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小学科学概念建构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2017-05-09刘睿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外延物体建构

刘睿

小学科学概念的建构是小学科学教学的重点。本文主要分析了在其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从科学实验的重视、冲突问题情境的设置、逻辑推理的运用和学以致用思路的实践等方面应对策略进行探究,以期提高小学科学概念建构教学的效率。

目前,在科学教育界正在慢慢兴起一种新的建构性科学概念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指促进学生科学概念构建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在已有科学概念的基础上不断建构新的科学概念。本文拟对小学科学概念的建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的应对策略进行探究。

一、影响小学科学概念建构的因素

(一)前概念中错误成分的干扰

小学科学是一门包括了化学物理和地理生物等的综合性学科,它和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学生生活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在不停地变化之中,自然会获得一些感性的认识,由此形成特定的生活观念与经验,这些为学生学习科学概念提供了基础。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学习辨别、经验积累等而获得的概念性认识即前概念,它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因为感性而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乃至是错误。若是小学生的前科学概念和科学概念较为接近,小学生就能较为容易地理解并接受科学概念,反之,前概念则将严重干扰小学生形成新的科学概念和理解运用新的科学规律。如,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总结的会飞的是鸟,对于他们理解蝙蝠是哺乳类动物则会形成干扰。

(二)混淆相近的科学概念

小学科学概念中存在较多相近的科学概念,这些概念相互联系,又具有相异性的本质属性。大多小学生缺乏具体的科学情景,再加上对其理解不到位,极为容易混淆它们,将其关系简单化。

(三)科学方法使用不当

小学生因为科学知识的不充足、生活生产知识的不全面和思维的单向性等造成其在对一些科学知识的归纳分析中存在着一定的片面性,甚至抓不住科学概念的本质属性。如,根据冬眠的大多是蛇、青蛙等小动物的经验,就很可能把熊等大的动物排除在冬眠类动物之外了。

(四)模糊了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所有的科学概念均是内涵与外延的统一体。小学生掌握科学概念,既包括对科学概念的准确理解,还包括对其外延的明确把握。外延就是指科学概念相关的条件与范围、公式适用的条件及范围。小学生在理解和实际应用科学概念之时,往往存在着不自觉的扩大或者缩小科学概念的外延,干扰了对科学概念的准确掌握。

二、小学科学概念建构的策略

(一)善用科学实验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很难像货物一样直接传送给学生,科学概念的顺利掌握要求学生必须积极参与到整个学习的过程之中,重视学生对科学知识的重新构建,而仅靠教师“说”学生被动“听”很难达到对科学概念的准确把握。为此,教师在课前就要精心设计,用最好的发法在最佳的时机中把科学概念引入课堂中。而科学实验就是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科学概念的强烈欲望、主动积极地参与到科学概念学习的整个过程之中。如,对《物体的浮沉》一节的学习中,通过不同液体和不同物体的浮沉试验情况的观察分析,就很容易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观察思考,在形象鲜明生动的实验结果面前重新构建关于物体浮沉的因素。

(二)创设相冲突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

学生在解决认知冲突或解除认知心理不平衡的过程中学会学习。解决了认知冲突可以引导学生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因此,学生的学习可被视为现有的科学概念和经验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并非是新的科学知识的积累。小学生前概念中的错误是因为形成时间较长而在学生脑中印象深刻,对学习并接受新的科学概念就会有极大的干扰作用。这很难仅靠教师的讲解来解决。在小学科学概念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对一些生活素材善加利用来设置冲突的情境,引起学生对前概念产生怀疑,在怀疑的基础上加以探究,从而对原有的知识进程重新建构,形成新的科学概念。如,学生在学习物体沉浮的因素中,马铃薯在水中和不明物体中不同的浮沉情况,引导学生思考物体浮沉除了要考虑液体中物体的密度,还要考虑液体的密度,两者结合起来才能構建科学的浮沉概念。

(三)重视逻辑推理来探究科学概念

因为小学生特定的年龄与认知水平,科学概念概括性和抽象性,并不是一次就形成的。要进行多层次的分析比较和综合,才能切实发展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真正掌握科学概念。因此,在教学中要最大限度地实现科学概念和探究的协调发展,引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构建科学概念。如,在学习溶解这一概念时,可以先让学生了解溶解的三个条件,接着以面粉在水中是否溶解引导学生对溶解的三个要素加以逐层排除,最终切实掌握溶解这一科学概念。

(四)学以致用,以用促学

小学生在运用科学概念的过程中才能逐渐深入地理解概念并准确掌握,促进学生知识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科学概念实践的过程也就是概念具体化的过程。只有经过具体的实践检验中才能形成并构建合理的科学概念。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科学概念的建构教学需要建立在学生的前概念基础之上,通过冲突性情境的设置,引起学生的怀疑,引导其探究的兴趣,在具体的探究过程中运用多种科学方法,重新构建科学概念。在教学中要遵循学生认识从感性到理性的发展规律,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夯实学生的科学基础,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

【作者单位:大连市旅顺口区东泥河子小学 辽宁】

猜你喜欢

外延物体建构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建构游戏玩不够
关于工资内涵和外延界定的再认识
爱情的内涵和外延(短篇小说)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悬浮的鸡蛋
新一代STE分子束外延系统