,加深学生的理解。这时老师可以将一些动作做得比较好的同学喊到前面来示范,同时模仿一些学生的错误动作,讓他们进行比较,并鼓励学生找出两种动作之间的差异,给学生建立一个正确的思维定式,加深了对动作的理解,效果会更好。

四、是与非,谁轻谁重

是与非,即正确与错误。常规的教学中,一般都采用教授正确的动作方法,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发现错误。然后将错误作为反面教材拿出来讲解和纠正。而逆向思维教学则是有目的地去创设两种情景,一种是“故意错误示范”的情境,另一种是正确的示范情景。让学生去对比和思考,去辨别是与非。一般流程为“暴露错误—剖析错误—改正错误—反思错误”。该过程重在让学生发现错误,改正错误,最终达到学习正确方法的目的。学生会对自己发现错误动作加以修正,通过研究错误动作,产生错误的规律,从中总结经验教训,掌握预防错误动作的策略。自诊自治,提高对错误动作的“免疫力”,更深层次的是让学生体会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有一节篮球的双手胸前传球的教学设计,难点在接球时不会主动伸臂迎球。因此,教师设计了两个情景。情境一:有意模仿学生的接球错误手型进行示范,造成球接脱手,球打在自己鼻子上,学生开始笑话老师。情景二:采取正确的方式和方法进行示范。老师提问:“怎样接球才不会打在鼻子上,让人看笑话呢?”引导学生给老师这个错误动作找毛病。经过学生的仔细观察和体会,最后统一认识,找准错误:接球时,双手不能等球,应主动伸臂迎球而后缓冲。本节课就在学生的思考与练习中解决了重难点。

综上,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遵循先理论后实践的顺序, 按照“刺激—反应”的模式向学生进行教学。“教无定法”,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它的局限性。逆向思维教学法并不适用于所有教材。对于一些技术难度大、潜在危险较大的项目,还得沿用传统的常规教学方法,先教后学,由分解到完整。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把握好教材,分析好学情,适当的时候从教学方法上来个“本末倒置”也未尝不可。

【作者单位: 苏州工业园区方洲小学 江苏】

猜你喜欢

垫子王老师逆向
奇妙的旅行
逆向而行
有趣的动物
我们得换个方向
垫子大战
逆向工程技术及应用
The Power of Music
我们班有多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