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课巧用过渡语的研究

2017-05-09樊涛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单元格洗衣机信息技术

樊涛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操作性强的学科,课堂上师生互动频繁,教师的讲解示范与学生的实践活动需要经常转换,因此更需要恰当的过渡语来衔接,使课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但在现实教学过程中,过渡语往往被大多数信息技术教师自动过滤甚至忽略不计,抑或偶尔出现也不是那么合情合理,让人感觉有些唐突生硬,甚至支离破碎。因此,课堂教学中千万不能忽略巧妙运用过渡语。

在现实教学中信息技术课操作性强,不像其他学科。语文学科故事性强,能够直接吸引学生;数学学科逻辑性强,能够直接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英语学科情景连续性强,能够直接把学生带到情景中,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因此,信息技术课教学如何让学生从操作中转到理论中,过渡语显得尤为重要。

一、目前信息技术课堂过渡语存在的问题

1.死板性

一些教师在授课时往往采用的是这样上课流程:“这节课我们首先来学习……,接着学习……,最后总结。”这样的语言过渡,使课堂平淡无奇,没有起伏,往往使学生觉得学习内容单薄枯燥,同时教师也丢失了课堂引领和提升的作用。

2.随意性

信息技术课自身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所教授的操作技能对于信息技术教师来讲是小儿科的内容,因此教师课前不做什么准备,课中随心所欲,信口开河,有时说得入题,有时跑题了,完全没有注意到前后教学内容的衔接,学生在这样随意的过渡中完全不知所以,更不知道下一步要学什么。课堂显得凌乱,缺乏整体感和层次性 ,影响了课堂效率。

3.空洞性

有些教师在课前精心准备了精彩绝伦的过渡语,上课时,不管课堂如何变化,学生反应如何,就是舍不得放弃,一味地按照既定的预设机械地背诵,看似滔滔不绝,实则毫无实效,学生被动接受,茫然不解其意,既浪费了课堂时间,也达不到预定的效果,从而导致课堂犹如平静的湖面,激不起任何涟漪。这样的过渡语教学显然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空洞而不可捉摸。

二、如何在信息技术课中用好过渡语

科学得体地运用过渡语,既能确保课堂教学的衔接紧密、转换自然,使教学结构完整、内容贯通、思路承接,又能续接学生在学习中的心理迁移,将学生带入学习的佳境,提高教学的效率,进而促进课堂教学的实效。

1.以旧换新,遵循学生的记忆规律

循序渐进性原则尊重了学生的记忆规律,也能体现教师掌控新旧知识的能力。因此,教师不仅要能够严密地组织语言过渡部分,还要懂得借助学生的旧知巧妙地引入新知,从而轻松地实现环节之间的“无痕过渡”。教师的过渡部分可以说既是旧课的“落幕”,又预示了新课“开幕”,为旧课的“落幕”和新课的“开幕”作了自然的过渡。

在教《程序设计——循环结构》一课时,为了引出循环结构这一知识点设计了这样的过渡:

教师:思考新旧两代洗衣机在工作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学生思考并回答:老式洗衣机的每次注水、漂洗、脱水都需要人工参与,给它一个指令,它就执行一步。

教师:这个过程相当于顺序结构,给一个指令,执行一步。假如洗衣机共漂洗2次,如何用流程图表示?(学生画流程图)

[注水][漂洗][脱水][注水][漂洗][脱水][?][?][?][?][?]

学生:全自动洗衣机设定好指令“注水、漂洗、脱水”若干次后,洗衣机自动循环计数,执行操作。

教师:由此可见,全自动洗衣机的优势在于,若干次相同的执行过程,只需指定执行次數,洗衣机会自动循环执行。

紧接着教师讲解循环结构的设计思想。

因为对学生来说,顺序结构是旧知,通过建立旧知与新知循环结构的联系,在增强学生对新知的理解的同时,自然过渡到本课的主题,显得水到渠成。

2.设置悬念,抓住学生的学习期待心理

一个好的问题,一个精彩而恰到好处的悬念可以牢牢抓住学生的期待心理,把学生的注意力和思路引导到新课上,以达到亲切自然、引人入胜的目的。曾经听过这样的一节课,一位教师在教《Excel中数据的运算——数据的处理与统计》时,学生需要完成任务2打开兴趣小组报名统计表.xls,计算出各个兴趣小组的报名总人数。

学生:以F3单元格为例,输入“=8+4+12+7”,显示结果,看此结果与口算结果是否一致。

教师:我来做个小变动。以B3单元格为例,将8改为9,观察结果有没有变化?为什么结果没能根据数值的变化而自动更正呢?

学生:更改B3中数值,发现结果不变,积极思考,这是怎么回事?

教师:原因在于公式中,只引用了单元格数值,没引用单元格地址,以F3单元格为例,输入“=B3+C3+D3+E3”,更改数值后计算结果自动更正。

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完成F3的第一次计算,当学生们还沉浸在成功的喜悦时,接着教师就说B3的人数要改动,但是改动之后,F3中的计算结果却没发生改变,这时学生非常迫切地想知道原因是什么,此时教师一语道破天机“原来在公式中引用单元格地址才会让计算结果随着变动而变化”。这样设计过渡语既牢牢地抓住了学生的学习期待心理,引起学生思考,更加激起学生学习Excel的兴致,形式上水到渠成,内容上意义深长。

3.巧于变换形式,富有灵活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耳目一新的“新异刺激”,可以有效地强化学生的感知态度,吸引学生的注意指向。兴趣是认识事物过程中产生的良好情绪。这种心理状况会促使学习者积极寻求认识和了解事物的途径和方法,并表现出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旺盛的探究精神。所以,课堂教学中过渡语的设计和运用一定要形式多样,富有灵活性,才能牢牢地吸引学生。主要过渡语的形式有问题式过渡、评价式过渡、归纳式过渡、引用式过渡等。在《数据分析》一课中:

师:“对于表中的原始数据,男女生混合排在一起,如何快速地将男生、女生分别排在一起且‘体重按由重到轻呢?”

学生讨论得出:将表中学生按性别排序,按体重由重到轻排序。

师:在EXCEL中如何实现这样的排序呢?仔细阅读教材你会发现其中的奥秘。

学生阅读教材找寻方法,Excel为我们提供了“排序”方法,利用它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当学生完成排序时又算出每位同学的体重指数时,教师紧接着提示:如果只想列出“体重指数”超过23.9即超重的学生,又该怎么办呢?

生:挨个核对,并把超重的学生名单复制粘贴出来。

师:这个方法不错,但是全校那么多的学生这可不是一件小事啊!

生:其实不用那么麻烦的,刚才在书上看到Excel提供了筛选的方法。

师:只要我们把筛选的条件告诉它,它就可以很轻松地帮我们完成任务了,大家对照学习指导试一试Excel的新功能吧。

在上述案例中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过渡,而且过渡不单是教师一个人的事情,而是在和学生的交流互动中顺利地过渡到下一个教学知识点。

例如在《图层》教学中就采用了归纳式的过渡:

其实,一个图层上只允许放置一个运动对象,这一特点体现了计算机的模块化思想。所谓模块化设计,简单地说就是一个大任务的完成是先分解为若干个小任务,保证彼此的衔接之后,再具体完成各个小任务的工作思路。在这节课中就表现为,要完成一个多动画任务,要先将它分成多个独立动画,分别放置到不同的图层上并设计好各图层间的次序之后,再具体完成每一个小动画的制作。我们在生活中也经常有模块化思想的体现,比如,业余时间要先做整体规划,按一定標准安排好每一段时间的要做的任务之后,然后再逐项完成。

三、反思与收获

教学实践证明,课堂过渡语是一门艺术。如果一名教师讲究课堂过渡的语言艺术,必然给自己的教学带来很大吸引力,使学生全神贯注地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探索知识的奥秘,感到学习的乐趣,这就是教学语言的魅力所产生的最佳教学效果。

在处理课堂过渡语时,更值得注意的是课堂过渡语的导引性和衔接性。因此,在使用上一定要注意得体自如,瞻前顾后,在“导”与“接”上显能耐。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要想让你的课堂更精彩,决不能简单地应用一种过渡模式,而应是多种方式的灵活应用。

精心设计的过渡语不仅帮助学生理解了学习内容,唤醒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自信,激发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而且对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更应该以渊博的学识来丰富和锤炼自己的课堂过渡语言,并以饱满的热情和高超、机智的教学灵活过“渡”,相信每一堂课都会在精彩的过渡中度过。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黄海路小学 江苏】

猜你喜欢

单元格洗衣机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玩转方格
玩转方格
浅谈Excel中常见统计个数函数的用法
糊涂的洗衣机
使用洗衣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