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目的明确 积极参与形式多样 改革评价

2017-05-09王学国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形式课文情感

王学国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各学段朗读的要求是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因此,朗读,应该成为小语阅读教学的主阵地,我们的朗读应该做到真正有效。

通过观察,我发现我存在如下的问题:

一、朗读的面不宽

上课的时候,不管是教师检查性的朗读,还是同桌、小组间的比赛读,教师往往抓住的只是几个优秀的学生,读来读去,就是那少数的三四个学生,大部分学生都是老老实实坐着当听众,这种多数学生得不到朗读练习的现状,学生的朗读水平怎能提高呢?

二、不够深入

朱熹曾说过:“凡读书……需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可如今,小学生特别是中低年级学生的朗读,存在着以下一些常见的弊病:一是学生朗读时“唱读”“数读”,漏字、多字或是读的速度过快等现象。二是有些教师在教学中不知朗读的重要性,在课堂上特别是在公开课上为了节省时间,朗读往往是走走形式,经常发生刚刚布置朗读就匆忙收场的现象,这样浅尝辄止式的朗读,对于课文的内容都无法理解,更不谈品位文章的情感和意蕴了,无异于隔靴搔痒。

三、朗读在课堂中的运用只求形式不求效果

据我观察,一般一节课朗读安排了三—四次,但有时安排得不够到位,虽然形式有,但效果不大,经常出现的情况是书声才响起一两分钟,就在教师的示意下突然停止了,此时的课文朗读就成了一种摆设,成了一种点缀。朗读的形式虽然多样,但朗读的功能和适用范围却很狭窄,起不到真正的效果。当需要激情导入或学生读得不太理想的时候,就要用教师范读的方式;当遇到对话较多、情趣较浓的课文时,宜采取分角色朗读;当需要渲染环境气氛、体悟情感时,我们应该采用齐读的方式;当需要借助默读来帮助学生分清段中的层次、内容时,教师应该采用引读的方式等等。

该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呢?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朗读要有明确的目的

朗读对知识而言主要是让我们能提高写作水平 如:文章的结构、好词好句、选择材料等。对能力而言主要是在社會中能更好地与人交流,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为将来立足于社会中做良好的铺垫。所以,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发现了这样的一些现象:当学生在读书时,老师在黑板上写板书,或者想下一步教学环节,根本没有注意到学生会读得怎么样,还有的老师也许连学生读错了也没有发觉,更不要说学生朗读时出现的情感要求了。所以,我们教师在备课时就要计划周全,就要考虑清楚,要从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来设计教学方面的朗读,让学生的朗读有明确的目的。朗读的作用很是奇妙,它不但有助于学生积累词语,还有助于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从而提高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的品德教育、审美教育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培养。在教学中,尤其是阅读教学的课堂,在指导朗读的时候,对于它们是集体朗读、个别朗读、分角色朗读、小组读、合作读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用起来才得心应手。

2.朗读训练的空间要广泛

进行朗续训练,我们必须想尽方法让学生全员积极参与。特别是一二年级的学生,他们的年龄小,上课的时候注意力持续时间不长,形式单一的阅读方法只会使学生读得无精打采,没有效果。因此我们要积极创设氛围,让学生爱上朗读,乐于朗读,争先恐后争着去读。如学生朗读时教师播放适合课文内容的背景音乐,再请学生配配画外音,还可以让学生把朗读现场录音进行比赛,再进行评议等等。如执教《桂林山水》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用课件一边展示漓江两岸秀丽风景,一边投入深情地去范读,为学生讲解画中出现的美丽风光,等到学生的注意力都被吸引到桂林山水的优美情境中时,我再告诉学生:“同学们,现在我们正在被誉为美景甲天下的漓江上,乘着小舟,欣赏着迷人桂林风光。如果能有位小小朗诵家来上一段就更妙了,谁来试一试?”这一招非常有效,课堂上立刻洋溢着活跃的气氛,同学们怀着高兴、轻松的心情展开朗读,第一次试读就读得有点绘声绘色,引人入胜了,这样的朗读真正有效果。

3.合理运用朗读的方式

朗读的形式纷繁多样,举不胜举,但各种形式的朗读有不同的作用和适用范围,在上课时巧妙运用,才能使学生朗读的兴趣倍增,达到理想的效果。

(1)打擂台读

如:在读《水乡歌》一文中描写水乡美景,我多次鼓励学生:“谁能来试一试,用你的优美的读书声来读出水乡的美景?”举手的学生真多,一生回答后,我又鼓励孩子:“他读得真好,看来最佳朗诵家应该授予他,你们说呢,你敢来挑战吗?。”接下来读的同学一个比一个好,都赢得了大家的喝彩声,最后我用齐读的方式结束课文的诵读,并告诉学生团结的重要性。孩子们读得动情,课文掌握也非常扎实。

(2)教师的范读要起到示范的作用,学生的模仿不能千篇一律,要让学生创造性朗读,必须引导学生深入到课文中的情境中来,根据当时人物或场景来设计朗读,要尽可能多地留些时间让学生自己练读。

(3)少用采用齐读的方式。齐读的方式要谨慎使用,一般情况下要在各种形式读后再采用,起到加大气势的作用。

4.改革朗读的评价方式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自己的情感,他就不能发展和培养别人的情感。”因此,教师要争取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主动性,使课文的朗读有实效,在课文的每个环节,教师恰到好处的点拨,就可以使学生的朗读有章可循。教师的评价可以多元,对于朗读水平的评议可以采用与学生共同评价的方式,多以鼓励为主。

总之,朗读是一种有声的语言艺术,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我们教师要不断学习,要从自身做起,加强自身的素质,学会朗读,学会指导的方式,朗读教学一定会在小学语文领域中展现出超强的艺术魅力。

【作者单位:盱眙县穆店中心小学江苏】

猜你喜欢

形式课文情感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背课文的小偷
情感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移植
发现“形式” 践行“形式”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