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科学创造能力培养策略探微

2017-05-09赵红梅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蜗牛创设科学

赵红梅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研究中,教师应变革旧的教学方法,建立新的教学策略,努力为学生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以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

一、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

陶行知先生说过:“创造力量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如果学生被充分地尊重和理解,得到充分表达自己思想、认识和情感的机会,他就会消除胆怯心理,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状态,敢想、敢说、敢问,这样,就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能积极探索、思考,形成探求创新的心理愿望,从而逐步形成创新精神的意识动向。如,教学《蜗牛》一课,当我举着几只蜗牛走进教室时,学生“沸腾”了。对此,我没有制止,而是笑着问:“你们捉的蜗牛好玩吗?玩玩看看,你发现了什么?不过请不要伤害它哦。”我的话声一落,学生们就将注意力全都集中在自己的蜗牛上,你一言,我一语,“蜗牛放在手上凉凉的。”“老师,蜗牛有公母之分吗?怎么区分呀?”等等。就这样,在宽松的教学氛围中,学生开始了对蜗牛的认识。看来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相当重要。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浓厚的兴趣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古之圣贤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乐学才能自觉地勤奋苦学,并且以苦为乐,才能具有学习的直接动力。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始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诱发、提高、稳定和延续。教学中,教师要设计一些学生从未见过的奇妙实验、小魔术,演示给学生看,使教学过程生动活泼,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在教学中开始操作实践,以“动”激趣,巧设游戏,以“乐”激趣,充分参与,以此来激发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保持学生学习的充沛动力。

三、让学生自行探究知识,合理提供探究时空

1.敢于放手

在科学教学中,要真正做到“指导学生自行探究和应用知识”,最基本的条件就是必须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将课堂时空更多地还给学生,敢于放手让学生主动学习,使学生能够自主地开展观察、实验、研讨等各种探求和应用知识的活动。法国诺贝尔奖获得者贝尔纳说过:“创造力是没法教的。所谓的创造力教学,指的是学生要真正有被鼓励展开并发表他们想法的机会。”也就是说,让学生充分拥有“试一试”的机会。

2.提倡质疑,鼓励“异想天开”

陶行知先生曾说:“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诱发探索,从而发现真理。科学发明与创造正是从质疑开始,从解疑入手的。只有有所发现,才能有所创造,有所进步,有所发展。这需要老师通过合理的设计,把问题蕴含于有结构的材料中,引导学生独立分析,发现问题。让学生带着提出的问题,做出种种假设,自己设计实验。要鼓励学生“异想天开”,打破常规,大胆求异,积极提出与众不同的设想。不管你信不信,“异想天开”就像科学家的摇篮。不敢“异想”,哪有“天开”。

3.引导学生进一步探讨,独立发现规律

当学生在开展探究性讨论出现意见分歧而没有达成共识时,似乎探究陷于困境。这时候教师一定不能“拨开迷雾”,而是要巧妙点拨,挑起矛盾,“到底谁的说法对呢?”“你能想办法来证明你的猜想吗?”这样让学生再一次进行实践、探究。让他们各自想办法、动手实验来验证,通过再一次的探究,最终达成共识,不断享受克服困难带来的喜悦。如,在教学《放大镜成像作用》这一知识点时,学生通过自己设计的实验,得出放大镜能使物体成倒像。这时,老师一定不要急于求成,而要进一步提出问题,“什么情况下成放大的像?什么情况下成缩小的像?你能通过实验得出规律吗?”让学生在进一步的实验中逐步达成共识,得出结论。

四、教师要变“教”为“导”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的主要职责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学”,要引导学生“会学”。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大力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方法,主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教是为了达到不教”的精辟名言。“想别人想不到的东西,找别人找不到的答案,做别人做不到的事情。”就像刘默耕老师所说:“就教学来说,教师的职能不再是‘教儿童念书,也不是一味地通过语言文字的中介来传授……而所谓‘指导,并不是‘指挥,不是牵着儿童的鼻子一二一齐步走,而应该是多方面地启迪、诱导、鼓励、支持和给予必要帮助,使儿童主动、能动地、专心致志而又兴趣盎然地独立探索。”这才是科学教学的真谛。

五、联系生活实际,走进大自然

智慧的火花在课堂点燃,课后的实践活动就是创造的试验田。鼓励学生课后开展科学小游戏,搞有趣的小制作,安排学生搞力所能及的種植饲养,启迪学生进一步观察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看哪些方面用到了所探究到的知识。认识大自然,用大自然教育孩子,不要怕出乱子,大胆走出课堂去,让学生自由自在地亲近大自然,让他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他们会提出数不清的“为什么”。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教师首先要有创造精神,然后创设情境,尊重学生个性,注意抓住一切时机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使课堂上处处闪烁创造的火花。

【作者单位:青岛升平路小学 山东】

猜你喜欢

蜗牛创设科学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蜗牛说
小蜗牛
蜗牛(共3则)
科学拔牙
蜗牛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