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创新人格

2017-05-09汪建军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创新性结论想象

汪建军

语文创新教育,就是在语文学科教育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以使学生将来能够成为其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共同需要的新型人才的素质教育。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创造性工作,长期不懈地培养训练。使学生在一切问题中把求新、求异、求好、求效当成一种经久弥坚、不可遏制的心理需求而时时有所表现,这也就达到了现阶段预期的创新教育目标,而要达到这一预期目标,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抓住一切可能利用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怀疑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好奇心是人们对新奇事物积极探求的一种心理倾向,含有很大的创新意识成分,教师可以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培养学生的好奇心。

首先要依靠教材,寻找创新资源。语文教科书中蕴涵着丰富的创新资源,有很多适合训练学生创新能力的资源,如果能合理利用这些资源,对于实施创新教育至关重要。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就是一种创新事例;像发明家爱迪生、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等人物,本身就实践着创新;还有一些人类创新的像赵州桥这样的成果,都是鲜活的、具体的创新事例,只要教师善于发现,善于引导,善于解说,学生一定会受益匪浅。因为教材伴随学生成长的每一天,对创新意识的培养就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其次是要讲求课堂技巧,培养创新的强烈愿望。如:可以通过课堂教学中的导入培养好奇心,创设导入新课的问题情景或者制造导入新课的悬念,使学生生产生新奇感:含有更多的创新意识成分激发学生求知欲的最好方法是:教师只提出问题而不给出结论,或者只给出结论的部分而不给出结论的全部。全部结论或部分结论留给学生自行研究得出。待学生得出结论后,教师及时地给予与充分的肯定和鼓励,使学生产生自信心和成功感,从而产生追求新知的强烈愿望。还要注重观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世界多姿多彩,生活鲜活生动,给人们的观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人类历史上,许多重大發现都是从日常生活中受到启发而产生的。牛顿从苹果落地的现象中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是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最有力的例子。教师在上好课的同时还要留有一定的时间引导学生走向自然,深入社会,对身边的各种现象进行观察,让观察成为小学生自觉的行为。

二、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或人格

一个人能否在学习、写作生活中不断创新,取决于他的创新能力,而一个人有没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则取决这个人的个性或人格,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培养学生浓厚的认知兴趣。在教学过程中,顺其自然,尊重学生分散的广泛的兴趣,采用多种方式激活并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对创新性学习活动产生直接兴趣,鼓励、支持、指导学生好奇、好问,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满足感。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问难是学习的重要方法,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科学的发明创造往往是从质疑开始,从解疑入手,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把质疑解疑作为数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鼓励学生质疑,指导解疑,要讲究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精心设计难度适宜、富有思考的问题,使学生“跳一跳摘果子。”教学中遇到的疑点或难点以及比较含蓄或者潜在的内容,应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在思考讨论的过程中逐渐解疑,在探索讨论中有所发现或创新。

(三)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和幽默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创造集体愉快学习的热烈气氛,积累创新学习的愉快体验,保持积极,肯定的创新学习环境,不断激发学生的快乐感,以促使学生乐于学习语文,进而促使达到新的学习成功,鼓励并引导学生自由地思维、灵活地联想。

(四)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要使学生不管别人怎么想,只管按自己的想法做,不随外界环境的改变而轻易改变,不断地自我激励,相信自己的能力。不人云亦云,不模仿他人,积极主动地探索,能产生自己的独立看法和想法。

(五)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使学生能够长久地保持“下定决心学习好,自我信任,我能行,我一定能获得成功”的坚定心态,使学生能够持之以恒集中注意力,锲而不舍地思考、探索,使学生不怕失败,不固执,无偏见,不断学生激发自我鼓励的创新性学习活动。

(六)培养学生勇敢冒险精神。要使学生敢于标新立异敢于讲出自己的看法和想法;敢于大胆想象和猜测;敢说别人未说过的话,做别人未做过的事;即使遇到挫折,仍能继续努力。

(七)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勤奋精神和强烈的进取心,要使学生坚信创新性学习活动的价值,勤于动脑、动手、动口,不断加大自我创新的期望值。

(八)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要使学生不放过一个不清楚的问题。一定要刨根问底,不把问题搞个水落石出决不罢休。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联想力和想象力

联想是从一个事物联系到另一个事物的心理过程,想象是对头脑中的客观事物进行重新组合从而形成一个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联想和想象是语文学习不可缺少的两种能力,在创新性学习中,其作用尤为重要。第一,它能够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学习前,想象学习进程和结果,想象出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第二,它能够赋予学习生动性,打破时空限制,把死的东西变成活动的知识,抽象的概念变成活动的画面。第三,它能提高学习的创造性,实践证明没有想象的参与,创造思维是不可能的。

语文学科具有感性多于理性、形象大于抽象的特点,只要不断积累,形成厚重的文化底蕴。体验丰富多彩的社会,感悟充满情感的人生,不断创新,激活思维,就一定能够洋洋洒洒,妙笔生花,描绘出美丽精彩的人生。

【作者单位:涟水县高沟镇中心小学 江苏】

猜你喜欢

创新性结论想象
由一个简单结论联想到的数论题
快乐的想象
流动几何的创新性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论媒介文化的混杂性与创新性
忠实性与创新性——当代莎士比亚演出和改编批评的转向
成公绥赋作的模式化与创新性
惊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