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科学和心理教育的多元融合

2017-05-09岳静梅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遗传心理健康科学

岳静梅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的发展变化,人类已进入一个“高心理负荷”的时代,在当代学生中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已经引起了整个社会的关注。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是迫在眉睫的事情,把心理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中进行具体化的研究,就更加具有现实意义。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大纲》指出:“心理健康教育应渗透和融合到整个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一般的学科教师要充分利用和挖掘学科的特色和优势,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正常的学科教学中,使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因此,科学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科学学科特色,在课堂教学中优化学生心理环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一、师生平等,营造和谐氛围

心理学家巴班斯基说:“教师是否善于在上课时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以及保持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大作用。有了这种良好的气氛,学生的学习活动可以进行得特别富有成效,可以发挥他们学习可能性的最高水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创造一种生动活泼的、师生共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教师要采取“蹲下来”的方法与学生保持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这样学生在没有任何形式的压抑中,才能自主地思考,大胆地提出问题的假设,才能毫无顾忌地发表意见。

二、 创设情境,诱发探究兴趣

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能力的巨大推动力。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看作是启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钥匙”。小学生的直观思维要强于理性思维,他们感观上获得的愉悦性能比较有效地激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直观的教学手段和灵活的教学方法来创设探索活动的愉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有位教师在教学《把固体放到水里》一课时,他准备了一个盛满水的水槽和三个乒乓球,他在演示实验前让学生猜测,将这些乒乓球放到水里会有什么现象?学生一致认为它们将浮在水面上,于是教师逐个往水槽里放乒乓球,结果有的浮在水面上,有的沉入水中,有的沉到水底。学生都感到很惊讶,一下子对这些沉浮现象产生了好奇,对学习内容产生了强烈的兴趣。这位教师巧妙地设计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唤起了学生探究的欲望,激发了学生质疑的兴趣,使学生在整个探究活动中保持着积极愉快的心理。

三、 体验成功,增强探究自信

让学生在科学活动中不断得到某些成功体验,是运用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激发学生动机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有针对性地对他们提出力所能及的要求和目标,为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每个儿童都是带着想好好学习的愿望来上学的。”学生经常体验到成功和自己能力的提高,就会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又能激发和维持参与科学活动的内部动机。当然优秀生获得成功的可能性要大于后进生,因此,教师要多创设一些机会给后进生,让他们也能体验到成功感。

四、 给予宽容,维护学生自尊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自尊心是青少年心理最敏感的角落,是学生前进的潜在力量,是前进的动力,是向上的能源,它是高尚纯洁的心理品质。”因此,教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缺点和错误,要给予足够的宽容,耐心地矫正,坚持以表扬鼓励为主,特别是对后进学生更应如此,有一点点值得肯定的地方就应给予鼓励。

如,有位教师在教学《遗传》一课时提到:“我有两只手,每只手有五个手指头,手的皮肤是黄色的,我的父母也有这些特征,这算不算遗传?”学生讨论交流后得出了两种结论。一种认为人的皮肤当然是黄色的,也当然都是五个手指头,这是人的基本特征,此外手指的颜色有深浅,指纹也都不一样,因此不是遗传。教师并没有否定这种观点,而是耐心倾听了他们的解释,并表扬他们观察仔细,还发现了下节课(《变异》)学习的内容。然后教师引导这些学生倾听另外一种观点:两个美国人生出的孩子绝对不会像中国人,也不用指望非洲人生出的孩子跟非洲人不一样,他们总有相像之处,所以这是遗传。在此基础上,教师出示一组中国家庭和一组外国家庭的照片,让学生找遗传特征,使学生明白父母不仅把他们特有的特征遗传给了孩子,而且把人的所有基本特征都遗传给了孩子。在探究中,学生的认识和理解出现对立和矛盾是司空见惯的事,甚至部分学生思想会出现定势,转不过弯来,教师应给予宽容,耐心点拨,让他们自己找到问题的答案。

五、 适时引导,保持探究恒心

在实验实践的过程中,学生经常会遭遇失败,他们会表现出烦躁和不安,失去了对实验的信心,从而失去了探究的兴趣。这时教师要适时引导,使学生明白任何一次科学发现背后都要经历无数次的失败,成功是建立在失败的基础之上的。同时也要教会学生分析每一次失败的原因, 并鼓励他们持之以恒地探究,直到最终取得实验成功。

如,有位教师在教学《做手电筒》一课时,让学生利用导线、电池、小灯泡等材料使小灯泡亮起来,一些小组的学生很快完成了任务,个个欢呼雀跃。而有些小组的小灯泡始终亮不起来,这些学生开始焦急烦恼起来,个别学生甚至放弃了探究。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寻找灯泡不亮的原因,是不是连接方法不正确,是不是材料损坏了,等,并启发学生如何来验证这些假设,并通过进一步实验来找到真正失败的原因。最后实验获得成功,重新激发了这些学生探究的兴趣。

雖然科学课堂并不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但作为一名科学教师有责任承担起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职责。相信在每一位学科教师的努力下,学生的心理问题一定会越来越少。让所有的孩子都健康、茁壮地成长吧!

【作者单位:宜兴市周铁小学 江苏】

猜你喜欢

遗传心理健康科学
非遗传承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还有什么会遗传?
还有什么会遗传
还有什么会遗传?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