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校园植物资源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2017-05-09刘月芬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生物校园科学

刘月芬

校园植物主要是起到了美化的作用,让学生和学校工作人员在舒适安逸的环境下进行学习和教育。校园植物也是教师开展科学探究活动的一种宝贵而丰富的资源。本文以校园植物为研究对象,探究了植物资源在教师实施科学教学中的作用。

一、植物资源在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1.保护生物多样性

生物的多样性不仅指生物种类的多样性,还包括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当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也会加速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保护生物多样性”这一章,要求学生初步了解生物多样性的内涵,以及具备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要知道保护生物多样性也就是在保护人类自己,每个人都应当身体力行。目前生物多样性面临着巨大的威胁,物种的灭绝速度在不断加快,通过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来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2.培养生物科学素养

我国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对生物科学素养的定义为,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活动、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我们要从小学科学开始培养学生,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1)科学的态度和世界观

a.好奇心:善于提出问题,并且积极地去寻求答案。

b.诚实:真实地报告和记录在实验中观察到的东西,以求实事求是。

c.合作:合作意识是科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d.创造力:能够进行独立思考,达到自我实现的创造。

(2)科学探究方法与技能

学生需掌握的科学探究的一般技能包括:提出问题,给出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得出结论以及表达和交流。科学探究要求学生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而不是实验结果,当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试着解决问题时,就是在逐渐培养探究的态度、方法和思维品质的过程。

(3)科学、技术与社会

STS教育理念在我国中学教育中正在不断被推广,其讨论和揭示科学、技术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复杂关系。“STS”教育模式是培养青少年学生发明创造能力的最好的教育途径。学生要明确什么是科学,什么是技术,以及科学和技术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对社会的影响。科学知识是解决技术问题的基础,新的科学技术又能更新知识。在实践过程中,科学提供知识,技术提供应用知识的方法,如何对待这些知识和技术则需要价值观念的引导。

3.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校园作为人造的大自然,是老师和学生走出课堂,亲近自然,认识自然的理想场所。大自然的美丽是要用心去发现、去体会的,用观、闻的方法还无法真正感受它的美。所以就要求教师带领学生发现美,通过一定的启发来塑造学生的审美思维。学校的布局都是經过精密的规划与设计的,在感官上就给人以一种美的体验。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的交替种植,色彩的合理搭配可谓精妙绝伦,给生物学教学带来了重要的审美价值。

第一,审美的培育功能。通过体验自然美,上升到艺术美,再上升到社会美。例如,园林中生物体的色彩、形态结构的多样性美、适应性,生态系统的结构及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体现出的生态美、协调美,都能丰富学生的美感。

第二,审美的认识功能。生物实体所体现的美,在各方面都更能激发学生的审美认识。

第三,审美的愉悦功能。告别了单一的课堂教学,在公园中,学生通过视听触闻各感觉器官的相互作用,从而引起学生心理结构各层次的活动,如,调动无意识的心理活动,让学习内容变得生动而亲切,学习过程变得富有趣味性和生命力,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思维更加活跃,进而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在学生的记忆系统中占据优越的地位。

二、调查我们身边的植物

校园具有丰富的植物资源,是学生调查统计周边的植物种类的适宜对象。科学六年级上册要求学生进行校园生物大搜索。通过展开调查,要求学生能够初步体验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并进行整理归类;尝试描述身边的生物和他们的生活环境;初步培养学生的调查能力和分工合作能力;引起学生关注周围生物的生存状况,加强保护生物资源的意识。

此次以校园的植物为调查对象。安排六年级学生进行调查活动,探索植物资源,对学生开展课外活动以提高他们的创造性、实践能力、合作性、互动性等各项能力的有效性。

首先,学生要明确调查的一般方法: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调查的目的:通过调查校园的植物种类,使学生对身边的植物有初步的认识,掌握调查的一般方法,培养他们实践力、合作精神、查阅资料等各种能力。

调查对象:珍珠湖小学的植物

调查方案:学生对周边的植物种类都不太认识,若让他们直接去调查,则会很盲目,因此,在我调查校园内植物的种类的基础上,我将其中的植物资料整理出来,并且附上图片和各个植物的特征,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去调查则简单得多。通过我提供的资料,学生知道植物可分为草本、灌木、小乔木、乔木。我将学生分为四组,分别调查校园内四个地方的植物,以植物园为重点,并且每组让他们自行分配,去分别调查统计四类植物,以达到培养他们协作能力的目的。

调查记录:学生不仅要记录他们调查到哪些植物,还要记录在调查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有些问题他们可以咨询老师,有些可以回去查阅资料,这里也锻炼了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整理结果:调查结束后,将各个小组的统计数据汇总,共有草本植物8种,灌木12种,小乔木4种,乔木10种,并要求他们制成表格。

撰写实验报告:最后对此次调查进行归纳总结,撰写出实验报告。报告的主要内容分为实验目的、时间与地点、对象、过程、结果。

不同于以往的课堂教学,学生们对本次的调查活动都充分肯定,在调查过程中,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启发了他们积极思考,全面提高了他们的能力。

三、结语

为了应对新形势下的教育理念,教师需要走出课堂,还学生一个自由的学习空间。希望越来越多的教师能够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者单位:苏州市相城区珍珠湖小学 江苏】

猜你喜欢

生物校园科学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第12话 完美生物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科学拔牙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